腱鞘炎一共几种(一文读懂腱鞘炎)

点击右上角,立即关注,更多神经疾患康复(周一)、老年康复(周二)、疼痛康复(周三)、心肺康复(周四)、儿童康复(周五)、骨骼疾患康复(周六)、饮食营养护理(周日)等居家康复内容,定期更新,惊喜不断。

【居家康复第149讲】前面笔者说到《浅谈上班族三大“恶疾”之一——腕管综合征》《浅谈上班族三大“恶疾”之一——坐骨神经痛》,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说说上班族三大“恶疾”之一——腱鞘炎。

一、什么是腱鞘炎?

腱鞘是包绕肌腱(ps:肌腱为肌肉末端集中为致密的被称为“筋”的强韧部分,并牢固地依附在骨头上)的鞘状结构,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性鞘膜,内层为滑液膜,滑液膜又分为壁层和脏层。脏壁层两端形成盲囊,其间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和保持肌腱活动度的功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频繁活动引起过度摩擦,加之某些部位有骨性隆起或肌腱行走方向发生改变形成角度,这样就加大了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机械摩擦力,这种反复的过度摩擦会导致腱鞘出现出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反复创伤可发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与粘连等改变,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及活动受限的症状,这一症状被称为腱鞘炎。简单地说,腱鞘炎是指由于慢性损伤使肌腱和腱鞘的过度摩擦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

二、腱鞘炎的病因是什么?

四肢肌腱凡经过“骨-纤维隧道”处,均可发生腱鞘炎,容易发生在某些骨性隆起或肌腱走行方向发生改变形成角度的地方,其中手与腕部狭窄性腱鞘炎最为多见,故本文将其作为代表。在手指常发生屈肌腱鞘炎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拇指为拇长屈肌腱鞘炎又称为弹响拇;在腕部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又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手指快速活动或长期用力活动引起肌腱和腱鞘过度摩擦,会引起腱鞘炎,如织毛衣、洗衣、书写文稿、敲击键盘、管弦乐的练习等,当然了,如果病人本身有先天性肌腱异常、类风湿关节炎、产后、病后无力等更容易发生本病。

腱鞘炎一共几种(一文读懂腱鞘炎)(1)

来源于网络

三、腱鞘炎有哪些症状?

腱鞘炎一般发病比较缓慢,主要症状为有局部疼痛或肿胀,局部活动受限,有时伴有局部感染,其感染可以沿腱鞘蔓延至大肌腹局部(表现为可触及的包块),穿刺有时有脓液。值得说明的是,多数患者并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病人主诉常为运动时关节内酸胀或使不上力,局部的肿胀程度不一。

四、哪些人容易患腱鞘炎?

腱鞘炎好发于频繁、快速使用手部和腕部的人群,如长期使用电脑的上班族、产后妇女、家务繁重的家庭妇女、管弦乐的演奏家或练习者等。

五、如何诊断腱鞘炎?

腱鞘炎的诊断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常规的X线片检查,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做磁共振来排除其他骨骼本身变异导致的疾病。

弹响指和弹响拇:初时,晨起患指发僵、疼痛,缓慢活动后即消失。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弹响伴有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体检时可在掌指关节掌侧触及黄豆大小的痛性结节,屈伸患指该结节随屈曲腱上下移动,或出现弹拨现象,并感到弹响即发生于此处。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关节桡侧疼痛,逐渐加重,无力提物,检查时皮肤无炎症表现,在桡骨茎突表面或其远端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结节。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ps:多发生于新手妈妈,故又称其为“妈妈手”)

腱鞘炎一共几种(一文读懂腱鞘炎)(2)

六、如何治疗腱鞘炎?

一般的腱鞘炎患者应保守治疗,通过局部制动、理疗(如超短波、磁疗、中频等),去除慢性刺激,局部封闭注射等基本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的目的。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狭窄的腱鞘切开减压术。长期的摩擦会导致局部增厚,导致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受影响,当增厚到一定程度,导致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时,建议手术治疗。此外,小儿的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非手术治疗通常无效,建议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腱鞘炎手术比较简单,一般无较大风险,但腱鞘两端有神经通过,有损伤神经的可能,可导致神经支配区远端皮肤感觉减退,且如果仅行狭窄处切开,有时会发生再粘连而症状复发。此外,无法严格制动的患者,保守治疗一般效果不佳。

腱鞘炎一共几种(一文读懂腱鞘炎)(3)

七、如何预防腱鞘炎?

腱鞘炎与劳累损伤有关,故该病的预防最重要的就是休息,建议长期伏案办公人员采用正确的工作姿势,避免长期抱小孩、物品、拧衣物、长时间用手工作等,多放松多活动,合理安排日常工作,避免劳动量及强度突然增加或过大,改掉不良习惯,如捻响手指等。此外,也可以做一些预防腱鞘炎的动作,如手腕伸展、屈腕、伸腕、增加握力及手指张力等。

#清风计划#

我是康复科岑医生,喜欢的记得关注、点赞,谢谢。

要什么不一样的观点,在下方留言评论或私信,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需要说明的是:

1、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不可替代专业医师诊断。具体病情不同,康复实施方案必须依据临床具体情况制定,请至医院就诊后遵医嘱或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本文作者不对患者因阅读本文所产生的不当医疗结果承担责任。

2、参考文献:《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p742~744;

3、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