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滨海未来五年规划(绍兴市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

近日绍兴市发布滨海新区发展和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指出围绕“一极三区”战略定位,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着力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实现“国际范”,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需要,全面打造长三角高能级战略平台,奋力挑起杭甬“双城计”“金扁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绍兴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市域样本和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撑、展示更多“滨海风景”。

绍兴滨海未来五年规划(绍兴市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1)

加快突显镜湖区块CAZ功能。在“国际大湾区的新引擎,绍兴大市区的新中心”的定位目标下,打造绍兴市最高首位度的城市核心和地标新城区,通过镜湖中心的建设,融入大湾区,提升绍兴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聚合大市区,优化绍兴城市总体架构;

整合绍兴滨海新区,引领产业协作、城市链接。以“金融商务、创研办公、科教文化、商旅休闲、公共服务”五大核心功能体系,强化城市中心职能,集聚高端发展要素,融杭接沪、跨湾协作、聚合三区、支撑滨海、牵引腹地,成为湾区经济的新引擎、产城融合的新中心,着力打造区域创新活力区(CAZ)。

加快提升江滨区块科产城功能。整合滨海新区、柯桥区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产业创新要素,打造沥海城市副中心、滨海产业中心,引导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纺织印染、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协同联动,实现绍兴滨海片区的一体化聚合。突出建设沥海城市副中心,构建专业化产业服务体系,为绍兴滨海产业板块培养汇聚高端产业人才,形成具有活力、面向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沥海城市重点打造“一心三片”,“一心”是指以围绕中心景观湖打造一个集生态景观、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配套核心,“三片”是指产业研发创新片区、沥海生活片区和站前服务片区三大特色功能片区。

加快增强袍江区块开放能级。大胆探索综保区改革创新试点,在综保区1.72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上,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承接区、30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利用综保区“引爆”袍江区域二次开发,助推全市开放能级提升。充分发挥综保区叠加综试区的一系列优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跨境电商业务推广、公共海外仓建设、跨境新零售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务院21条新政为抓手,以推动“五贸”(跨贸、外贸、内贸、服贸、自贸)联动。坚持对标上海自贸区,力求先行先试,大力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复制推广智能化卡口验放、委内加工、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保税展示交易、先进区后报关等自贸区创新成果。通过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杭州综保区等开展战略合作,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落户综保区。

绍兴滨海未来五年规划(绍兴市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2)

深入实施融杭联甬接沪区域发展战略,聚焦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接共融格局。主动服务上海、借势上海,以上海作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重要来源地,力争把新区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资本和大企业集团延伸投资的“第一站”,成为绍兴深度接轨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加快推动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实施综合交通网络化、公共服务同城化、产业平台协同化、城市发展融合化等行动,加快打造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绍兴处于杭州湾金南翼、杭甬两地“金扁担”的区位优势,主动出击嫁接优势,加强与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的产业协同、设施联动、城市互动,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地开展战略合作、区区对接,高起点共建杭州湾南翼智造走廊。

率先走出高质量、高能级的新区强极之路,核心指标三个翻番。新区创新要素高速流动,长三角资源高效配置力进一步增强,辐射大湾区能级明显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GDP三个核心指标力争年均分别增长20%、15%和12%以上,实现三个翻番。到2025年,新区GDP总量达到125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比重15%;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产业占比60%左右;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

率先走出现代化、数智化的新区强链之路,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传统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新兴产业形成集群优势,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一二三深度融合。到2025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基本建成,产值营收双双达到千亿级规模。印染、化工产业“腾笼换鸟”如期完成。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

绍兴滨海未来五年规划(绍兴市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3)

率先走出强改革、促开放的新区强创之路,内外循环高效畅联。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浙江省“四大建设”重要节点,全面实现接轨上海,实现杭绍同城、甬绍一体。各类主体活力迸发,在更多领域争创我省新区改革样板。到2025年,滨海新区在全市各区(县、市)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全省“六大新区”第二,袍江经开区和绍兴高新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双双进入全国前50强,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基本建成。绍兴综合保税区实现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00亿元以上,打造成为“高端制造 新型服务贸易”为特色的新型内陆型综保区,努力成为绍兴外贸提升引爆点、改革发展新高地、对外开放新引擎。

展望到2035年,新区GDP达到3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500亿元,常住人口120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成为杭州湾南翼新兴产业增长极、创新创业引领极、产城融合样板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