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中秋节,爱国词人辛弃疾曾为友人吕叔潜写下了一首名为《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中秋词。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运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借中秋赏月之名,寄托了自身爱憎分明的家国情怀。

看上去,这位大词作家,似乎三句话不离政治。就连在中秋团圆之夜里面,想到的也是拿斧子“斫去桂婆娑”,给人间带来光明。

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1)

扫清朝中敌党,收复失土的志向,几乎已经融入了辛弃疾的全部创作生涯,成为他一生里永远也绕不开的主题。

如果说《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展现了辛弃疾热血、刚毅的一面的话,那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江满红·中秋寄远》,则展现出了他乐观、柔情的另一面。

叶嘉莹先生的话来说,读完这首词我们会发现“这位湖海豪士内心也隐藏着无限的痴情”。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八百年历史时空,共同聆听这位南宋词宗吟诵的《满江红·中秋寄远》吧。

《满江红·中秋寄远 》赏析

《满江红·中秋寄远》——南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白话翻译:

快步登上西楼,去迟了,只怕天公会放出浮云,遮住明月。此时只想唤来乐师,以纤纤玉指按奏长笛,一声清音吹裂天空,放出那明月。

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2)

是谁打造了冰壶一般清凉的世界?最惹人喜爱的,是月亮刚刚被修葺一新的时节。问广寒宫里的嫦娥,你孤独清冷地呆在那里,内心感到忧愁吗?想必此刻,你早已愁出了满头白发。

斟满了美酒,玉杯滑不留手。仙姬们甩动长袖,翩翩起舞,清亮的歌声中带着哽咽。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这天上的月亮一样,年复一年地将它磨圆,转瞬又把它变缺。

如果明月能一直像今夜这样圆,人情也不会总是别离。把酒再说从前,离别的遗恨终成团圆的欢乐。心中有许多话,还是等你归来时,我们再一起诉说。

词中的“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三句,用到了一个关于晏殊的典故。《石林诗话》中说,晏殊任南都留守时,中秋节赏月遇到了阴天,月亮躲在云层里不出来。

一个叫君玉的人写诗说,“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纹管一吹开”。意思是说,明月躲在云背后,只要用笛子吹开浮云就可以看见。

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3)

辛弃疾词中的主人公,快步登楼去赏月,就是担心明月被浮云遮住了。不过在作者想象的世界里,对于“浮云遮月”,他早已经有了一套解决方案。

那就是按君玉的办法,用长笛子把浮云吹开。从这几句词的意思来看,作者在面对困局的时候,表现得胸有成竹,且十分乐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这两句,用到了《酉阳杂俎·天咫》中八万二千月工修月的传说。

在赞美广寒宫是清凉世界的同时,作者又联想到了这样的“清凉”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换得的,这是中国古人“人定胜天”思想的体现。

明月被浮云遮蔽了,没有关系,我们拿长笛把浮云吹散就好了;天宫里变得炎热了,没有关系,我们发动八万二千月工,把它再修葺一下就好了。

对于这两件事情解决方案的思考,同样也反映出了辛弃疾作为南宋抗战派精神领袖,“积极用世”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思想观念。

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4)

写到这里,辛弃疾忽然宕开一笔,提起了广寒宫中的嫦娥。她在天界呆了这么多年,孤独清冷地度过了不知多少岁月,心中有没有忧愁。

嫦娥的孤寂与忧愁是不问自明的,她应该早就生满了白发吧。这一段体现出了辛弃疾对嫦娥的同情,也是对其自身的怜悯。

既选了一条别人都没走过的路,自然要承受比旁人更多的苦难与煎熬。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时的辛弃疾并不后悔“盗灵药”,但他对“离人”的那份思念,也同嫦娥一致。

上阕写赏月时产生的一系列神话与联想,下阕则回到自身的感受。在广寒宫中饮琼浆,玉杯滑不留手。仙姬翩翩起舞,声音如泣如诉,这些全都是想象。

这样的好时光,可遇而不可求,就像天上的月亮,不会一直是圆的一样。于是辛弃疾就开始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辛弃疾期望天上的月亮,能够永远都是圆的。那么地面上的人情,也会始于离别,终于欢乐了。

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5)

短暂的分离,只是为了将来的团圆,这是多么理想的一件事啊。如果一早就知道“分离必将带来下一次的团圆”,那我们还有什么好忧愁的呢?

辛弃疾在整首词中,都表现得非常的乐观。他在中秋夜里期待着和“离人”团圆,并且自我安慰,告诉自己和“离人”,过去每一次分离的痛苦,最终都会变成重逢的欢乐。

所以辛弃疾坚信这一次彼此也会团圆,并且已经打算好,在“离人”归来后,再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儿对他去诉说。

乌云遮月,自有长笛来吹散;明月圆缺,自有月工来把握。事在人为,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这首词名为《满江红·中秋寄远》,顾名思义,自然是写得远方的“离人”的。

在团圆之夜想到这个人,并且提到,“把从前、离恨总成欢”。说明这个人是辛弃疾身边很熟悉,很亲近的人,他们之间曾经历过多次的分分合合,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6)

这首词最早收录于淳熙十五年(公元1181年),其学生范开编订的《稼轩词甲集》当中,因此可以肯定它创作于辛弃疾49岁以前,但是具体的时间不明。

假如把“离人”看作是辛弃疾的妻子,那么它肯定是写于夫妻二人聚少离多的日子,所以有人推测本词创作于作者二十九岁,任建康通判时。

因为彼时辛弃疾在军中为官,而他的妻子则是留在江阴老家,所以他在中秋节填词表达思念之情。这么来看,也是说得通的。

结语

初读这首词,很容易因为辛弃疾爱国词人的身份“走偏”。把词中涉及吹开浮云、修葺月亮的事件与他在朝中的行动联想起来。

不过细读这首词,你就会发现辛弃疾在这首词里,尽管以“嫦娥”自喻,但是叙事的重点却不在“扫清之志”,而在于对“人情未必看承别”的看法。

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7)

“看承别”的意思,是“别样看待”。用到这里的意思是指,作者对于“离别”,自有一番与别人不同的看法。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人说“久别胜新婚”,过去他们夫妻二人每一次分别,最后团圆时都分外高兴。

“圆月”在词中象征着“团圆”,“浮云”与“月缺”都象征着对团圆的阻挠。但是面对这些阻挠,辛弃疾早就有了一套解决方案。

浮云可以被吹散,月亮的圆缺却不可控。然而只要大家学会以平常心去看待它,以过往的经验告诉自己,下一次重逢一定会很快乐,那么“团圆”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看起来,辛弃疾写这首词,主要是为了安慰在分居异地的妻子。

辛弃疾25种相思词(辛弃疾中秋思念妻子)(8)

整首词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一种简单、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充满各种安慰“离人”的话语,难怪叶嘉莹先生要说它体现了辛弃疾内心隐藏的“无限痴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