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收藏掐丝珐琅像(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时代辨析)

作为北京市文物局下属的综合型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各类古代艺术品近10万件。其中玉器藏品1143件(套),年代跨度上至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下至民国时期。目前,被判断为宋辽金元时期的玉器共有15件。这15件藏品均为传世品,对这批玉器的研究由其从北京市文物局调拨入馆后便着手开展了,其中部分藏品经历了几代保管员的鉴别与判定,研究相对充分;未定级的一般藏品也得益于近年来各大博物馆与考古所披露的资料越来越丰富而得到了新的认识。2017年随着可移动文物普查渐进尾声,北京艺术博物馆又迎来文物库房的搬迁,以此为契机,将全部玉器文物重新整理,发现其中若干仍有值得研究探讨之处。

故宫博物院收藏掐丝珐琅像(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时代辨析)(1)

图1.1 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

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图1),同样为1996年12月调拨入馆,直径2.6、最厚处1厘米。青玉,玉质细腻,左下有棕褐色沁斑。佩饰为周正的圆形,正面镂雕荷叶与两只鸳鸯。正中一片荷叶舒展,上缘与圆环上部相连,细阴刻线刻画出叶脉纹理与芯部,左下的荷叶作枯萎卷曲状,配合棕褐色的沁斑更显逼真,似有俏色的意图,叶片背面同样有细阴刻线刻画出叶脉。荷叶的茎镂雕卷曲在叶片之下,两片荷叶之间雕一对站立的鸳鸯,两只鸳鸯作并行状,其中一只,头有冠羽,回首背身,双翅并拢于身后,面部、颈部羽毛以人字纹阴刻线表现,翅膀上的羽毛则以平行的短阴刻线表现;另一只在造型上大部分被遮挡住,只有头部和前胸露出,头上冠羽略小,整体作曲颈颔首的姿态。两只鸳鸯并立,好似刚刚游上岸,以荷叶遮挡身体,正在整理羽毛。佩饰背面凹陷无纹饰,也无钻孔,且可以看到打磨的痕迹。

故宫博物院收藏掐丝珐琅像(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时代辨析)(2)

图1.2 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

这件玉佩在2016年、2018年两次观摩时,都曾有专家断代为南宋,随后的一次展览拣选会上,有专家提出该佩饰应归为“春水”玉一类,是冠巾饰的一种。从此说法来判断,这件玉器的时代则应该被划定为金元时期。

冠巾装饰用玉一般为圆环形,称巾环,用于固定头巾并起装饰作用。孙机的《玉屏花与玉逍遥》一文将金代墓葬出土与文献相结合,对比之下可知:一些造型精巧,借由镂雕来穿头巾的巾环称为玉屏花;单面雕琢、造型对称的玉环状佩饰被称为玉逍遥。玉屏花通常为成对装饰在头巾后部耳朵两侧,玉逍遥则在头巾后部正中,可单个佩戴。从目前出土的巾环来看,玉屏花的直径在2厘米到5厘米左右,玉逍遥略大一些,一般直径在5、6厘米左右。与已知的玉屏花比较,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符合巾环饰的特征,或为固定装饰于耳后的巾环。扬之水指出巾环是先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后扩大到中原地区的,宋代多为武人所用。因此单从功能难以为这件佩饰来断代。

故宫博物院收藏掐丝珐琅像(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时代辨析)(3)

图2 宋徽宗 池塘晚秋图(局部)

从玉雕艺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的玉雕艺术受绘画影响,圆雕、透雕等技法运用成熟,以高浮雕和镂雕营造多重景致错落分布,使得一件玉雕作品突破了单一人、物的塑造,而是能错落远近景色,将一个场景缩影至寸尺之间。再看这件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整件佩饰直径虽不足3厘米,但画面布局满而不乱、错落有致,荷叶、鸳鸯相互呼应,荷叶的叶片、回首的鸳鸯成为画面的第一层,卷曲的茎、被遮挡住的鸳鸯为第二层,圆环构成整幅画面的边缘为第三层。符合宋代图画玉雕的特点。这种类似的荷塘水鸟的题材也出现在宋代绘画中,宋徽宗《池塘晚秋图》(局部)(图2)中一只曲颈回首的鹭鸶蔽于一片残荷之后,叶片边缘干枯卷曲,显出残败之态,整个画面构图与镂雕荷叶鸳鸯纹佩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仅凭此不足以证明这件佩饰来自宋代。

故宫博物院收藏掐丝珐琅像(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时代辨析)(4)

图3 荷叶双龟玉饰

从这件佩饰的主体纹饰——荷叶与鸳鸯的雕琢工艺入手,进行比对,会发现荷叶的表现手法与北京市丰台王佐乡金代乌古论窝论墓(金代中期偏晚)出土的荷叶双龟玉饰(图3)中荷叶的表现手法极为相似;而与浙江省衢州市史绳祖墓(南宋)出土的荷叶杯上荷叶、叶脉的表现存在差异。鸳鸯同样是玉雕常见题材,西安交通大学出土的唐代鸳鸯玉钗首是目前出现最早的鸳鸯纹饰玉器,此后辽代出现了不少鸳鸯纹饰或圆雕鸳鸯造型的玉器。目前尚没有鸳鸯造型的玉器断代为金,但金代鸟类造型玉器不少,如鹘捕天鹅、练鹊衔花等都是其中代表,这些玉器在雕刻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翅膀边缘多为锯齿状,甚至一些花叶的边缘也被琢刻上整齐的锯齿,这个特点在这件佩饰上不突出。

故宫博物院收藏掐丝珐琅像(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青玉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时代辨析)(5)

图4 白玉镂雕鸳鸯衔荷纽

元代玉器中,鸳鸯题材愈加兴盛,江西省南城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益宣王夫妇墓宣王棺内出土一件白玉镂雕鸳鸯衔荷纽(图4),造型与工艺具有典型的元代玉器特征,被判断为元代玉器,其鸳鸯的冠羽处理与这件佩饰上的十分类似;上海市西林塔出土元代玉鸳鸯饰件上鸳鸯面部与颈部以阴刻线人字纹表现羽毛,与镂雕荷叶鸳鸯纹佩饰上鸳鸯面部的人字纹阴刻线相同。纵观金元时期的玉器,很多题材与纹饰具有传承性,镂雕荷叶双鸳鸯纹佩或是一件受宋代图画玉雕影响,出自金元时期的作品。

文章来源:《收藏家》202001期《奔马与鸳鸯——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两件宋辽金元玉器的时代辨析》

作者:高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