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

绿松石是很惹人喜爱的,虽然是石头一族的成员,但是它拥有着令人心情沉静,情绪愉悦的时尚色彩。在古代绿松石也是被称之为“玉石”的。代表着文玩的流行风向标,很多文玩界的人都爱收藏绿松石,今天我们从最基础的一些绿松石的常识了解解开绿松石那神秘的面纱。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1)

在古埃及,绿松石其实是被用在装饰法老的面具上,还有波斯国王的皇冠上进行点缀,它们既引领了时尚风潮又彰显了王权尊贵。在底蕴绵远的中国,绿松石也有四大名玉之一的尊崇地位,在最辉煌的历史长河里,它曾经拥有“国玉”的尊享美名。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2)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绿松石最主要的产地,也是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并且在中国的湖北省,拥有灵秀宝地的美誉,是我国各大主要绿松石出产地中最重要的产地之一。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3)

希望将大家的目光通过展览聚焦到古代绿松石的文化意义上,主要目的是为了积极响应这新时代的阳光下,将文物的美好更立体的展现中华文明大国之风采,响应文化精神的号召,让文物不只是珍藏和古董,要让这上结瑰宝都活起来,深入探索未知的绿松石文化,揭开面纱正本清源。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4)

这款错金嵌绿松石铜带钩的展品是一级展品,它的高龄要追溯到战国时期,整体长度有17.5厘米,宽度约0.2厘米,通体花纹艳丽,小巧精致,是保存完好性较好的一件珍宝。早在1954年的时候在湖南长沙征集到的,这是一款腰带装饰配件,在古代的文人贵族都喜欢佩戴这种系腰带的挂钩。带扣和带钩配套使用,用料也很讲究,普通常见的都是青铜制品,有些贵族彰显身份地位也会用黄金和玉石制作。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5)

制作挂钩对整体工艺要求并不低,简单的就是雕镂花纹,精细一些还可以进行镶嵌绿松石的加工,更讲究的就是在铜或银上进行鎏金,也有一些是在铁或铜制作的饰品上错金嵌银也是一种精品工艺,能提升饰品整体品质与美观。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6)

腰带钩最早是西周开始发起的,但真正将它推向潮流风口的却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过了盛行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就没落消失了。这款钩体扁平,钩颈细窄。背部的花纹是一些云朵花纹和错金点缀,镶嵌了绿松石后的钩体由暗色系渐变到蓝色的冷亮色系,既不沉闷也不失庄重。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7)

“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8)

这款展品一看就知道很有年代感,它是超级国宝级的龙形绿松石器,在2002年初被李志鹏发现出土,当时他还是只有20多岁的一名考古队队员,契机也很巧,当时是对一个二里头的遗址宫殿的一个灰坑进行清理,当时眼帘里只是闪现出一抹铜绿色,敏锐的他就预感到有内里的珍贵,既激动又迫不及待。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9)

随着挖掘工作的开展,这件深埋地底,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逐渐显露它威严的身躯,当我们终于揭开它的真实面目时,这条华夏第一龙展示在我们面前,通体长度65.5的长度,中间最宽的地方有4厘米左右的宽度,最精致巧妙的不仅仅是它的体形长度和造型别致度,而是它的制造工艺,可不止是一块绿松石雕刻而成的龙形,它其实是由2300多片不同形状的绿松石打造组成的龙形器,让人不得不叹服于它的精巧。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10)

初步推测这个墓穴遗址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古代主持祭祀典礼的祭师,而这个龙形器其实是祭师手中的法器,可以在祭祀仪式中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绿松石更适合他超然的职业特点,也许也是从这个时期,中国的龙文化开始初露雏形。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11)

这款绿松石展品是商代时期的产品,在河南出土,好事成双它有2年,但被分开2个博物馆展示,两件外形制作基本一样,是象牙制品呈现米黄色外观色泽,杯身是觚状,圆圆的杯口,薄薄杯唇,中间微微内束形似小细腰,底部较小,杯柄处上下相对 的小口,杯面全身布满各种兽面图纹,再对兽面图纹中眼、鼻等处镶嵌上绿松石加以装饰。杯面制作精致,纹饰繁杂多样,呈现立体,浮雕生动,镶嵌精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名品。

传世国宝(沉睡了3800多年的超级国宝)(12)

古代的绿松石器物,纯熟的镶嵌工艺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至今都让后人敬仰不已。

本文来自珠宝鉴定师媛媛的原创,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