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

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新唐书》

在唐朝的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但他充其量只能算半个好皇帝,年轻时的他励精图治,后来却只顾谈情说爱,将国家大事交给奸佞之臣处理,如此才有了安史之乱。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1)

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的事业不仅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就连他的生活也是如此,前半生与杨玉环双宿双栖,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半生却坎坷凄凉。

唐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还于旧都,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被请回了长安,但回宫后玄宗并没能安享晚年,反而与而儿子反目成仇,还频频被儿媳张皇后折磨,最终孤独而死晚景凄凉......

李隆基与儿子李亨

唐肃宗李亨是李隆基的第三子,年幼时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两岁被封为陕王、五岁官拜安西大都护,这是其他皇子做梦都难以想象的荣耀。

从某个角度来说,李亨与李隆基有如此亲密的父子,按道理来说不应该会反目成仇啊!其实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只是一直隐忍不发而已。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2)

众所周知,唐朝皇帝的身体里,或多或少都带一点犯上篡位的基因,唐高宗李渊发动反隋起义,夺取了自己表兄弟家的江山。李唐初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唐高宗李治、武后武则天的政治交替也不安定,期间充满了各种血雨腥风,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如此。他先后除掉了少帝李重茂和姑姑太平公主一党,才登上了皇帝宝座。

唐玄宗八岁目睹生母惨死,十四岁目睹神龙政变,后又旁观韦后杀死太子李重俊和中宗李显。目睹过无数皇室惨案后,他对亲情有种发自本能的不信任,同时对权力格外执着。

耳濡目染之下李隆基也变得心狠手辣,他出手干掉伯母韦后、堂姐安乐公主和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如此才成为了唐明皇。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3)

前半生的种种事情,让玄宗皇帝对兄弟和儿子们十分防备,生怕自己也会步那些失败者的后尘。

李隆基严禁儿子们和大臣有过多接触,所以李亨虽然受宠但也和其他皇子一样,集中住在皇宫东北角的“十王宅”,接受宦官们的监视,每天只能和侍读接触。

话说唐玄宗前期最受宠的妃子名叫武惠妃,此人的野心极大,她想让亲儿子李琩当太子,但亲儿子却不是嫡长子。于是乎,武惠妃便诬陷太子谋反,玄宗想废太子却被丞相张九龄劝了下来。

李林甫上位后(张九龄退位),武惠妃就买通了这位丞相,经过一番设计谎称宫里进了反贼,不明就里的太子进宫救驾,“带兵进宫”这一事件被玄宗抓个正着。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4)

此时武惠妃急忙挑拨,再加上玄宗对此类事情一直心怀戒备,一怒之下便将三个儿子赐死。少年时期的李亨从此对玄宗惧怕不已,时刻装出孝顺儿子的模样,活得十分压抑。

李隆基是一个情种,但他的脑子不糊涂,并没有听从武惠妃和李林甫的建议,立十八皇子李琩(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结果武惠妃郁郁而亡。

在高力士等人的建议下,唐玄宗立了三皇子李亨为太子,李亨想起哥哥李瑛当了20多年太子却还是被赐死的,他的心中惴惴不安,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一点点的积累开来。

李亨的发展史

李亨参加太子登基大典时,得知要和玄宗穿同样款式的绛纱袍,吓得扔掉手里的衣服,连声道:“我怎能和父皇穿同样的衣服呢?这太大逆不道了!”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5)

尽管这是自古以来的典礼规定,但他却执意穿上朱明服,不乘车马全程步行前往册封大典。李亨当上太子后,处境也的确如前太子一样危险。

不仅老爹李隆基防备着他,寿王李琩的拥护者李林甫也和他势同仇敌,曾经李林甫在“三庶之祸”中煽风点火构陷李亨,李隆基居然相信了,李亨为求自保以“情义不睦”为由休了太子妃韦氏。

同一时期,李亨爱妾杜良娣家人惹上官司,李林甫又从中作梗把李亨及其朋友家人牵连进去,为了保住性命李亨再次抛弃了妻子,把杜良娣贬为庶人。

李亨手底下的一大批能人同样没能幸免,韦坚、王适之和皇甫惟明等一批能臣先后身死,跟李亨关系最铁的发小王忠嗣也一路被贬客死他乡,所有累积起来的压力让李亨在三十多岁就两鬓斑白。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6)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上位,他同样把李亨当做死敌,可偏偏玄宗最器重这小人,李亨只能继续战战兢兢地活着,心中对于玄宗的怨恨与日俱增 。

怎么来说呢?唐玄宗对权力的执着让他的疑心非常重,无论是谁做上太子之位,他都会日日担心、夜夜生疑,唯有压制、压垮太子的心理似乎才能放心。

言归正传,身边可用之人一个个被父亲驱逐,连续两次休妻让李亨变得麻木残忍,当时唯一能软化他内心的女人,就只剩趁机上位得以“专侍太子”的张良娣了,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李亨就这样一直隐忍不发,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事情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当时,唐玄宗把很多王侯嫔妃抛弃在长安,只带着杨贵妃逃跑,李亨也跟着玄宗一起跑了,临走前专门把张良娣也给带上。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7)

李隆基带三千御林军逃往四川,第二天哥舒翰的手下王思礼追过来,告诉皇帝哥舒翰已经投降了,玄宗命他接替哥舒翰的职务收拾残兵备战。

不过,在唐玄宗临走前,王思礼鼓动陈玄礼为国除奸杀掉杨国忠兄妹,如此才有了后来的马嵬坡兵变。

杨国忠兄妹死后玄宗就改了逃跑路线,因为四川是杨国忠的地盘这时候去显然不安全,一帮人就往扶风跑。

结果没跑出去多远就被关中的老百姓们拦住了,老百姓们跪在玄宗面前,既是为了给他送饭也是为了求他留下来,领着他们讨贼杀敌收复长安。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8)

玄宗这时只想逃跑却又不忍心杀老百姓,只能拿儿子李亨当挡箭牌。他跟老百姓们说:“自己岁数大了打不动仗先去扶风修,让太子李亨留下领导百姓收复长安。”

前后两次事件看似意外但也藏有很多巧合,有学者做过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假设:两次事件后面,都是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在暗中指挥。

李辅国长得丑但肚子里有墨水,因有才华成了李亨的心腹,为其出谋划策。为了给李亨登基扫清障碍,李辅国就策划了马嵬坡兵变,这些老百姓也是他事先安排好的。

正是老百姓们的一跪使得玄宗不得不被迫放权,把率领群众抗战的任务交给李亨,玄宗和李隆基分开后往扶风跑,李亨则径直北上收拾残兵。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9)

惨遭折磨孤独去世

作战期间,李隆基还派人告诉李亨一切事情全由他做主,自己啥都不管。

原本,李隆基只是想封李亨做天下兵马大元帅,没想到李亨打破了先前的规矩,他在灵武登基称帝,理由就是这样才能够凝聚天下军民的心。

唐玄宗一时间心情五味杂陈,但为了顾全大局只得派房琯、韦见素等三人把玉玺给李亨送去,大唐的权力完成交接各地兵马也有了主心骨。

公元757年唐肃宗收复长安,很快又公开表示要把玄宗迎回旧都,但玄宗刚走到半路就吃了个下马威,九百禁军的武器被肃宗派出的三千精兵给缴了,还让他们就地解散。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10)

好不容易回到长安地界,父子俩假惺惺地推让了一番,这才坐实了肃宗天子的位置。李隆基回长安后格外思念杨贵妃,于是派人跟肃宗商量想厚葬杨贵妃,但李辅国等近臣以损伤士气为由拒绝了这件事。

这时的玄宗已经快八十岁了,肃宗想尽点孝道就经常请他吃饭,有次玄宗吃到一半感觉心里不是滋味提前离场了,肃宗热脸贴了冷屁股自然也不高兴。

屁股坐在哪里脑子里就容易想什么事情,李亨坐上皇帝位后心理依然不踏实,毕竟他的皇位来源并不正式,李隆基只要活着一天他心理就胆怯一天,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就有了更大信任危机。

肃宗这时候最亲近的人是谁呢?自然就是张皇后张良娣了,她曾在最困难时给了肃宗绝对的安全感。安史之乱时,李亨领着俩儿子李倓和李俶平叛,妻子张良娣也一直跟着。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11)

曾经关于要不要去朔方军驻地灵武,找自己当朔方节度使时候的老部队?要不要抛下玄宗自己登基称帝?李亨多次犹豫。张良娣反而是最冷静的人,她跪在李亨跟前力劝他去灵武。

贼兵已经攻破长安,前去灵武的路上充满危险,每次李亨下马休息时张良娣就挡在他前面以免发生意外。李亨觉得抵御外贼是爷们儿该干的事,张良娣一个妇人没必要这样,张良娣却说:

“您身边的人马不多,安全没有保障。万一出了意外,我挡在前面,还能为您争取时间”,李亨听后自然感动不已。后来,张良娣还给他生了个孩子,结果刚生产完三天就开始给战士们缝衣服。

李亨劝她好好休养,张良却摇头道:“这不是我修养的时候,而是我为您分忧的时候。”总的来说,张良娣对李亨的关怀和支持,是他四十多年来从未体验过的,在他眼中张良娣比李隆基还亲。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12)

李唐江山恢复后,张良梯也顺利当上了皇后,娘家人也获得了封赏,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人获得的去压权力一多就容易膨胀。

张皇后见百官给肃宗上尊号,自己也想要有一个,不过后来发生了月食只能作罢,因为这在古代意味着德行有亏。

心气没地方撒的张良梯就开始把气撒到李隆基身上,总觉得李隆基天天愁眉苦脸的,把自己都妨的倒霉。于是,她跟肃宗最信任的宦官李辅国勾结。

李辅国早期讨厌高力士,连带李隆基也讨厌上了,便答应了张皇后。有一次李隆基出去散步,正好一帮当年宫里的老人路过并认出了李隆基,他们纷纷跪下呼喊“万岁”。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13)

李隆基见状哭得老泪纵横分外感动,还赐给他们一顿酒食,张皇后和李辅国就把此事告诉了肃宗。两人称李隆基请宫中奴仆吃饭,还整天跟陈玄礼、玉真公主和高力士这帮老部下混在一起,也不知道在密谋啥。

李亨本就对父亲有些忌惮,再加上两人之间的隔阂由来已久,在将士们发起请愿的时候(李辅国怂恿的),就把玄宗赶到了冷宫之中。

其实,当时玄宗没几年活头了,高力士和玉真公主也都一把年纪根本搅不起风波。奈何,李亨对妻子的过度信任,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

后来,李辅国联手张良梯假传圣旨,把生病的唐玄宗从兴庆宫赶到了甘露殿,每天只给吃残羹剩饭,住的院子杂草比人还高,圣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14)

肃宗知道这件事之初也很生气,但李辅国和张皇后把“为了社稷安危”的话往身前一放,就让他没话说了,由此可见肃宗本来看玄宗也不舒服。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还是命人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却没有让他搬回来,也不怎么去看望......

玄宗被收拾的同时,他身边的老部下也没有逃过劫难,陈玄礼提前退休,玉真公主被赶出宫幽禁在玉真观,高力士被李辅国构陷发配到了贵州。

两年后天下大赦他被释放召回宫中,刚走到郎州就从路人嘴里听说了玄宗的死讯,高力士嚎啕大哭最后吐血而死。其实,玄宗死的时候也不好受。

唐朝杰出的帝王有哪些(唐朝雄才大略的帝王)(15)

老部下都被赶走,他也跟肃宗闹掰了,心里十分寂寞。正好有一天从四川来了个姓杨的方士,忽悠李隆基说能让他跟亡灵相会。玄宗想和杨贵妃重逢,就按他说的办法辟谷采气,结果身体每况愈下不久撒手人寰。

这时候肃宗才想起父皇的好,丧礼上痛哭流涕导致病情加重。后来,张良梯觉得太子李豫不好控制,便密谋杀掉太子,想要改立年龄较小的二皇子李系。

肃宗本就病入膏肓,如今目睹政变又急又气,很快便一命呜呼,他和玄宗父子间的恩怨就此终结。当然,张皇后也没活太久,很快就因幽闭而死。

总的来说,唐玄宗晚年凄凉而死,有张皇后的原因,也有儿子李亨的原因,可玄宗年轻时能多给肃宗一份关爱,未必会落得如此下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