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咖啡屋的音乐(亨德尔的世界型音乐)

适合咖啡屋的音乐(亨德尔的世界型音乐)(1)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

亨德尔和他的音乐作品。

# 01

说到巴洛克时期,音乐家巴赫的名声大噪却无法盖住亨德尔的闪耀光芒。亨德尔和巴赫同年出生,只相差一个月,两人被认为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亨德尔的音乐为“世界型音乐”,这离不开亨德尔丰富的学习游历经历。

适合咖啡屋的音乐(亨德尔的世界型音乐)(2)

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雷的一个小市民家庭,1703年从哈雷大学退学后便来到当时唯一能上演歌剧的汉堡歌剧院担任第二小提琴手,1706年受邀来到意大利进行学习和深造,在这期间亨德尔刻苦努力的钻研,结识了科雷利、A·斯卡拉蒂等音乐家,并广泛接触意大利文化,开阔艺术眼界,使其成为了一名具有完善技巧的作曲家。

而他并没有因此满足,远走英国,最终定居于伦敦发展他的音乐事业。音乐家温顿·迪恩称:“从亨德尔的歌剧中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剧作家”。

# 02

作品《弥赛亚》是亨德尔最为著名的清唱剧作品,清唱剧作品是宗教性的声乐音乐剧,通过借助解说来叙述情节的发展。而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来语,被基督教用于对 “救世主”耶稣的称呼。

《弥赛亚》这首作品的歌词节选自《詹姆士王圣经》,叙述了耶稣的诞生、生活、受难及复活。

适合咖啡屋的音乐(亨德尔的世界型音乐)(3)

1735年7月,亨德尔收到了好友詹南斯寄来的三部神剧剧本——《扫罗》、《弥赛亚》《伯萨撒王》。在亨德尔悉心研究这些剧本并深深为之感动的同时,心灵也再次接受了宗教的净化,他重新找到了创作的信心。

1741年8月22日下午,亨德尔开始创作《弥赛亚》。传说他仅用24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弥赛亚》的创作,在这部宏大的作品中融入了他对宗教虔诚的信仰。

# 03

适合咖啡屋的音乐(亨德尔的世界型音乐)(4)

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当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听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国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站立起来听完了全曲,其他人也一同站立。现今音乐会演奏此曲时全体观众均会起立聆听,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惯例。

相传在亨德尔逝世一百年的1859年,在水晶宫演出了《弥赛亚》,有2765名声乐家及460名演奏家参与,听众约有一万人。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深远的影响。

适合咖啡屋的音乐(亨德尔的世界型音乐)(5)

提及亨德尔的代表作品,《水上音乐》作为著名的管弦乐组曲将带给听众另一番音乐景象。

相传英国国王乔治一世要求于1717年7月17日在英国泰晤士河上举行音乐会,亨德尔为此而创作了《水上音乐》

当天,乔治一世和贵族成员乘皇家驳船沿河游览。约50名乐师组成的管弦乐团则搭载另一驳船来演奏曲目。

当时不少伦敦人都闻讯前往河边欣赏演出,这部《水上音乐》当时被要求重复演奏了3次,足以看出国王对于亨德尔作品的喜爱。

适合咖啡屋的音乐(亨德尔的世界型音乐)(6)

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组曲以气概不凡的法国风格“序曲”展开。

# 04

虽然我们听到的是《水上音乐》组曲的节选片段,但是不难感受到这首作品的内容丰富,全部组曲由二十首小曲组成,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其后是布莱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同时也有缓慢、抒情的乐章。

适合咖啡屋的音乐(亨德尔的世界型音乐)(7)

亨德尔走遍了欧洲,晚年却因眼疾双目失明,最后一次演奏是在考芬园的弥赛亚公演,当晚病入膏肓,一周后病逝于布鲁克街府邸。去世后以最高规格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享年74岁。他质朴的音乐风格充满了阳光似得明朗与欢乐,而这种情绪的渲染与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无限希望和未来的美好憧憬。

关于亨德尔的故事,值得介绍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属于亨德尔的音乐传奇等待着大家去探索与发现。

配音:王波

文字:易丛悦

策划: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公众号编辑:张娴、潘娴、罗丽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