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

#打卡挑战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中非常重要的存在;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因为它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在整个明朝时期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有哪些?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说说,明朝时期的十大历史贡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1)

十、英雄人物辈出

明朝是个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里最后的汉族政权。

比较出名的有:明朝的皇帝自然不必多说,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万历皇帝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了。

2、其次像写石灰吟的作者于谦,是为明朝初期的清廉正直的典范,也是为后世之人所广为传颂的一个人;黑衣宰相姚广孝、神算天人刘伯温等等。

3、像武将这方面有八面玲珑徐达、抗倭的戚继光、抗清的袁崇焕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

4、再者文人像施耐庵、归有光、杨慎、唐伯虎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人。

还有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小编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总之是挺多的。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2)

九、农业

明朝的农业贡献是比较大的。

万历年间,番薯传入中国,它的产量很高,每亩可得数千斤,所以传播得很快。高产作物的引进,耕地产出的增加,使中国土地对吃饭人口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 加上张居正的资本化改革,中国的资本经济迅猛发展。

尽管上次内乱人口巨减,但 是高产作物大大缓解了吃饭人口的压力,张居正主政时期,明朝出现中兴局面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雏形。 这时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棉花的种植已遍布南北。 美洲的烟 草在明中后期由菲律宾传入,先传至广东、福建,以后波及长江流域等地。到了明 朝末年,北方大多也种植烟草。美洲的花生在明中后期也传入中国,种植于福建、 江苏、浙江等地。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它的传入意义很大。

明代的农业工具——犁锄杈镰和水车等已十分完备,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更加丰富,北方种稻在宋代已经开始,但明代的南方又开始大量播种双季稻和三季稻。甘薯和玉蜀黍(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北方种植的面积扩大了。粮食的相对充裕使河南、河北、山东和两淮地区普遍大面积种植棉花。在南方松江地区200万亩的垦田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种植棉花(《农政全书》),农民以织助耕,有的地区达到“十室之内必有一机”(《天工开物》)的水平。

工匠们在明代把旧的织布机改成了效率很高的“改机”,农民中出现了一部分专以织布为业的机户,另一些农民则专门植桑养蚕,以供丝织手工业之用。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3)

八、文化方面

1、文化特征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

2、成就

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阳腔和昆山腔(昆腔)。

哲学思想上。哲学家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哲学不断被运用于实际社会管理。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同时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文化上。明朝出现了我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除了小说以外,戏曲、书法、诗文和绘画等艺术文化也是成果丰硕。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的书法,诗文方面的“台阁体”、“唐宋派”和“公安派”,画坛上的“吴门四大家”,以及徐渭的泼墨花卉和以董其昌代表的松江派等层出不穷,可以说各种文化形式互相争妍,这在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的。

还有明朝永乐年间编撰《永乐大典》,可谓是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可惜的是正本成迷之外,副本也流失的历史中,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的《永乐大典》只有800余卷,400册左右,其中160册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60册在台湾。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4)

七、科技制造

明朝制造业也不是一下子就迸发的,那也是在继承宋元的科技优势的基础上,而其中造船科技尤为发达。明朝建造的船设计精良,装备齐全,最大的船能够长约147米,阔约60米,能够容纳1,000名船员,且最大的船能有9个桅杆。这比同一时期(其实是数十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乘坐的船只长约30米,四个桅杆一对比,简直是高下立判。而中国发明的罗盘亦于此时传入欧洲。而且郑和七次下西洋也开启了属于明朝的航海时代,只不过,但是明朝是带着交流文化的心态前往各国交往,不像殖民者一般四处侵略。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5)

六、航海业

郑和的远洋航行,前后七次,都战胜了狂风巨浪,胜利返回,说明明代初期,我国的航海技术还居于世界前列。

当时使用的仪器和掌握的先进技术,包括航海罗盘针、计程法、测探器、牵星板、针路记载、航海图绘制等。

罗盘针是航海中最重要的工具,由领航员(火长)亲自掌握,并决定航向。火长还掌握针路和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郑和下西洋时,选择最有经验的人任火长,船上设有专门放置罗盘的针房。

计程法是计算航速与航程的方法。已知宝船的长度,把木片从船头投下,测出木片从船头到达船尾的时间,以船长除以时间,就得出了航速。当时航海一昼夜分为10更,用燃香计算时间。用航速乘以时间,就可求知航程了。当时,船的航速约为一更30公里。

明代仍以长绳系铁器为测深工具,对浅海和有礁石的航程多做测深记录,以便航行,并记于航海图上。

牵星板是观测星辰地平高度的仪器。测知星辰高度是为了计算船舶夜间所在的地理纬度。郑郑和下西洋示意图和的牵星板是一套由12块正方形木板和一块四角缺刻的象牙制成的小方块组成。12块正方形木板,最大的每边长24厘米,以下每块递减2厘米,最小的块边长约2厘米。四角缺刻的象牙方块。缺刻四边的长度分别是最小的正方形木块边长的1/4、1/2、3/4、1/8。

如用牵星板观测北极星,方法是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边缘是北极星,下边缘是水平线,这样就可以测出所在地的北极星距水平的高度。测量时可以用12块木板和象牙块四角缺刻调整使用,求得北极星高度也就求得了所在地的地理纬度。

这种用牵星板的观测方法,叫牵星术。郑和下西洋时,曾派专人负责观测,并做记录。航行的往返皆有“牵星为记”。牵星一般是观测北极星,在低纬度看不到北极星时,观测华盖星(即小熊星座B1星)其他方位,还可以观测织女星和灯笼骨星等。郑和的航海图,保存至今的有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卷240中的20幅图。标题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20幅图40面,可接连为一幅横条图。图上绘有沿岸地形、岛屿、礁石、浅滩、重要针路。

针路记载开船地点、航向、航程、停泊处所等。航向是罗盘针位,郑和的罗盘针位曾编成《针位编》一书,可惜失传了。

茅元仪《武备志》中的航海图上,记载了观测的牵星记录和测量所得水深。航行时,依据所记针位,参考航程的测算,就可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这幅图在东西交通史上和航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6)

五、建筑业

明代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明代中国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风水术在明代已达极盛时期,江南官僚地主的私家园林建设非常发达,明式家具也闻名世界。

明代建设了两大工程,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城堡体系和万里长城,以及东部沿海的防倭城堡体系,长城许多重要段落的墙体和城关堡寨都用砖砌,建筑水平达到最高。明代的地方建筑也空前繁荣,各地的住宅、园林、祠堂、村镇建筑普遍兴盛,其中江南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诸省最为突出,直到今天,这些地区还留有众多的明代建筑。南北两京(南京、北京)和大规模宫殿、坛庙、陵墓和寺观的建成,如两京宫殿、十三陵、天坛、南京大报恩寺、武当山道教宫观等,都是明朝有代表性的建筑群。曲阜孔庙也在明朝中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有:第一,砖的生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第二,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第三,木构架技术在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和斗拱装饰化三个方面有所发展。南北两京(南京、北京)和大规模宫殿、坛庙、陵墓和寺观的建成,如两京宫殿、十三陵、天坛、南京大报恩寺、武当山道教宫观等,都是明朝有代表性的建筑群。

另外明朝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紫禁城,成为中华几千年来璀璨文化的集大成者。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7)

四、收复燕云十六州,洗刷了四百年的耻辱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手下徐达、常遇春统兵二十五万,北伐元朝,打出“驱除胡虏,收复中原”的口号。经过浴血奋战,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又称幽云)十六州。自此结束了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

扩展资料:

1、燕云十六州是指哪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这一名称来自于后晋时期,是当时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个城市,包括燕(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即今天的北京、北京顺义、北京延庆、北京密云、天津蓟县、河北涿州、河北河间、河北任丘北、河北涿鹿、河北怀来、河北宣化、河北蔚县、山西应县、山西朔州东、山西朔州、山西大同。

2、燕云十六州是怎么丢的?

燕云十六州是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936年,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打败后唐李从珂,被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封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高祖。为了报答契丹,石敬瑭向辽国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并每年献布帛30万匹。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8)

三、避免华夏文化被割裂断层

明朝建立以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专制,使得皇权成为绝对的权力。那是因为朱元璋不愿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终有一日被人觊觎,所以才用加强统治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国家。

其实明朝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优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明朝对汉文化的贡献很少被人提及,因为这是一段被忽略的历史,为什么说明朝对汉文化发挥了极其有价值的传承作用呢?

我们知道,元朝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蒙古族,而后来的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起来的,只有明朝是汉人的王朝,处在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所以明朝也起到了延续汉族文化,避免出现文化断层的作用。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9)

二、明朝的骨气与民族气节

纵观中国历史5000年,唯独有一个朝代从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是唯一一个没有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它虽然没有汉朝的威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也没有大唐的繁盛,但是这个朝代不论是君王被俘,还是瓦剌大军围攻首都,从没认输过,这个朝代共计276年,被后世称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他就是明朝,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疆域最辽阔的时候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抵戈壁沙漠,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临孟加拉湾,曾经收复安南(即越南),面积约达1000万平方公里。明军也是世界上在国家基本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战38年。

明朝无论遇到多大的压力,都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明代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虽然明代晚期国力衰微,但是仍然没有认输,无论是起义军大军压城,还是皇帝被俘,只要有一息尚存,定会反击,即使兵败,也以死殉国。

汉朝和唐朝虽然是历史上比较兴盛的朝代,但是对外仍然算不是强硬,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公主和亲。而明朝虽然在大家的印象中出了许多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明朝却是态度强硬,不和亲,不求和,面对外来侵略,就是一个字"打"。在明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权利逐渐流落到宦官手中,已经显示出亡国之势,但即便如此,对外态度强硬的明朝打败了当时被称为海上帝国的荷兰。

真实的明朝历史有哪些(明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10)

一、保持了中华版图的完整性

说起明朝的对历史的贡献,实在是数之不尽,但其中有最重要的一点,至今都被忽视,那就是保持了中国版图的完整性,让云贵地区成为了华夏大陆的一部分。以至于在后人的印象中,云贵一直都是中原的一部分,其实历史并非如此。

一直以来,云贵地区都是独立于中原而存在,历史上很多人都曾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但是都没成功,直到明朝才有了这一创举。就连诸葛亮也未能将云贵地区拿下,最终在战乱中反而令其彻底独立。晋末时期,统治者无暇管理云贵地区,那里便由爨氏家族统治,自称为节度使,但是却不受天子的约束,自成一国。

在此之后,云贵地区分裂成六个小国,其中南诏国实力最为强大,逐渐吞并了其他的五个,就这样统一了云贵地区,还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不久之后,南诏试图摆脱唐朝的统治,唐朝派遣军队去镇压,其中有一位将领段俭立下了大功,成功地统治了南诏。但是由于安史之乱,云贵地区最终还是脱离了唐朝的统治,而段俭的后人成为了当地最有势力的段氏,一直留在南诏,多年经营之下,最终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是个小国,中原王朝一直想要将其纳入版图,但是宋朝和元朝都无暇顾及,才让它得以生存下去。直到明朝时期,沐英、蓝玉等人率兵进入大理,这个延续了千年的地区,终于被征服,段氏也从此被连根拔起,从此云贵地区就被纳入了明朝的版图范围内。

沐英奉命镇守此地,为的便是镇压那些不受约束的少数民族。毕竟云贵地区的民族构成较为复杂,即使朝廷有军队镇压,还是免不了有那些主张独立的人,因此总是会有小范围的反叛势力蠢蠢欲动。为此,朝廷成立了沐王府,让其世代镇守这里。

明朝对云贵地区的统治较为成功,基本遵循了民族平等的原则,不仅平定了叛乱,还将那里的民族都统一了起来,让他们都将自己当成了中原的一份子。在常年的稳定生活中,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安于现状,也早已认为自己就是中原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明朝疆域面积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 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最大时期疆域包括下列现已不属于我国的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缅甸的约一半,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1/2。 但明朝前期疆域不包括大部分新疆(近四分之三)、近一半内蒙古地区,也不包括台湾。按此疆域图计算,明朝疆域面积大约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