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经典8术(鬼谷子象比之术)

鬼谷子说: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鬼谷子的经典8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鬼谷子的经典8术(鬼谷子象比之术)

鬼谷子的经典8术

鬼谷子说: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鬼谷子告诉我们:通过逆向思维听其言观其行,类比其言行的差异情况,就可以破解其心灵的密码,这是一种神鬼莫测的大智慧。

【表象】就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言有表象】任何语言表述,都是为了表达出语言内容,无论表达的内容是“真”还是“假”,都会形象的反映在听者的脑海之中,就是这个“形象反映”,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想象空间也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行有因果】无论什么事情,无论这些事情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有前因和后果,正是因为有前因和后果这样一个前后过程,就给我们提供了前后类比的依据。

【操作方法】有了“语言表象”和“行为类比”给我们提供的思维途径,就为我们深入探索别人内心世界指明了方向。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仔细凝听别人的陈述,根据听到的内容,分析他言词的内涵。在凝听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和自己的计划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不能穷追不舍,要不动声色,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所作所为和他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进行类比、推理,必然可以推测出正确的判断。

用隐蔽无形的眼光观察,再用巧妙的语言技巧诱导对方滔滔不绝的陈述,再通过他说的话类比他干的事,就可以得到对方的真实想法了。

这种将从别人言谈中听到的“知”与他的所作所为的“行”运用逆向思维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就是鬼谷子的“象比之术”。

【实例1】现代战争最著名的败在“象比之术”手上的失败战例,莫过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人的“民族英雄”麦克阿瑟惨败于彭德怀了。

1950年9月,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取得了“辉煌胜利”。他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执意扩大战争,于是他犯了兵家之大忌,一军之主帅竟然长了一张“乌鸦嘴”,公然对记者叫嚣:“我要在两个月内打到鸭绿江边,我的士兵将要回家过圣诞节!”把重大军事情报公诸于全世界。彭德怀就是根据麦克阿瑟的狂言,再结合他一向狂妄不羁的行为,“象比”出了这个战争狂人他要“千里而争利”,此乃兵家之大忌。

当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不能坐视不理时,麦克阿瑟却把这一严正警告视为“中国人在搞讹诈”,错误地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会冒这样大的风险,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到已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

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占平壤,中国政府发出了新的警告,紧接着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取得初战的胜利。可是,第一次失败的麦克阿瑟仍然执迷不悟,又一次错误地估计形势:中国派志愿军赴朝参战,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行动,不足为虑。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麦克阿瑟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点评】麦克阿瑟,美国的著名将军,二战的英雄,他是美国人的“民族英雄”,在美国军界,其战功、资历唯马歇尔将军能够匹敌;其作战特别以两栖登陆为长,特别是在二战对日作战中,曾多次两栖击败日军。然而,麦克阿瑟在打日本人的时候,可以摧古拉朽,却在朝鲜战场上两次惨败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败于彭德怀之手。第一次战败还情有可原,因为麦克阿瑟“不知情”,然后,第二次战役仍然以同样的方式败于同一个对手,而且比第一次更惨,创下了美国建国以来最悲惨的失败战例。两次被“雷电”击倒,麦克阿瑟真可谓“愚蠢之极”!一个身经百战的五星级上将,在带兵打仗之前,应该先打一打自己的那张管不住的“乌鸦嘴”。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没有学习过《孙子兵法》,根本就不知道“军争为利,军争为危。”……“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的道理。他更没有学过《鬼谷子》,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象比之术”这门智慧,是专门“修理”那些口无遮拦的“乌鸦嘴”的。我们惋惜上天对长了一张“乌鸦嘴”的战争狂人——麦克阿瑟太宽容,为什么没有让彭德怀把他给活捉了?如果麦克阿瑟能够低下他那“高贵”的头,好好拜彭德怀为师,好好学习中国人的兵法,他一世的英名也不至于毁于一旦!他也不至于窝窝囊囊的度过他的后半生了!

【分析】其实,利用“象比之术”识破敌人的计谋需要大智慧,而利用“象比之术”伪装自己蒙蔽敌人,使敌人识破不了自己的计划,同时还要让敌人中计,更需要大智慧。因为双方都在使用“象比之术”那就看谁更棋高一着了。

【实例2】越王勾践战败以后,到吴国去当奴隶,在受尽屈辱的同时,还没有忘记在吴王夫差面前表“忠心”,以赢得归国机会。

有一次,吴王夫差病了,范蠡给勾践献谋说:“这是个好机会,你去探望夫差的病,然后请求尝他的大便,告诉他病马上会好转,这样一来,夫差一定放你回去。”勾践很为难,说:“我虽然战败为奴,也是一国之君,怎么能去尝人家的大便?这实在是太屈辱了!”范蠡劝他说:“以前纣王把文王关在牢里,杀掉文王的儿子熬成汤,教人送去给文王吃,文王还不是只有吃了?要做大事的人,不能计较小地方。”勾践便去探望夫差的病。勾践跪在床前,一边哭一边说:“听说您生病了,我难过得心肺都要烂了……”话没说完,夫差一扬手说:“等等!”原来夫差要拉肚子了。勾践急忙说:“我以前学过看病,只要一看粪便的颜色,就可以知道病情如何。”说完,就站在一旁,等夫差大便。夫差解完大便,侍卫正要把便盆端出,勾践一个箭步向前,跪下来,掀起盖子,用手抓了一点夫差的大便,还放到嘴里尝一尝。侍卫们都掩着鼻子,臭得想吐。勾践又回到夫差床前,跪下来猛叩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您的大便又苦又酸,表示跟春夏的气味相调和,这就是很好的征候。”夫差很感动地说:“连亲生儿子都不肯为父亲尝大便,而勾践竟然肯,可见得对我的忠心。”因此,当夫差病好之后,就释放勾践回越国。

【分析】在中国普遍存在“象比之术”的“场”,全世界只有中国文化才有这种“场”。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人的“菜谱”,比方说“麻婆豆腐”、“狗不理包子”、“担担面”、“东坡肘子”、“白起豆腐”,用没有“象比”文化的英文怎么翻译?而中国人不需要解释,谁都知道,但是如果要掰开了解释,即便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中国人,也要说半天。

【实例3】有一次,我和朋友交流的时候,他告诉我:“中国人是全世界破译电报密码的最高水平。当年,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电报密码就是中国人破译的。”我反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吗?”他说:“我不知道。”

我告诉他:“每一个中国人,在孩提时代,就在破译密码了:破译父母的语言密码,破译大人们交流中的行为密码,如果他们看到大人不高兴的时候,他们也不哭不闹了。他们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请教,才能逐渐理解大人们说话的‘弦外之音’也就是深刻内涵是什么,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象比”的思维方式了。

比方说:孩子们觉得大人们的说话不对劲,他们是绝对不会开口向大人要买东西;学生们看到老师的表情不对劲,他们会老实很多;有很多小孩能够说大人话,大人们往往会夸奖他们很聪明,同时大人们还会乐此不疲的到处炫耀自己是多么的会教育孩子,等等。他们的这种智慧不是被训练出来的,而是他们融入了中华民族民族的传统文化。换言之,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破译电报密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运用‘象比之术’,那么,中国人中‘逆向思维’的佼佼者,成为世界上破译电报密码的最高水平,就不难理解了。”

我这么一回答,我朋友说:“没听你讲之前,我还真不知道中国人还有如此的大智慧,听你这么一解释,我觉得当中国人是何等的自豪!”

【案例分析1】曹操与杨修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时年方45岁。

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jiù)”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乃受五辛之器,受旁辛字为‘辤’(辤是辞的繁体字)。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一次塞外送来一盒(合)酥,并附信一封,要曹丞相亲启并当着使者之面即食,当时曹操怕有毒,便提笔在纸上写下“一合(盒)酥”,交给众人看,众人不明,而此时,主簿杨修正好进来,看完之后,便要打开锦盒与大家分食,大家不明便问,杨修便说:“丞相明明写的是一人一口酥嘛!”打开锦盒便食用!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得知以后,大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四十五岁。

【点评】我们抛开杨修的为人处事不说,单说杨修的聪明才智。正如鬼谷子所说:“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杨修真乃“象比之术”的高手,从“阔门”、“绝妙好辞”、“一合酥”到“鸡肋”,没有哪一次杨修不是应用“象比之术”把曹操揣测得透透彻彻的,我们不得不为杨修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但是,杨修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他满腹经纶却没有建功立业。杨修的每一次聪明都没有用在正道上,都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就连与益州别驾张松斗法时,也搭上了曹操的“孟德新书”。恰恰他又遇到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加之曹操又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人。杨修的恃才傲物,使他每一次看出曹操的心思后都毫不隐晦的表达出来,这能让曹丞相容忍吗?所以,杨修之死是必然的事情。

今天我们学习鬼谷子的“象比之术”,是要做到“知彼”,要充分的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通过杨修之死的故事,我们悟出一个道理:光了解别人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才知道自己做事的真正目的:如果体现的是“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的话,这样的事,毋宁放弃不做。在这种前提下,一旦了解了别人,就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否则杨修的悲剧就要重演。

【案例分析2】张仪两诓楚怀王

张仪的外交谋略就是:连横破合纵。按照当时的局势,能够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只有齐国和楚国。齐、楚一旦合纵,如果秦国准备攻打齐国,楚国必然相救;如果秦国攻打楚国,齐国必然相救。秦国想称霸天下只怕是很难。

公元前三一三年,秦王派遣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听说张仪来楚,安排他住在上等馆舍,并亲自接待。怀王问张仪说:“您来我们楚国有何贵干?”张仪对怀王说:“大王如果能够关闭边关与齐国断绝来往,我愿献上商於地区六百里的地方给楚国。秦王也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大王,秦、楚两国永远成为亲如兄弟的国家。这样一来,北面削弱齐国,西面有利于秦国,您看怎么样?”怀王非常高兴,采纳了张仪的意见。

群臣都为此向怀王贺喜,唯有陈轸(zhěn)向怀王表示哀悼。怀王发怒道:“我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六百里土地,这么大的喜事,你哭丧着脸干什么?”陈轸答道:“天下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呀!依我的看法,商於之地大王既不可能得到,齐、秦两国还会由此联合。齐、秦一联合,那楚国可就倒霉了!”怀王问道:“有什么根据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背后有齐国。现在楚国关闭边界与齐国绝交,那么楚国就会孤立无援。秦国怎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而奉送它六百里商於之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必定会背叛大王。这样,楚国北与齐绝交,西面又有秦国之患,它们两国必定都会犯境了。大王不如表面上与齐绝交,暗中却与齐修好,然后派人随同张仪到秦。如果秦给了我们土地,再与齐绝交也不晚;如果不给我们土地,我们与齐暗中联合再作主张。”怀王不听。

怀王一面将楚国的相印授与张仪,一面关闭边界,与齐断交,并派一员将军随同张仪前往秦国接收土地。

张仪到达秦国后,假装上车时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在家里躺了三个月没有上朝。楚怀王听说此事后,还以为张仪嫌他与齐国绝交做得还不够坚决吧,便派勇士前往宋国,借宋国的符节进入齐境,大骂齐王。齐王那里吃得消这个。于是转而投靠秦国。

当秦与齐恢复邦交后,张仪才上朝,对楚国的使臣说:“我有六里封地,愿意献给你们大王。”使臣说道:“我受楚王之命,来接受商於之地六百里,怎么是六里呢?”

使臣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陈轸说:“大王慢来。现在我们与其攻打秦国,不如反过来割地贿赂秦国,再与秦国联合攻齐。这样我们向秦国割出的土地,可从齐国取得补偿,大王的国土还可以保存。”怀王又不听,终于发兵派将军屈匄(gài)率领攻打秦国。结果遭到秦齐联军的攻打,大败而回。

公元前三一一年,秦惠王派人对楚怀王说,愿意用武关以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楚王说:“我不要你的土地,你把张仪交给我就行了。黔中地就是秦王你的了。”

秦王很想派张仪赴楚,但不忍说出口来。张仪却自告奋勇,说自己愿意出使楚国。秦惠王说:“楚王恨你恨达到了骨头里,你去了不是自投罗网吗?”张仪说:“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我与楚国的靳尚相好,靳尚受楚王的夫人郑袖信任。郑袖说的话连楚王都要听从。况且我是拿着大王您的符节出使,楚国怎敢杀害我呢?即便杀了我,秦国也得到黔中之地呀!大王你放心吧!”张仪于是出使楚国。楚怀王待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

靳尚对郑袖说:“你知道吗?你有可能将被楚王抛弃了!”郑袖问道:“为什么呢?”靳尚说:“秦王很喜爱张仪,一定会来救他的。据说秦王打算用上庸所属的六县送给楚国,并且选送一批美女嫁到楚国,还要用秦宫中最善于唱歌的女子作为陪嫁。楚王是一个看重土地的人,这样一来,他一定会尊敬秦国,秦国的美女肯定会得宠,而夫人您就会受到冷落了。我看还不如说情释放张仪。”

郑袖于是日夜向怀王进言说:“做臣子的各自为他的君主效劳。现在我们的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国就派遣张仪前来,这可是非常尊重大王。大王不以礼相待,反而要杀掉张仪,秦必然会在大怒之下进攻楚国。我们就要大难临头了。请大王准许我们母子二人都迁居到江南去,以免被秦兵所残害。”怀王听多了枕边风,便赦免了张仪,并且依然像过去那样隆重地接待他。

张仪获释后,并没有立刻离开楚国。向楚王进说道:“秦国的土地占天下一半,兵力足以抵挡周围的国家,有天险可守,又有黄河围绕,四面都有要塞作为坚固的设防据点。还拥有雄兵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储粮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士卒又甘愿临难赴死,国君明智威严,将帅有谋有勇,不出兵则已,一出兵就会会席卷天下。天下凡是归顺在后的国家必然先遭灭亡。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就好比驱赶羊群进攻猛虎一样。现在大王不结交猛虎却结交群羊,臣私下认为大王的考虑错了。”

“总计天下的强国,除了秦就是楚,两国你争我夺,这种形势不可能使两国并立。大王不结交秦,秦发兵占据宜阳,韩国上郡的地方就不能通行。秦再攻下河东,夺取成皋,韩国必定投降称臣,魏国也就会趁此时机行动。秦攻楚国的西面,韩、魏攻楚国的北面,楚国就危险了!”“再说合纵盟约是聚集一群弱国攻打最强的国家,不估量对方便轻率作战,国家贫穷却要频繁发起战事,这是危亡的道路啊!我听说过,兵力不如对方强,就不要向对方挑起战端;粮食不比对方多,就不要同对方长期打仗。那些谈合纵的人讲的都是好听的和不切实际的言辞,拔高主上不事秦的行为,只说合纵的好处不说它的坏处,突然招来秦兵的战祸,那时挽救就来不及了!所以请大王对这事多多地考虑吧。”“秦国西面拥有巴蜀之地,用大船装载粮食,从汶山出发,顺长江而下,到楚国三千余里。用大船运载兵士,每条大船能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船顺着江水飘浮而下,一天可行三百余里,虽然走了这么多里的行程,但并不费牛马牵引的劳力,不到十天便可抵达楚国的扞关。扞关震动,竟陵以东的城邑就都要赶忙加强战备,黔中、巫郡就不再是大王所有了。秦再挥师从武关出发,从南面进攻,那么楚国的北境就被断绝。秦兵进攻楚国,不出三个月,楚国就会面临危难,然而楚国等待各国诸侯发兵来救,却要在半年之后,这势必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依靠弱国的救援而忘记强秦的祸患,这就是臣下替大王担心的啊!”

“大王曾经与吴国人作战,战五次胜了三次,临阵的士兵死得差不多了;为了守卫新攻占的城邑,活下来的百姓也吃够苦了。我听说功业大容易招致危险,百姓穷困会产生怨恨国君的情绪。为了维持容易招致危险的功业而去违背强秦的意愿,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秦国所以十五年不从函谷关出兵攻打齐、赵,是因为它暗中订下了吞并天下的计划。楚国曾经与秦国发生冲突,双方在汉中交战,楚国人没有打胜,有侯爵和执珪(guī)之爵的战死了七十多人,楚国的汉中之地便由此失去。大王大怒之下,发兵袭击秦国,两军在蓝田交战。这就是常言说的两虎相争啊。秦、楚两国相互削弱而使韩、魏两国以其完整无损的兵力来对付它们的后方,没有比这更加危险的作法了。请大王对此仔细考虑吧。”

“秦发兵攻取卫的阳晋以后,必定会使天下的交通要道断绝。大王调集全部兵力进攻宋国,不到数月就可攻下,攻占宋国再挥师东向,那么泗水之侧的十二个诸侯国就会全部属于大王所有了啊。”

“约集东方六国合纵相互坚守盟约的人是苏秦,他被封为武安君,但是在他担任燕国的相国以后,就暗中与燕王策划攻破齐国后瓜分齐国的土地;苏秦便装做有罪逃离燕国到达齐国,齐王收留他,让他做了相国;经过两年后事情被发觉,齐王大怒,把苏秦车裂于刑场。像这样用一个狡诈虚伪的苏秦,却要想控制天下,把各国诸侯连成一气,这不可能成功是很明白的。”“现在秦国与楚国国土相接,形势上,本来就是亲密的国家。大王真能听我的话,我可以请秦王派太子到楚国来作人质,大王也派太子到秦国去作人质。我并请把秦王的女儿作为大王您的妻子,再奉上拥有万户人家的大城,收取赋税作为大王的沐浴费用,秦与楚长期成为兄弟国家,永世不互相攻打。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

楚怀王在得到张仪以后,又难于割弃黔中给秦国,想要同意张仪的意见。屈原对楚王说:“前次大王受了张仪的欺骗,这次张仪来楚,臣认为大王会烹杀他;现在放了他,不忍心杀他,却还要听信他的胡言乱语,不能这样做啊!”楚怀王说:“答应了张仪可以保得黔中,这是很有利的事啊。已经答应了,过后又背弃他,不好。”怀王终究应允张仪,与秦结好。

【点评】鬼谷子说:“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张仪深通“象比之术”,把楚怀王的心思揣摩得清清楚楚,他太明白楚怀王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了,所以,即便是楚怀王对他已经恨之入骨了,也可以力挽狂澜,最终使楚怀王进入圈套。楚怀王的愚蠢决定,气死了一代英雄屈原,却成就了张仪的盖世奇功。

我在介绍语言艺术的时候曾经提到:“什么样的话能够不被人拒绝,且乐意听下去呢?答案是:凡所说的话都是对对方有好处的话,就不会被人拒绝且乐意听下去。”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张仪两次戏弄楚怀王的全过程,发现即便是张仪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都能够力挽狂澜,其主要原因在于“投其所好”,如何才能投其所好呢?别人需要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所能提供的,这就叫做投其所好。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得知别人需要什么?这就要好好学习鬼谷子的“象比之术”了。

【案例分析3】终身富贵的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汉族,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平定安史之乱而名扬天下,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刁难他,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以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以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

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前嫌尽释。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gē)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郭子仪处处做士兵的榜样。他领兵打仗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当时,连年战争,农村经济破坏,农民生活困难,负担很重,筹集军粮确实不易。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不顾自己年迈力衰,亲自耕种。在他的带动下,官兵在休战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动乱时期,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

郭子仪不仅得军心民心,事奉圣上也很忠心勤谨。无论是手握强兵,还是方临戎敌,诏命他何时入朝,他从未迟延过。在他被幸臣鱼朝恩谗毁,削去兵权后,仆固怀恩率10万大军进逼京师,正当用人破敌之急,朝廷恢复和加封他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之职,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他上奏说,自兵乱以来,纲纪破坏,时下与人比高低、争权势已成风尚流行,他希望朝中兴行礼让,就由自己开始实现。他还说,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惧怕盈满之患。等到秩序安定,仆固怀恩被擒,往昔的官爵决心一无所受。经过他再三恳让,才辞掉了太尉之职。这位四朝柱石,卫国功臣,理应受到宠遇。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德宗尊他为“尚父”。

他既富贵而且长寿,后代繁衍安泰。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员。孙子有数十人之多,当孙子来问安,他都无法分辨谁是谁,只是颔首而已。有一出戏“打金枝”,反映了他家兴旺热闹的场面。戏的故事是,郭子仪70大寿,全家的人全来拜寿,只有他的六儿媳升平公主没到。儿子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还斥责道:“你依仗皇父就不来拜寿,我父还不愿意当皇帝呢!”郭子仪知道儿子打了“金枝”以后,带着儿子就去向代宗皇帝请罪。代宗对郭子仪说:“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郭子仪的王府每天都是府门大开,像公园一样,任凭人们进进出出,从不过问。有一次,郭子仪手下的一名将官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在王府里,他看到郭子仪的夫人和心爱的女儿正在梳洗打扮,她们让王爷拿手巾,端洗脸水,像奴仆一样驱使他。郭子仪的儿子们感到脸上无光,一齐去劝谏他。儿子们都哭了,说:“王爷功业显赫,可是您自己不尊崇自己,人不管贵贱,都让他们随便进入内室。孩儿们觉得即使伊尹、罕光这样的贤人也不应该这样。”郭子仪笑了,对儿子们说:“你们不知道我的用意。现在我大富大贵,我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的奴仆有1000多人吃官粮。再往前,我还能求得更大的富贵吗?往后退,我又没有可靠的据点。如果我修起高墙,关上大门,不和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和我们有仇,给我们加上诬陷之词,再有嫉贤妒能的人从中一搅和,就会造成冤案,你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现在我府门大开,外人随便进出,即使有人嫉妒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听了,连忙下拜,心里都十分佩服。

郭子仪不露锋芒,不怕别人轻贱自己,一生无事,富贵而终。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点评】鬼谷子说:“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郭子仪深通“象比”之术,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地位非常之高,必然会遭致别人的诋毁,所以他能够通过“象比之术”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皇帝对他信任有加,使百姓对他拥护推崇,使那些奸佞小人无懈可击,这些最高境界的处世哲学,在郭子仪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他能够“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看来鬼谷子的象比之术不仅仅是“钓人”之法,还是有效保护自己的好方法。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让别人运用“象比之术”了解我们的时候,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就不会有把柄被别人抓住。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面对机关算尽的奸邪小人,我们是在明处,他们是在暗处,让他们无懈可击,就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