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孔的原因(你知道吗孔子不姓孔)

读文言文,尤其读古代史传,若仔细追究,常常会遇到些意外——可能是意外的惊喜,也可能是意外的困惑譬如《史记》里有关中国大圣人孔子的一段文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孔子姓孔的原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孔子姓孔的原因(你知道吗孔子不姓孔)

孔子姓孔的原因

读文言文,尤其读古代史传,若仔细追究,常常会遇到些意外——可能是意外的惊喜,也可能是意外的困惑。譬如《史记》里有关中国大圣人孔子的一段文字: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zōu)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é)。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单从字面看来,孔子的曾祖叫孔防叔,确认姓孔;祖父叫伯夏,大概也姓孔;父亲叫叔梁纥,全名莫非叫“孔叔梁纥”?之后孔子“名曰丘云”,——“云”在文言文中可作句末的语气词,故可以理解为孔子因为头上圩顶(中间凹陷、四周凸起)如丘,所以就借此取名叫“丘”了;“字仲尼”,无可争议;那么“姓孔氏”,——“姓孔”自然也是难以争议的,可“氏”字作何解呢?

其实这里首先涉及到的一个基本的知识就是“姓”与“氏”的区别。

姓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但在我国古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据说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远古时代,男女群居,没有家族,更没有家庭的概念,往往一个老祖母带着一群子孙共同生活,就构成一个原始的群居组织——氏族。为了不同的氏族便于区分,至少也方便自己年幼的子孙顺畅地找到回家的路,这些氏族就会用一些生活中关系密切的动物、植物或者某些非生物,甚至在某些现实事物基础上生造出某些形状,来作为自己氏族的标志,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图腾。图腾是氏族的标识,也表明了全体氏族成员血缘上的世系,这也就成了“姓”的由来。

姓起源于母系,当时可谓人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所以“姓”由“女”“生”构成。而现在最早的姓,譬如我们在先秦历史中所见到的、被称为“上古八大姓”的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一说为姬、姜、姒、嬴、妘、妫、姚、妊),都从“女”旁。

随着人口的繁衍,人数的增加,恶劣的生活环境和低下的生活用品的获取手段(如采集、狩猎),并不能满足庞大的氏族人员的需求,于是开始了人员的分流,一个氏族分出若干分支,逐渐形成以父系为中心的宗族(家族)组织,这些组织又开始用具有自己特点的标识来作为自己的称号,如领地或者封地(夏、商、周、楚、燕、齐、宋、魏),如居所(西门、东郭、南宫、百里),如爵位(王、公、侯、公孙),如职业(巫、陶、卜、屠),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氏。

简单地说,姓是氏族的称号,表示始祖的血缘关系,以“别婚姻”(同姓不婚);氏是宗族的称号,表示近祖的身份关系,以“别贵贱”。那时候平民是有名无氏的,譬如“庖丁解牛”的故事里,“庖”是职业,“丁”是这个人的名字,至于他姓是名谁,则无可考。而史记里记载的那么多有名有姓(氏)的人,无外一个原因:他们或者他们的祖上,是或者曾经是贵族的身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间的杀伐兼并,战败国的贵族身份一落千丈,有的成了平民,有的甚至成了奴隶,“氏”逐渐失去了作为贵族身份标志的意义,“姓”和“氏”的意义逐渐趋同。譬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姓为赵氏”,以及前面所说的“姓孔氏”,就说明大概到了汉代,基本上就姓氏混为一谈。再后来,所有人都有了姓,姓也就没有贵贱之分了。类似三国时期的刘备自称汉室后裔,其实除了汉献帝的一纸诏书官方认定之外,很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并不是姓刘就与皇室有关系,天底下那么多姓刘的人,一个皇帝再多能生出多少个子孙呢?

了解了姓与氏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大胆且坚决地质疑孔子先生姓孔的“真实性”了。

前面说了,孔子之“孔”,大概来源自他的曾祖孔防叔。但是孔防叔的“孔”来自于谁呢?当然是他的曾祖——孔父嘉。

当时孔家还不是鲁国人,孔家是宋国人。孔父嘉是当时宋国的大司马。但是孔父嘉不姓孔,“孔父”是他的字,“嘉”是他的名,他的姓是——子。

孔父嘉的先祖,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也是宋国的第二位君主。微子启本来是商王帝乙的大儿子,商纣王的庶兄。宋微子作为殷商的后人,他的祖先是契。据说,契是他的母亲简狄吃了鸟蛋而怀孕生下的。契长大成人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就把他封在了商国,赐姓“子”。后来契的后人汤,灭掉了夏朝,建立了商朝,——由此可见,孔子是标准的贵族之后。

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孔子最终姓了孔呢?这大概就得从商朝的灭亡开始说起。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武王讨伐纣王,攻克了殷商王朝,微子就持着宗庙里祭祀的器具来到武王军门前,袒露上身,双手反绑,让人在左边牵着羊,在右边拿着茅,跪着前行,来到武王面前,表明自己臣服的心意。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周公姬旦代理朝政。管叔、蔡叔与纣王的儿子武庚作乱,周公秉承从成王的命令,诛灭武庚,杀死管叔,放逐蔡叔,就命令微子代替武庚做了殷的后嗣,侍奉殷的宗庙祭祀,在宋地建国。

乃命微子开(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开(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史记·宋微子世家》

等轮到孔父嘉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宋国已经到了殇公时代。从“嘉”这个名字猜测,孔父嘉应该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事实或也如此,因为在殇公之前的穆公时代,孔父嘉已经做到了大司马。大司马,这可是负责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的职务,没个金刚钻恐怕也揽不起这个瓷器活。然而,也许是幸运,他还娶了个好老婆;然而,也许是不幸,他娶的老婆真的太好了。按照史书的记载,我们差不多可以照着天仙的级别去想象。

九年,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华督,督说(悦),目而观之。督利孔父妻,……十年,华督攻杀孔父嘉,取其妻。殇公怒,遂杀殇公,而迎穆公子冯于郑而立之。——《史记·宋微子世家》

(殇公九年,大司马孔父嘉的妻子很美丽,外出,在路上遇见太宰华督。华督很喜欢她,目不转睛地观看她。华督贪图孔父嘉的妻子,……殇公十年,华督围攻杀死了孔父嘉,霸占了他的妻子。殇公大怒,华督就杀了殇公,而从郑国迎回了穆公的儿子冯,拥立他为国君。)

看到了吧,华督同学不仅杀了孔父嘉,抢占了人家的老婆,还顺手把当朝国君给宰了,——唉,罪孽的诸侯时代,万恶的封建社会啊!——这一时间国家动荡,家族倾覆,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名木。

然而又不得不说,孔父嘉应该是仁德也是上品的人物,他有一个非常忠心的家臣,抱着木跑到了鲁国,并将他抚养成人。为了表示鲁国这一子姓分支是孔父嘉的后人,木就从自己父亲的称呼里取了“孔”这个字,来作为自己家族的“氏”,而孔子,于是乎就成了“孔子”了。

现代人读古文,一定不要用现代汉语的表达规范去揣摩古文的含义,而且还应该多了解下古代文化方面的知识,本着探究、比较、参照的态度来阅读,这样才能更准确理解文句,也才能更恰当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