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风景散文的名家(当代散文最美的风景)

——齐鲁散文作家西藏采风团作品之三

文/杨君国

写风景散文的名家(当代散文最美的风景)(1)

一听说去西藏,每个人都很兴奋。2022年7月17日我们齐鲁散文作家西藏采风团乘坐Y971次列车从西宁到拉萨。车厢里的人都很活跃,有唱《我要去西藏》的,有播放《坐上火车去拉萨》的,都十分期待,十分向往,激情飞扬,热情高涨。

诚然,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它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我们先后游览了巴松措、卡定沟、羊卓雍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自然风光。切实领略到了山的气势和水的灵性。

措,藏语就是“湖”的意思。西藏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湖泊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1500多个大小不一、景致各异的湖泊错落镶嵌于群山莽原之间,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3个,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因为这里的天格外蓝,映照出的水也格外特别,幽深、碧绿、清澈、静洁。你在观察欣赏时,自然不自然地进入到云在水中飘你在天中游的幻觉与境界。

崇山峻岭,是西藏的龙脉,气象万千,是西藏的神韵。青藏高原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分属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等。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我们去的卡定沟,在西藏算是很普通的景区,位于林芝市境内,海拔2980米。但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绝佳避暑度假之地。卡定,藏语意为“天上人间”,走进景区,但见森林茂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岗岩壁,高耸云霄,大气磅礴。最为壮观的天佛瀑布,落差近200米,瀑布中一尊天佛面目慈祥,左右男女护法,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仿佛保佑来客健康平安,富有灵气。

这里的高原景色,当然美不胜收。而人文景观,更流连忘返。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初是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更是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发展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从7世纪到18世纪,由于天灾频仍,疫病不断,医疗条件差,加之占人口相当比例的僧尼不从事人口生产,西藏的人口长期处于负增长,甚至持续锐减。而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200年间,由于农奴制的残酷剥削压迫,西藏地区人口又骤降了约80万。

我们一到拉萨,导游就诙谐地跟我们说:欢迎你们这第三类型的援藏人员,第一类是和平解放时,解放军入藏,第二类是定期抽调国家干部进藏,比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第三类就是进藏旅游的人员,也是为西藏发展做贡献。西藏这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大跨越,有西藏人民的艰苦创业,奋发有为,更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长期援助。

比如西藏的交通事业,“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一代又一代部队官兵和交通战线人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修路架桥,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发展奉献力量,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

我们去羊卓雍措的路是重新整修的高等级公路,因需要翻越5030米高的岗巴拉山口,所以九曲十八弯,蜿蜒曲折,大上大下,没有一定的科技水平,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修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西藏的关心和厚爱。我们在藏区的行程中,多数走的是高速公路,但,这里没有一个收费站。西藏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因为都是举国家之力修建的。

写风景散文的名家(当代散文最美的风景)(2)

有资料显示,2021年,西藏常住人口36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为313.8万人,占85.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6.68万人,占1.8%,汉族人口为44.3万人,占12.5%。也就是说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了绝大多数,西藏这些年的发展成果,绝大多数惠及的是藏民和其他少数民族朋友。

大的景区,大的场所,都能看到“知党情,报党恩”的宣传标语。我们去巴宜区章巴村参观的藏家乐,就很有代表性。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让这里的藏民,退牧还林,给他们修了路,盖了房子,通了自来水,集体搬出了深山大川。他们主动作为,发展旅游,制作藏药,加工银饰,收入很可观,生活很富裕,藏民脸上都洋溢着很满足的微笑,讲解员就多次表示:诚挚地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内地人民的支持,全国人民一家亲。这个村也被上级颁发“民族团结进步奖”。

我在布达拉宫周边一处旅游产品商店驻足,逛了逛,女店主听出我的口音,说:“你是山东的吧?”我说:“是。你是哪里的?”她笑着说:“安徽的,咱是前后邻居。”由于越说越近,我问了她一些情况:她来做生意十几年了,治安状况很好,社会秩序很好,没发生过矛盾冲突。

返程的那天上午,我看到行李有点多,就到宾馆附近的一处百货店想买一个旅行包,但没有,只有大塑料袋,我问多少钱一个,售货员是一位藏族小伙,说:“一块五一个,算了,你拿去用吧,不要钱了。”我连忙说:“那还行,这是有本钱的。”就坚持微信扫码付给了他,他连说:“谢谢!”这是我和小伙的一次接触,也是汉藏之间的一次交往,很愉快!他的不要,我感觉很温暖,我的支付,他觉得很感谢!平等对待,相互尊重,互惠互利是民族感情的基础。

7月24日往回走,从拉萨到西宁的Y974次列车上正好有四位藏民与我在同一车厢。一个高大魁梧面色黝黑的汉子微笑着主动与我打招呼,我问他:“你们是哪里的?”他说:“是西宁的,到拉萨做朝拜的。”他们是一家子,每两年去一次,这次去来回十二天,我说:“这么长时间呀!”他说:“我们这是坐火车,隔壁那一位是步行着去朝拜的,走了两个月!”我心里想,这就是虔诚呀!因为疫情,需要填写乘客登录表,他很信任地把身份证递给我,说:“你帮我填填吧!我写汉字写不好。”我比较熟练地给他填好了。吃饭时,他让我藏家食品;闲暇时,我拿出沂蒙特产红薯片请他们品尝,当零食吃,他十三岁的女儿很喜欢,吃得有滋有味。他住在中铺,脱了鞋要上去,可能因为生活习惯或者没顾得洗,鞋一脱,一股异味扑鼻而来,我想:“这下坏了,今晚怎么承受?”但他妻子一提醒,他马上很不好意思地看看我,把鞋重新穿上,然后找了个塑料袋套上。一节车厢里,一家藏民一家汉民,相互交流,相互尊让,相互理解,很愉快地度过了24个小时。

这些天,在拉萨、在林芝、在巴宜,在车站站、在街头、在景区,做核酸、买商品、逛夜景。。。。。。时时都感受到秩序井然,处处都感受到兴腾祥和,人潮中奔涌着律动蓬勃,社会中散发着阳光布泽。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这,就是和谐福力量。正如一位名家所言:“鲜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绚丽的色彩;音乐之所以动听,是因为有跳动的音符;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所以我说:团结就是最美的风景!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杨君国,男,汉族,山东省沂水县人,机关工作者。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爱好写作,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学习强国、大众日报、大众网、联合日报、齐鲁晚报、职工天地等报刊杂志和新媒体。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