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短篇(文言文阅读)

例【五】(2020·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共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黄庭坚《答宋殿直》)【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洲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东坡续集》)【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⑩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陆游《跋岑嘉州诗集》)【注释】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 (2)皆莫及也 及: ⑶绝好岑嘉州诗 绝: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 【答案】(1)也 (2)比得上(赶得上) (3)极(非常)(4)停止【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可结合平时对这些词语意思的积累,结合选文内容,解释词语的含义如:亦,当“也”讲,来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及,比得上,来自: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绝,极、非常,来自: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已,停止,来自: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答案】(1)我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只有(岑参)一个人罢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应结合句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见文言现象如果存在上述现象,翻译时应明确体现出来翻译时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1)句中重点词语有:甚,很;好,喜欢,爱好(2)句中重点词语有:尝,曾经9.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示例一: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读书可以为语言表达增光添彩示例二:长久不读书就会让人变得世俗平庸,语言也缺乏味道【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甲】文阐述了人不读书的后果因此,在谈启示时,可以从读书的危害和好处两个方面分析如: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文言文短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言文短篇(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短篇

例【五】(2020·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共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黄庭坚《答宋殿直》)【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洲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东坡续集》)【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⑩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陆游《跋岑嘉州诗集》)【注释】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 (2)皆莫及也 及: ⑶绝好岑嘉州诗 绝: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 【答案】(1)也 (2)比得上(赶得上) (3)极(非常)(4)停止【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可结合平时对这些词语意思的积累,结合选文内容,解释词语的含义。如:亦,当“也”讲,来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及,比得上,来自: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绝,极、非常,来自: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已,停止,来自: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答案】(1)我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只有(岑参)一个人罢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应结合句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见文言现象。如果存在上述现象,翻译时应明确体现出来。翻译时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1)句中重点词语有:甚,很;好,喜欢,爱好。(2)句中重点词语有:尝,曾经。9.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示例一: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读书可以为语言表达增光添彩。示例二:长久不读书就会让人变得世俗平庸,语言也缺乏味道。【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甲】文阐述了人不读书的后果。因此,在谈启示时,可以从读书的危害和好处两个方面分析。如: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