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

#带你乐享河北##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微游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7月5日京津冀三地文物局共同签订《全面加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联合协定》,协定的签订对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长城文化的传承、 长城精神的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北境内四段保护利用相对成熟,景观丰富、文化价值高,浓缩着长城精华的部分,发现河北长城之美,感悟长城文化精髓。

雄关天下·山海关

“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以城为关,周长4公里,城墙高达14米。关城建有四座城门:东为镇东门,西为迎恩门,南为望洋门,北为威远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天下第一关”匾额的所在地——镇东门。登上城楼,面北,是蜿蜒盘旋的长城,面南,是烟波浩渺的渤海。身在此间,才能真正体会到“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气吞山河之势。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

雄伟壮丽的“天下第一关”

山海之间8公里锁钥之地

山海关之所以被称为“锁钥之地”,是因为自古至今,这里始终是华北通往东北的要冲。长城,在这里将高山、雄关、大海连成一体。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山·海·关。“海”是渤海。“山”是陡然拔起519米的角山。山与海构成了天然屏障,而老龙头至角山这条山海之间8公里的狭长孔道上,被人为构筑起了由关城、瓮城、罗城、翼城、前哨城堡、海防卫城和长城共同组成的独特城防布局——此为“关”。这一城防布局,使得山海关成为中国长城线上最负盛名的关城体系,这才是“山海关”的“关”之要义所在。

到老龙头看海听浪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2)

老龙头澄海楼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关城以南5公里处,自身形成半岛伸入渤海之中,是明长城中唯一的“海中长城”。其制高点澄海楼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是登高看海的好地方。

登上城楼,俯身眺望,奔涌的波涛与入海石城相激,排浪卷雪,星星点点的海鸥自由盘旋。远处的大海,被阳光照耀成五光十色——以蔚蓝为主色调,间或有纯白、金黄、淡青、暗灰,变幻交融,绚丽夺目。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3)

老龙头入海石城

走下澄海楼,朝入海石城走去,则是另外一番观感。半岛状的城墙沿海岸线自然弯曲,好似一枚龙首探入大海。置身“龙头”入海之处,澎湃的海浪声环绕耳畔,再回望沧桑的古长城,一动一静之间,形成了一种至美的和谐。

关城故事

山海关的一个特点是“关城合一”,既是军事要塞,也是生活场所。古老的关城中,幽静的老街老院印刻着旧时的生活痕迹,展示着山海关的宁静一面。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4)

山海关古城全貌

关城之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呈“十”字形相交,与四座城门相通。网格状的小街小巷交错其中,黑瓦红墙的民居沿街道排列开来,保留着浓郁的明清风韵。见证古城沧桑的柴禾市,古香古色的镇远镖局,别具风味的四条包子、回记糕点等美食店铺,漫步城中,如同走进历史隧道,时时可以感受古风古韵与市井温度。

万里独秀·金山岭

金山岭四季皆景,这里集齐明长城的所有建筑形式,是欣赏和研究明长城建筑结构最理想的地段。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5)

金山岭长城建筑结构一角

金山岭长城沿线设有关口五处,分别为龙峪口、桃春口、砖垛口、沙岭口和后川口。砖垛口和沙岭口之间有一座大名鼎鼎的将军楼。从砖垛口至将军楼这一段长城墙体保存非常完整,大块青砖包筑了整个长城墙体和马道,白灰勾缝一丝不苟。沿青砖台阶拾级而上,脚下是马道,外侧为垛口墙,垛口墙上设有垛口和礌石孔,内侧为宇墙(又称女儿墙),内外高低不一,宇墙低于垛口墙。宇墙墙体上分布着数量不一的孔洞,金山岭长城文物管理处主任郭中兴介绍称,经专家判断,它们其实是通风孔,可与垛口、礌石孔形成风力通道,作用是减少风力对长城墙体的侵蚀。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6)

金山岭长城上的将军楼

金山岭长城的防御体系之严密,可从将军楼的道道防线中窥见一斑。将军楼是金山岭段长城的指挥中心,它实际上是一座空心敌台。敌人要想攻上将军楼,需要突破五道防线:(1)烽燧(也称烽火台),起到预警和传递军情的作用;(2)从将军楼向北伸出的支墙,可与东西长城主线形成夹击包围之势;(3)将军楼之外山坡上的挡马墙;(4)将军楼下的月墙;(5)障墙。

金山岭长城上敌楼密集,机关重重,且建筑艺术精美,有砖木、砖石结构,有方形、圆形、扁形、拐角形,楼顶有船蓬形、四角形、八角钻天形、穹窿形,就连瞭望孔和射击孔都装饰了不同的图案,可谓异彩纷呈,匠心独运。其保存完整的各种构件,用郭中兴的话来说,“在整个长城沿线上都不多见”。

金山岭长城有“三绝”

金山岭长城有“三绝”:障墙、文字砖和挡马墙。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7)

金山岭“三绝”之障墙

障墙是将军楼的最后一道防线,形态完整的障墙是金山岭长城墙体的一大特色。障墙是在敌楼附近的马道上横筑的一道道短墙,高2.5米左右,长约占马道宽度的三分之二。障墙上有望孔和射孔,如果敌人从关口突破进攻将军楼或架云梯攻上长城,守城将士仍可依托障墙步步为营,步步设防,可谓攻守兼备。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8)

金山岭长城“三绝”之文字砖

将军楼及与其左右相连的500米墙体,全部用带有文字的方砖砌成。这些文字砖为筑城时用字模压坯后烧制而成,已经发现的有诸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七年德州营造”等字样。从这些数以万计的文字砖上,我们能清楚地辨认出这些砖烧制的年代和烧制者的名称。这样具体而微妙的历史信息,以这种古老的方式穿越千年得以留存。在绵延万里的长城上,文字砖虽然并不罕见,但整体用文字砖建造的将军楼和城墙,却只出现在金山岭长城上。

挡马墙是将军楼的第三道防线,筑于距离将军楼外侧大约50米的山坡上,墙内侧与长城城墙之间形成一个两丈深的壕沟,可以防御骑兵快速冲击。挡马墙体现了戚继光主持修筑长城的创新举措之一。戚继光在修建长城过程中,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思想,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个别地方加修了障墙、支墙、挡马墙,全部为砖石结构或砖石木结构,使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牢固、布局严谨、可攻可守。

四季皆景的摄影天堂

金山岭长城盘亘于崇山峻岭之间,在四季的光影变幻中演绎着不同的美丽,享有“摄影家的天堂”、中国长城的“天然摄影棚”之美誉了。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9)

金山岭长城之春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0)

金山岭长城之夏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1)

金山岭长城之秋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2)

金山岭长城之冬

大好河山 ·大境门

大境门长城始于张家口市东太平山,止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与张北县交界处的旱淖坝,全长约22.6千米。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在北魏长城和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大境门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外长城“四大名关”,是长城沿线唯一以“门”命名的关隘,称为“万里长城第一门”。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3)

大境门景区景色

我国万里长城的关口大多都以“关”“口”称谓,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作“门”,无论是“关”还是“口”,都是为防御而设,为战争而设,为限制和制约而设。而“门”则为交流而设,为沟通而设,为往来而设。“大境门”这其中既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

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4)

大雪过后的大境门景区银装素裹,别具韵味。

大境门作为万里长城第一门和张库大道起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开放精神;作为边区首府的张家口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和革命精神;冯玉祥故居、吉鸿昌烈士纪念馆等革命文化资源代表了全民族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主义精神。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5)

西太平山

穿越古今看“口商文化”

清末民初的张家口,作为“张库大道”起点,是北方陆路码头第一大商埠。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张家口是“国际最繁忙兴盛的经贸大通道”,长城内外聚集各国客商多达九万余人,美、日、英、俄等国相继在此设立领事馆和办事处,应时而生的中外商号、银庄等多达5000余家,茶叶、布帛、绸缎、瓷器、金银首饰、皮毛、香料、白酒、绒呢等各种货物堆积如山,大批驼马牛车商队一年四季昼夜川流不息。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6)

清末民初时期的大境门

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作用,造就了张家口独特的地域性格。2020年,央视热播剧《塞上风云记》将张家口口商的形象搬上了荧幕,让人们看到了一直以“军事要塞”示人的张家口的另一面——北方商业大埠的繁华,以及开放包容、崇德尚义的口商文化、口商精神。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7)

大境门景区夜景

大境门的前世今生

大境门与常见的“门上建楼”形式不同,大境门城门顶部的平台上没有任何建筑,与长城浑然一体。登上城门,放眼四顾,顺山势而建的长城蜿蜒如带,气势恢弘。城门中央的拱门,则以进深13米、高12米、宽9米的巨大尺寸,创下万里长城关门之最。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8)

大境门

如今,大境门已经成为张家口的城市符号、旅游地标,向世人阐述着长城文化、商贸文化和民族交融文化,“大好河山”也成为这座塞外之城的象征。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19)

大境门

2020年9月,大境门内,明德口街惊艳亮相。这条古街以“山河长廊”为概念设计,街上古香古色的建筑林立,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沿线乐声和鸣,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驼铃声声的年代。长安牧人、苏酶咖啡、司木集等一处处文化空间,又为古老的大境门注入新的活力。

2022年,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也为这道“门”赋予了新内涵、新使命——与顶级赛事结缘,与世界文化沟通。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20)

2015年7月31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市民在大境门广场庆祝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冬奥胜景·崇礼

崇礼地处京张走廊、长城防线与张库大道交汇处,属于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界地带,是多民族生活、多种文化并存、多民族融合交流地区。

长城崇礼段总长257.1千米,包括长城墙体57段、单体建筑10座,夯土长城、垒石长城、土石混合长城、砖砌长城等均有实物遗存,为北方地区长城年代最丰富、布局最复杂的县区之一,被誉为“(长)城中城”。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21)

马营与崇礼交界北魏长城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崇礼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但少有人知的是,在崇礼境内绵延的群山之上,还有许多长城遗迹纵横错落。

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坝下丘陵区过渡地带,古时是多民族聚集地,又是山区,作为防御屏障的长城自然少不了。从分布上看,崇礼的长城遗址大体位于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四个区域,北部、东部、南部分别与张北、赤城、宣化交界,对崇礼区形成围合之势,成为“(长)城中城”。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22)

长城夕照

特别是在崇礼县与张北县交界的桦皮岭景区,汇聚了战国时期的燕北长城、连接燕赵的秦长城、西汉长城、第一条少数民族修的北魏长城和明长城。在历时2000多年修筑的长城中,崇礼境内就有六个朝代的六段长城。这些长城在桦皮岭上“画”了一个神奇的 “井”。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23)

崇礼桦皮岭刀楞山燕长城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24)

崇礼明长城遗址

崇礼境内的长城全长257.1千米,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线包括57段长城墙体,169座单体建筑,4通碑碣、题记、摩崖石刻,2座长城关堡。崇礼长城的建筑形制花样繁多,有土夯、石筑、土石混筑,有干插石垒,也有土夯墙芯外用青砖、石条灰浆精心砌筑;长城顶部有尖顶、圆顶、平顶、斜顶,有的顶部可以八人并行,四马并排。

如果说张家口是一座“历代长城博物馆”,那么崇礼堪称其中最大的“长城陈列室”。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25)

崇礼区太子城冬奥核心区周边的桦岭东长城

自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以来,崇礼开始走向“世界冰雪舞台”中心,成为一处享誉全球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长城国家公园保护规划(京津冀协同保护利用长城)(26)

太子城遗址远景

承担赛时核心区配套保障功能的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与古长城的距离极为接近,堪称长城文化与冬奥赛事的绝佳连接点。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奥运赛道与长城的距离也近在咫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东方豪情与奥运精神在长城脚下交相辉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