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

文/倪超英

9月24日,中秋佳节,秋高气爽,天朗气乾。上午9点58分,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东之华彩筝韵社团(以下简称“东之华彩筝韵社团”)的25架古筝齐奏一曲《苏姗娜》暖场后,“古园古筝中秋怀古”古筝专场音乐会,在上海古猗园的小草坪上举行,游客们有序地静静地观看演出,每一曲结束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1)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2)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3)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4)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5)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中秋主题高度融合

一台70分钟的节目,曲目的选择上紧扣主题,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中秋主题展开。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古筝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上海古猗园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在亭台楼阁廊榭的环境里,让筝音叮咚、和弦呢喃。无论是《茉莉花》的芬芳韵味,还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美好场景,无论是《十五的月亮》的团圆之情,还是《高山流水》的经典故事,无论是民族情怀的《瑶族舞曲》、《青花瓷》还是激情满怀的《打虎上山》,都在那21根弦上或行云流水、或跌宕起伏、或细雨如丝地讲述和表达。《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茉莉芬芳》、《渔舟唱晚》、《茉莉花开》等无不表达了团圆的主题。

而在表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情怀上,则通过《战台风》来表现。《战台风》由王昌元作于1965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而当时,王昌元的父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王巽之先生的团队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16根增至21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拓宽,音量加大,使《战台风》成功演出。25架古筝,铿锵有力、声势浩大,场面感极其强烈,把台风的狂野和战台风者的斗志全面表现出来。而《花好月圆》的压台曲目,更让现场的观众群情激昂,感动良久。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是每个人心中的最大的情怀和期待。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6)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7)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8)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9)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10)

上海古猗园的欢乐民俗节

9月21日—10月21日,主题为“与改革同行,品传统文化”的2018上海欢乐民俗节在古猗园举办,音乐会、歌舞联欢、非遗类作品展,在这座近500年历史的古典园林里演绎着民俗风情。观赏、聆听、品尝,成为这个季节里古猗园游客的最大的情怀。人们走近源于汉代、明清时期、民国以及近现代的民间工艺和收藏珍品,观赏了石韵馆内的42件珍品,包括点翠项链、点翠亭台楼阁纹饰项链、双鱼点翠鎏金蜜蜡铜珠项链、点翠绒布眉勒等,价值连城的道光时期9凤双龙凤冠更让游客大开眼界,在这种民俗的氛围和熏陶里,过一个中秋佳节,有了一场带着民俗味的遇见和体验,在不可无竹居内百宝镶为木器、漆器之装饰工艺,多以金银、宝石、碧玉、翡翠等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嵌于檀梨漆器之上……而在这种情景下,来一场古筝演出,使整个欢乐民俗节更加立体丰满,许多游客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鸦雀无声,并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着这场动听和曼妙,转向朋友圈,向更多的朋友传递这份美好。

“东之华彩”大放华彩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11)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12)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13)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14)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15)

古筝静心禅音60分钟完整版(筝音妙响猗园韵古)(16)

东之华彩大放华彩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东之华彩筝韵社团成立于2016年,以公益演出为基本宗旨。针对琴童专业考级到十级以后就与古筝渐行渐远的现象,社团将完成四级以上专业考级的琴童统一组织起来,继续深化学习和练习,培育他们的公益心,结合学校的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要求,出访新加坡、韩国以及国内的苏州等地进行公益演出,为传播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让下一代真正从根本上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每周三次,在不影响紧张学业的前提下,加固加强琴艺技能的训练,让孩子们适应各种曲调的演奏,对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以及流行歌曲进行专业攻关和练习,使数十名完成了6级以上专业考级的琴童,任何一曲陌生的曲子,经过两个月的排练就能上台演出。

为了古猗园的这场演出,社团内25个9到14岁的孩子,今年暑假一律不出门旅游,每天除了排练就是排练,并在排练的过程中,对确实难以跟上节奏的四个孩子进行了劝退,并选拔好苗进行强化训练,使孩子们在两个月内顺利排练成功。这些孩子不仅能弹,还会转调、校琴和主持,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熟练地弹奏,更对乐器乐理深谙和理解,动手能力强。14岁的尹千鑫、金建宁、徐卓妍和11岁的孙笑妍、朱璟翊、吴窦冉以及10岁的张雯希、9岁朱子浩通过主持节目,对曲目的主题和思想意义全部了解并在演奏中完美呈现出来。社团的带教老师吴丽丽,在两个月的军事化的残酷排练中,放弃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带教排练,择优淘劣,确保拿出一台精彩的节目。她表示,让孩子们在古典园林里弹奏古筝,使他们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深切的体会,他们理丝桐的手指就会充满了激情和情怀,这是古筝教育本身所难以做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