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以商业为主吗(商朝时代详查)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商朝是以商业为主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商朝是以商业为主吗(商朝时代详查)

商朝是以商业为主吗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中文名:商朝

外文名:Shang dynasty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帝王:1、商汤,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2、外丙是商朝第二任君主,名胜,成汤之子,由于成汤的长子太丁早逝,因此成汤去世后就由他继位,伊尹摄政。

3、仲壬(?~公元前1582年),又名中壬,本名子庸,汤第三子,商朝第三任国王。

4、太甲(生卒年不详),子姓,名至。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5、沃丁(?-?),亦称羌丁,子姓,名绚,太甲之子,商朝第五任君主,沃丁在其父太甲死后继位。

6、太庚(生卒年不详),又作大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是商朝第六任君主。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子。

7、小甲(生卒年不详),名高,太庚之子,是中国商朝的第七位君王。

8、商朝国王。雍已,生卒年不详。太庚子,小甲弟。小甲病死后继位。在位12年,病死,葬于狄泉。

雍已在位时,商朝已衰落,不少小国都拒绝进贡。

9、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伷,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君主,在位七十五年。

10、仲丁(生卒年不详),亦作中丁,子姓,名庄,商王太戊之子,商朝第十任君主。

11、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名发,商朝第十一任君主。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继位。在位15年(一说在位10年),病死,葬地不明。

12、河亶甲(?- ?),甲骨文作戋甲,吕氏春秋作整甲,名整,是商王太戊之子,商王仲丁和外壬的弟弟,商朝第十二任君主。在其兄外壬死后继位。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无奈之下,他北上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内黄),以缓解内外交困的局面。河亶甲还曾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在一些方国的帮助下,使叛乱的诸侯重新安定下来。河亶甲在位9年病死,后葬于相。

13、祖乙,生卒年不详,亦称且乙,子姓,名滕(一作胜),商王河亶甲之子,商朝第十三任君主。

河亶甲死后,祖乙继任君主之位。祖乙在位19年去世,庙号中宗,死后由其子祖辛继位。

祖乙在位时期,将都城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迁耿(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又从耿迁到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后因邢发生河患,于是再次迁都于庇(即沙丘平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北大平台)。祖乙曾数次出兵平服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东南方的夷族对商朝的威胁。并任用巫贤辅政,使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让商朝国势再度兴盛。

14、祖辛(生卒年不详),甲骨文作“且辛”,姓子名旦,商王祖乙之子,祖乙去世后继位。

15、沃甲,《世本》、《竹书纪年》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子姓,名逾,商王祖辛之弟,商朝第十五任君主。

16、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商朝君主。祖辛之子,前任君主沃甲之侄,南庚堂兄,盘庚之父。

17、南庚(生卒年不详),姓子名更,商朝第十七任君主。《史记·殷本纪》记载他是沃甲之子、祖丁堂弟,而殷墟卜辞说他为祖辛之子、祖丁之弟。祖丁死后继位。

18、甲,姓子名和,前任商王祖丁之子,后任商王盘庚之兄。《今本竹书纪年》称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阳甲时期商朝再度衰落。自中丁时期起,王位继承开始混乱,引致诸侯不来朝。

19、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商朝第十九位君主(不计太丁)

阳甲死后,盘庚继位,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整顿商朝的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盘庚病死后葬于殷。

20、小辛是商朝第二十位国君,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姓子名颂。

小辛在盘庚死后继位,相传在位21年。

21、小乙(?-?),姓子名敛,商朝第二十一位君主。

他是前任君主小辛之弟,元年丁酉,王即位,居殷(河南安阳殷墟)。

《外记》载其在位21年。死后由儿子武丁继位。

22、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23、祖庚是商朝著名国王武丁次子,名曜。祖庚有长兄祖己,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暗地离宫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继位。祖庚在位7年,去世后由三弟祖甲继位。

24、祖甲(?- 公元前1152年),亦称且甲、帝甲,子姓,名载,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四任君主,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民众,商朝中兴。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

25、廪辛,《竹书纪年》作冯辛,姓子名先,是中国商朝的君主,前任商王祖甲之子。他死后由弟庚丁继位。

26、庚丁(生年不详一前1147)姓子名嚣,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史记》、《竹书纪年》作庚丁,祖甲的儿子,廪辛的弟弟。廪辛死后继位。 《史记·殷本纪》云:“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

27、武乙(?―公元前1113年),子姓,名瞿,商王庚丁之子,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47年—公元前1113年在位。公元前1147年,庚丁去世,武乙继位。公元前1113年,武乙去世,死后其子文丁继位。

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位重要君王,努力挽救国势,但是成效不大。武乙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残暴,贪于享受,被后人评价为残暴的君王。

28、文丁(?—前1102年),《史记》作太丁,竹书纪年作大丁,子姓,名托,商王武乙之子,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在位11年。

武乙去世后,文丁继位。武乙时,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强大。文丁在位期间,周侯季历伐戎有功,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商周关系恶化。文丁死后,其子帝乙继位。

29、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

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

30、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都城:亳、囂、相、耿、庇、奄、殷

主要城市:商邑、嚣、朝歌等

货币:贝币、贝蚌、铜贝

宗教:原始巫术崇拜

政治:商朝政治制度是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约占农人收获的十分之一。殷纣王加征赋税,用以充实鹿台和巨桥。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

政治理念: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