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

近日科学家监测到一蓝鲸心跳每分钟只有2次。以哺乳类动物一生10亿次心跳计算,人类只有30年左右寿命。"额外的"40多年是哪来的?

记者/王雪莹 编辑/丁林

新媒体编辑/房永珍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海洋生物科学家监测到了一头蓝鲸的心跳,他们发现蓝鲸不仅体型巨大,就连心脏的功能也很强——上浮于海面时心跳加快,最高可达37次/分钟;下潜至深海时则心率减慢,最低每分钟可以只跳2次,这种超出人类认知的"两极式"心跳,竟然每天都在蓝鲸体内上演!

我们在自然界似乎能看到一种规律:体型越大的生物寿命越长。一条小狗最多能活15年,一头大象的寿命却能到75岁,活到90对于蓝鲸来说不是问题。野生环境的哺乳动物,一生中的心跳总数大致在"10亿"这个数量级。蓝鲸这种剑走偏锋的心跳方式,莫非是它们高寿的秘诀吗?

哺乳动物存在"10亿次心跳"守恒?

2013年,丹麦科学家在一项对2800人长达16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中发现,静息心率在71~80次/分的人,比静息心率低于 50次/分的人,全因死亡率增加了51%;静息心率在81~90次/分的,全因死亡风险是2倍;超过90次/分的全因死亡风险是3倍。静息心率更快,似乎不只是影响心脏健康,而是让整体健康和寿命受到了影响(运动期间心率虽然更快,但经常运动者的静息心率其实倾向于变得更低)。

这种心率与寿命间的"联系"似乎不仅存在于人类中。人们早就发现,哺乳类动物的心跳、体型和寿命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心率高的动物如小臭鼩(Estruscan Shrew),心跳最高能达到1511次/分,却只能活2年;而心率低的动物如大象,其心跳维持在25-35次/分,能活到75年 [1]。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1)

▲心率破千的小臭鼩(来源:维基百科)

有趣的是,如果将心跳速度与平均寿命相乘,我们就会发现,尽管地球上的哺乳动物体型有大有小,但大多数物种一生的心跳总数却都位于“10亿”这个数量级上(并不是确定的数额)[2]。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2)

▲大多哺乳动物一生中都有约"10亿"次心跳(来源于网络)

难道动物的寿命有这样一种神秘的"倒计时"机制,心跳满10亿次了就要寿终正寝?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头更大的生物"活得更慢"

早在1932年,瑞士生物学家Max Kleiber就总结出了 "克雷伯定律"(Kleiber's Law),即哺乳动物的基础代谢率,与其体重的3/4次方成正比——猫的体型是老鼠的100倍,它的能量消耗只有老鼠的100^3/4,也即31.6倍。因此,体型越大的生物,每个细胞的代谢速度相对越慢,对能量的消耗就越低。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4)

▲动物消耗的能量(E)与体重(M)的3/4次方成正比(来源于网络)

这种规律背后的可能解释是:相比于个头大的哺乳动物,个头小的动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更大。为了保持自身温度的稳定,它们必须拥有更高的基础代谢率。如果体现在进食上则是,小鼠每天要摄入相当于体重50%的食物,而人类只需要2%。

时隔多年,以美国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主管Geoffrey West教授为首的三位科学家又在克雷伯定律的基础之上,发现动物的心率、寿命等生理指标,也和体型存在类似的数学关系——动物平均寿命与体重的1/4次方成正比,心率与体重的1/4次方成反比。West等科学家总结出的规律,甚至能够体现在动物成长的过程中——新生婴儿的心率高达185次/分,而随着身体长大,心率则会逐渐降低。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5)

▲动物的心率,与其体重呈负相关。越小的动物心率越快(Cr: Cardio research)

正是由于寿命、心率与动物体重一个成正比,一个成反比,且大致能够互相抵消,所以我们会看到"心率和寿命相关联"的表象——这并不代表心率与寿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West认为,这种现象是大自然通过调剂不同动物细胞的"工作效率"来维系"生命平衡":尽管大象的体积是老鼠的许多倍,但是其更复杂、更高效的细胞结构赋予了大象更高级的身体机能,让其能以更低的消耗,获得与老鼠细胞同等的功效。因此,大象的心跳低于老鼠,寿命则更长[3]。

上述些理论似乎都印证着同一种观点,即体积大的哺乳类动物"高效节能"、心跳慢、活得久;体积小的动物则"耗能高"、心跳快、寿命短。虽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大型动物在细胞、亚细胞层面的"时钟"走得更慢了。

但是,关于心率和寿命的关系,动物界中还有一些例外[4]。

那些"跳出规律"的生物更长寿

以长寿闻名的裸鼹鼠与老鼠的个头差不多,但心跳却慢了多倍,寿命也远比普通老鼠长得多,最长寿的裸鼹鼠甚至能活到32岁,是普通试验鼠寿命的10倍还多[5]。挥舞翅膀快到你看不见的蜂鸟,心率和也能和小臭鼩一样突破1000次/分,但蜂鸟却比小臭鼩寿命长得多。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6)

▲裸鼹鼠(来源于网络)

这些跳出"规律"的生物,有什么长寿秘诀?

科学家发现,蜂鸟虽然在飞行时心率超过1000次/分,但在停下时,则只有60次/分。而在夜里休息期间,它们的心脏几乎停止。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7)

▲蓝喉蜂鸟(来源:allaboutbirds.org)

美洲土拨鼠在夏季的心率,大约是每分钟89次。它们的实际寿命,比根据夏季心率预测的值增加了30%——在冬眠期间,土拨鼠的体温显著下降,身体代谢率降到仅有平常的1%,心率也下降到10次/分。

与土拨鼠类似,其他冬眠的动物寿命往往也更长。蝙蝠中有冬眠和不冬眠的物种,相比之下,冬眠的物种寿命更长。裸鼹鼠的核心温度,也比同样大小的啮齿动物低3~5摄氏度。

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冬眠等方式使代谢率下降的物种,看起来就像是"节约心跳"而活得更长了。科学家在那些超过10亿次心跳的物种中寻找"冬眠术"之类的长寿之道,或许能够为延长人类寿命做出贡献。

人类原本不是例外

按照"10亿次心跳"的规律推算,人类平均在30岁出头时就应该死掉。但实际上,人类寿命与心跳之间已经不符合上述"规律"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5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当前全球总体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2岁[6],如果按照人类的静息心率(60-100次/分钟)来推算的话,人类一生的心跳总和可达25亿次,是10亿次 "天年"的两倍还多。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8)

▲当代人类(Modern Humans)似乎"跳出"了自然界的寿命规律,平均有多达25亿次心跳(图片来源:robdunnlab.com)

其实,人类的平均寿命仅仅在一百多年前,才刚超过"10亿次心跳"的30岁。人类有了额外的15亿次心跳,同工业革命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卫生环境的改善是分不开的——抗生素的发现和疫苗接种的应用,扑灭了曾使人口大批死亡的各种流行性传染病,使得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在本世纪内迅速增长。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9)

▲人类预期寿命在上个世纪显著增长(来源于网络)

自然心率/寿命的极限在哪里?

前文所提到的蓝鲸,就是自然界不折不扣"玩心跳"的重磅选手。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10)

▲研究者给蓝鲸安装心率监测装置(来源:斯坦福大学)

作为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动物,成年后的蓝鲸身长约为22-30米,体重最高可达170吨。如果利用以往模型来预测,成年蓝鲸这么大个头,对应的心跳应该在11次/分钟。然而经过连续9小时的野外监测,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他们此前显然"低估"了蓝鲸心脏的实力。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11)

▲鲸鱼心跳变化概念图(Cr:Alex Boersma)

究其原因可知,随着动物体型的增大,携带氧气的血细胞被输送到身体末端,并再次回到心脏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这种时间上的限制,导致大型动物心率更低。

然而,总是如此,蓝鲸的心率或许已经是动物界最慢心率的极限了:上述研究负责人、斯坦福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授J. A. Goldbogen表示,鲸鱼心脏独特的血液动力学设计,才允许这种"不可思议的心跳"能够存在。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12)

▲蓝鲸心脏的等比例模型(Cr: dinoanimals.com)

为了保证正常的上浮和下潜活动,蓝鲸极具弹性的主动脉弓伸张机制在进化中得到了"升级改造"——通过主动脉弓"气球"般缓慢收缩,蓝鲸在心率极低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血液的持续流动。

那么,蓝鲸的心脏还能更慢吗?科学家们认为,这或许很难了。蓝鲸的心脏现在已经处在"生理学极限"。

Goldbogen团队在发现蓝鲸的心率极限后不久,又在《科学》发表研究——他们发现由于蓝鲸主要食物(磷虾)密度的限制,它们的体型或许也到达了地球上的极限。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13)

▲蓝鲸等须鲸类的体型越大,进食能力也就越强,进而支撑更大的体型。但是受限制于磷虾的自然密度,蓝鲸的体型也会达到极限(来源于网络)

受限于此,蓝鲸的身体无法再"胖"下去了。它们80-90年的寿命,大概也是野生哺乳动物寿命的极限了(弓头鲸的寿命比蓝鲸更长,但这可能与它们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海水中有关)。

参考资料

[1] https://dinoanimals.com/animals/heart-rates-of-animals-top-10/

[2] https://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877984?storyId=12877984

[3]http://hep.ucsb.edu/courses/ph6b_99/0111299sci-scaling.html

[4] http://www.sohu.com/a/64262997_119097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94653/

[6] https://www.who.int/gho/mortality_burden_disease/life_tables/situation_trends/en/

[7] http://www.cardio-research.com/quick-facts/animals

所有哺乳动物心跳次数(哺乳动物一生中真的只有10亿次心跳吗)(14)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