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藤条教育孩子(爸爸用藤条打自己)

欢迎@淼淼妈妈爱分享,欢迎大家点赞留言,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一个有着10年幼教工作经验的宝妈,用专业与经验,陪您一起育儿!本文是自己原创的第55篇。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采用网络图片,若有不适请联系立马删除。

最近 ,刷到了一个让人窒息的视频。

由于上初中的儿子玩手机成绩下降,从学校回到家后的爸爸,竟然脱掉了自己的上衣,还递给儿子一根藤条,让儿子打自己。

理由是:你变得越来越坏是爸爸的责任;没教育好你,是我的错,动手;我来替你挨打!我来替你受这个罪!

拿藤条教育孩子(爸爸用藤条打自己)(1)

一旁的儿子听着这些,吓得不敢说话,一动不动。爸爸就光着后背趴在那里,看儿子不动手,就开始自己用藤条打自己。

隔着屏幕都感到窒息,看着抽打的是爸爸,其实折磨最狠的是孩子。当目睹爸爸用藤条打自己的后背后,儿子的表情变得特别地恐惧,吓的大声哭出来。

此视频一出,立马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其中一条高赞这样写道:看,把孩子吓坏了,这会造成孩子严重的内疚感,让孩子崩溃。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说:“这个爸爸可能觉得一片苦心,就想让孩子长点记性。事实上,这么打着父爱的幌子,威胁孩子让孩子感到恐惧,于是,产生强烈的内疚感。”

可怕的是,在亲子关系里,利用牺牲自我,情感绑架让孩子产生内疚感的例子并不少见:

“为了你我吃了那么多苦,你还不听话;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我为了你辞去工作,你还考得那么差,你对得起我吗?”

但这种方法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吗?

你的内疚式教育,到底多恐怖?

什么是内疚式教育?

拿藤条教育孩子(爸爸用藤条打自己)(2)

“内疚式教育”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对应的概念:愧疚诱导(guilt inducement),指关系中通过让对方感受内疚,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愿。简单说,指用让孩子感到内疚的方式教育孩子,来达到使孩子“听话”的目的。

热播剧《小舍得》里的米桃,是个让人心疼的孩子。小小年纪很懂事,看到父母为了高昂的培训费发愁,懂事的她不上了,自己保证成绩能赶上来。

喜欢的裙子不敢吱声,只能用“蓝色,不耐脏”搪塞过去。她不敢说出自己内心需求,大人看到米桃很懂事,纷纷让孩子以她为榜样。

其实,米桃很自卑,留守儿童身份、从小没见识过广阔世界,让她在同学中很难敞开心扉。

自卑根源来源父母,他们总是在米桃面前说“爸妈为了你花了多少钱,你得争气。可就指靠你了。”

拿藤条教育孩子(爸爸用藤条打自己)(3)

父母说的话让米桃感到内疚,她背负着不属于她自己年龄的压力,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不敢发脾气,不敢任性。这样注定会出现问题,原著中米桃因压力太大,患上抑郁症退了学。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最拧巴的亲子关系便是:一对拼尽所有付出的家长和一个拼尽竭力内疚的孩子。”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与孩子年龄不相符的“懂事”,是以压抑自己的感受和真实需求为代价的。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小大人症候群”,它指的是那些从小得不到足够关怀,不得已变成一个懂事、体谅他人的人。

但这种所谓的体谅,只不过是把自己的真实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成熟也是被迫的。

《圆桌派》中,香港作家马辉老师在节目中提到自己的一段童年经历:

一次父亲买回来一个芒果,全家共享。因为他是唯一的男孩,所以只分到了最小的一块。之后一段时间,他靠省下的零花钱为自己买到了一个芒果,趁着家人睡去,跑到厨房独自享用。

不巧被父亲看到,随即而来的则是父亲愤怒地指责:你太自私,不懂与爱你疼你的家人分享,爸妈有好吃的总想着孩子,你却独享。

拿藤条教育孩子(爸爸用藤条打自己)(4)

往后父亲还屡次提及此事,使马老师从小对享受美食产生了强烈的负责感,并因此对家人满怀愧疚。于是,美食给他的不再是享受,而是羞耻。

长期处于内疚感的孩子,会让孩子成长的弦紧绷。让本应该最亲密的亲子关系产生一道道裂痕,直至无法修补,无法复原。

活在内疚感里的孩子,都怎么样了?

近日,热播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小宇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喜欢画画,并且多次拿到绘画大赛一等奖。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喜欢画画的孩子,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小宇的妈妈是位单亲妈妈,为了让小宇受到更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农村老家接到城市,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孩子只能借读。

为了更好地“激励”儿子,妈妈不止一次发狂告诉小宇:“为了养你,我天天加班到深夜;为了让你上好的学校,我省吃俭用。我养你到底图什么?”

这天,小宇的妈妈接到老师的电话,声称小宇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可能会面临退学的危险。

晚上,小宇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大声训斥着孩子:“我都不知道我养你干什么,天天吃我的喝我的,最后就考了这么几分,你对的起我吗?把作业写完才能睡觉。”

拿藤条教育孩子(爸爸用藤条打自己)(5)

妈妈走后,小宇并没有心思写作业,脑海中一直在回想妈妈说的话,他认为,如果不是自己,妈妈就不用每天都省吃俭用了。如果,妈妈再生一个聪明的孩子,日子会过得更好些。

次日,小宇在妈妈去上班后,将家里的东西收拾好,画了一个开心的妈妈,然后出门给妈妈买好了生日礼物。

做好这一切,小小年纪的他,却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心理学家说过:“无意识的内疚感能量级几近死亡,对人的生命力有着毁灭性的打击,无数人因羞愧和内疚而自残、自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博士有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真的有不同的能量级别,每个人都活在各自的能量层级里,并且也吸引着相应层级频率的事物。

拿藤条教育孩子(爸爸用藤条打自己)(6)

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在负能量中,内疚和羞愧的负面影响最深最重,比恐惧、悲伤等情绪的杀伤力,还要大。

内疚感对孩子而言是最大的负能量,而对孩子最大的折磨,就是让他时刻活在内疚中。这将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结局也只会是两败俱伤。

最好的教育是‘我值得’

尹建莉老师曾说:“真爱里没有内疚,只有轻松自在”。那么,父母要怎么做呢?

首先,尊重并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前一阵北大丁教授吐糟孩子不如自己的视频火了。他和妻子都是高知分子,可孩子很平庸,比自己差多了。

有人问丁教授:“那怎么办?”丁教授笑着说:“那怎么办呢?只能学着尊重她、接纳她,孩子大概率都会成为普通人。”

拿藤条教育孩子(爸爸用藤条打自己)(7)

当我们学着尊重孩子的发展,接纳孩子的普通,我们就会少些焦虑,少些控制,少了焦虑与控制,自然的就不会使用“内疚式”的教育方法。

接纳孩子不完美,不是让孩子放任自流。相反,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孩子的优点,因为在包容的环境下,我们会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其次,父母要改变自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冬奥冠军谷爱凌的妈妈曾说:“你不用感谢我,你一点都不欠我的。我谢谢你就行了。”

我们不应该让孩子看到父母失去了多少,而是应该让孩子发现父母是多么的优秀,多么地爱他们。

与其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让孩子产生内疚,不如让自己跑在孩子前面,做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同往日了。作为父母,我们必须紧跟孩子的步伐,甚至走在孩子的前面,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

平日里,可以从书中学习全新的育儿理念,多反思自己,多思考,就能改变自己的现状,找到合适自己的教育方式。

最后,我想大声告诉地孩子:“亲子之间,没有谁亏欠谁,谢谢你的到来,让我们成为最好的彼此。”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博士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觉得‘我值得’,最差的教育是让孩子觉得‘我不配’。

育儿是一场修养,过程很艰辛,但请不要用情感绑架孩子,亲子之间的爱是轻松自在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最好的教育。

参考资料:

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

丁教授的采访

电视剧《小舍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