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姚广孝(大明第一谋士的头衔)

引言

明朝有一个性格乖张的怪和尚,他出家为僧却师从道士,师从道士却又深谙兵法,他只区区一个外姓人,连个品级都没有。死后却能配享太庙,成为明朝唯一获此殊荣的文臣!

他便是靖康之难的总策划师,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那么,此人究竟有多乖张,又有多大的神力,才能让他成为朱棣的文臣,在他死后又可以进入太庙?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初出牛犊

洪武十八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选拔了十个僧人,准备送给藩王诵经祈福,姚广孝便在这十人之中。此时的他还仅仅是一名不起眼的和尚,到随之而来的对话,却让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等到燕王朱棣进来挑选的时候,姚广孝突然拉住朱迪的手说:“殿下,贫僧有一份大礼相送。”朱棣对此很是不屑,心里自然而然的想:“我身为大明王爷,要啥有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你一个皈依佛门的和尚能送我什么呀?”姚广孝见朱棣不为所动,将他偷偷的拉到一旁低声说:“若让我跟随殿下,贫僧便送一顶白帽子予你。”朱棣听了这话,表情瞬间扭曲了,如毕加索名画上的牛鬼蛇神一般。“朱棣是王,王的上面再加一顶白帽子那不就是‘皇’”。好大的胆子!朱棣呵斥姚广孝究竟为何人?

此时太子朱标尚在,敬重大哥的朱棣并无造反之意。但是,姚广孝的这个礼物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犹豫了一会后,朱棣最终还是把姚广孝纳入了门下。

姚广孝究竟是什么人,他又是有多大的把握,敢在当今圣上的儿子面前大放厥词?他又是有多大的把握,敢冒着株连九族的大不韪之罪帮朱棣篡夺皇位?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人生阅历。

历史上真实姚广孝(大明第一谋士的头衔)(1)

削发为僧

姚广孝出生在元末的江苏苏州,比那时候的朱重八还小七岁,那时候的他不叫姚广孝,叫姚天禧。和很多千古豪杰打小就家境贫寒不同,姚广孝的家境很殷实。他家世代行医,父亲更是受人尊敬的苏州名医。

姚广孝因此啥也不愁,但他也不是花天酒地的富家浪子,每天就埋头读书。可是,为什么他就偏偏成了和尚呢?

14岁那年,姚广孝无意中在街上看见,有个得道高僧在众人的簇拥下阔步向前。场面气氛不亚于大官荣归故里,场面甚至比当官的还恢弘几分。念书当官竟然都比不上当和尚?于是,姚广孝将书本一扔,直接剃度出家为僧,法号道衍。

当了和尚后的小姚也很上进,一头扎进佛经里,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苦心研究。可越研究越觉得不对劲,这佛经不教怎么让别人众星拱月,反而教的都是让人看淡名利。年前的小姚觉得年纪轻轻的他一直这样念书诵经迟早会变成废物的。

又拜道士

于是,姚广孝偷偷拜了一位师傅。令人奇怪的是,这师傅居然是位老道士。和尚拜道士为师,真是奇了怪。原来,这道士也不是个政经道士,他不约别人修仙练丹,学的确实阴阳之术,也就是算卦、占卜、天文,权谋等。

历史上真实姚广孝(大明第一谋士的头衔)(2)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东西都是不入流的下三滥,但在那个几乎人人信奉迷信的乱世可不一定。因为如果学得好,大可以在大官,皇帝面前谋个一官半职,即便运气不是很好,也完全可以在大街上摆个摊养活自己。

就这样,姚广孝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阴阳占卜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天文观测,这些年他看遍古籍,博古通今,游历各地,考察风水,见了很多世面,也看遍了红尘中的人心。同时结交了宋濂,杨基这样的名士。

尽管这时候的姚广孝见多识广,满脑子都是心里谋略,遗憾的是,根本没有人赏识他。此时的历史背景天下太平,大明已经建立十多年了,会有哪个蠢蛋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去造反啊。

眼看四十几岁,都过了而立之年了。姚广孝心里也是心乱如麻,壮志难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命中注定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人给他算了一卦。当时的著名将士袁拱,看见姚广孝仿佛见了天人一般,不禁大惊,拉着他就要年费给他看看面向,看完后,袁拱面色凝重,连连慨叹:你这和尚奇怪的很,长着一双三角眼,活像生病的老虎,你这样的人好斗成性,天性嗜杀,将来一定会成为下一个刘秉忠。

历史上真实姚广孝(大明第一谋士的头衔)(3)

刘秉忠也是一个和尚,在忽必烈还是亲王的时候,就成为麾下谋士,后来一手辅佐忽必烈登上了皇位。

听了这样的评价,此时姚广孝姚广孝青筋暴起,耳面通红,就像是凶恶的猛虎一般。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找到那个“忽必烈”。

机遇出现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洪武八年,朱元璋下令让懂儒术的和尚参加礼部考试。能考上的就留下来当利益方面的官员,野心勃勃的姚广孝自然屁颠屁颠的去了。但可惜的是,朱元璋并没有给他管做,只是赐了一身僧袍让他回了老家。

苦闷的姚广孝并不认命,反而比之前更加努力,十年后,他终于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要给燕王朱棣送一顶白帽子。

后来之事

后来朱棣虽然将他纳入麾下,但也仅仅是看上了他的智慧,想让他做个降妖除魔的谋士,帮自己避避灾祸,但姚广孝可不想就这样碌碌无为的混日子。他是日不能寐,朝思夜想,每天都危言耸听,说服朱棣造反,朱棣也真的亲眼见识了和尚念经的威力。但是朱棣不想造反,老爹还活着,太子朱标也活着。他批评姚广孝:“大师想要做刘秉忠,可我不是忽必烈。”姚广孝面不改色,心里却在笑朱棣假正经,因为他知道没人不想做皇帝,虽然曾经的他处江湖之远,但对庙堂之中的事还是了如指掌。终于,他等来了机会。朱标去世,朱元璋立朱允炆为接班人。朱棣心中不服,怒火万丈,心里咆哮着一万个凭什么。这时候,姚广孝出来告诉朱棣:“反了吧,不然迟早会被朱允炆剃光头”。终于,姚广孝说服了朱棣,开始暗中筹备,果不其然,建文帝上台后连削五藩。下场没一个好的,而朱棣就是下一个。

朱棣终于下定决心造反,在靖康之难的全过程中,姚广孝在每一个环节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历史上真实姚广孝(大明第一谋士的头衔)(4)

靖康之难

首先姚广孝鼓励了朱棣,虽然是时局所迫,但靖康之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姚广孝有关。姚广孝就像是出谋划策,足智多谋的军师,将靖康之难的谋划指明了朱棣,铺平了道路,朱棣还能不成功吗?

还有筹备阶段,那段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朱棣眼看案板上的肉。关键时刻,还是姚广孝出的妙计,先是装病,成功召回了三个儿子;接着又是装疯,麻痹了建文帝;地下做兵工厂,上面养鸭子,掩人耳目,这也是姚广孝的主意。

到了真正造反的那晚,朱棣动员完军队之后,天空忽然狂风大作,瓦片被吹得七零八落。有人说这是不祥之兆,老天是说朱棣造反有违天意,士兵们听后慌得不行。关键时刻,姚广孝站出来说,这不是凶兆,而是真龙飞天的前兆,真龙飞天肯定有大风雷雨为伴,而瓦片正是真龙踢下来的,这是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士兵们因此定了心。

靖康之难开战后,朱棣出征,姚广孝与世子朱高炽驻守大本营北平,不时为朱棣献上锦囊妙计。

直取京师

靖康之难最关键的一步徐州之战中,出征的朱棣在前线敌兵盛勇的狙击下,寸步难行。后方的大本营也被朝廷围攻,战争貌似要前功尽弃了。这是,机智的姚广孝告诉他,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兵力单薄的京师一定能攻克。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在肥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姚广孝立下了汗马功劳。

靖康之难成功后,姚广孝又被安排去编撰《太祖实录》,为朱棣的造反编造种种证据。在谢晋编写《永乐大典》失败后,接任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并在朱棣的迁都计划中,一手规划了今天北京紫禁城的格局。立下这不世功勋,朱棣的奖赏自然也少不了。

朱棣给了姚广孝一个大官,太子少师,正文品,并给他赐名——广孝。可姚广孝视名利如粪土,什么都不要,不要管,不要钱,也不在家。一来他知道功高盖主的下场,二来,他做这些从来都不为名利。他为的仅仅是两个字——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急流勇退

他住在庆寿寺中吃斋念佛,意在洗清靖康之难中犯下的杀生之罪。上朝的时候他就朝服,不上朝就穿一身黑色僧袍。因此,人们都叫他“黑衣宰相”,“黑衣妖僧”。

晚年安详的他,却因为靖康之难的缘故,他的人生也和朱棣有着同样的遗憾:他到苏州赈灾时,前往长洲老家,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但是无人肯要。他去见姐姐,姐姐闭门不见,因为他是反贼;他去见故友王宾,以为他能理解自己,王宾也不肯相见,甚至让人传话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1418年(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不久病逝,终年84岁。

他死前唯一的要求就是:放掉那个被怀疑为放走建文帝的薄恰。

流芳荣誉

仁宗朱高炽继位后,特命将姚广孝配享明太宗庙庭。这是姚广孝作为朱棣谋臣的最大荣誉。

纵观明太祖,太宗开国两朝配享太庙名单中,十六位功勋,自中山王以下皆为出生入死的武臣,已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仅有姚广孝一人。由此足见姚广孝在明初的特殊地位。

人物评价

好好的富家公子不当,偏要跑去做和尚,好好的和尚不当却拜道士为师。这一切的反常足以说明姚广孝是个奇人,而这一切的奇,又充分说明他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靖康之难,他又变成了一个乱世能臣,荣誉之时,却又急流勇退,是一个聪明人,总的来说,姚广孝是一个活明白的野心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