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七十(民每日一字)

mín

指事字,像是一只被利刃从下往上故意捅瞎了的左眼。郭沫若说,周人最初时以刺瞎俘虏的左眼作为奴隶的特征。

在古汉语中,人和民,是二个不同等级的群体。古人把受过教育、懂事理的称之为“人”,故有圣人、有贤人;而把没有受过教育的文盲称之为“民”,故有愚民。所以在古文字中,“人”是一个微微鞠躬的谦谦君子形象;而“民”则是被捅瞎了眼的奴隶。在古代,民是与君王、与官僚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每日一字七十(民每日一字)(1)

1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民部》民:眾萌也。从古文之象。

段玉裁注:古謂民曰萌......萌猶懵懵無知皃也。

在古时候,民和萌、盲可以相互通假。“盲”是眼睛看不见。萌是取“瞢”的意思,指眼睛迷迷糊糊、看不清楚的样子。从瞢的“懵”,则是昏昧无知的意思。

古时候的“民”字还与“氓”和“甿”字通假。

“氓”是指从别处迁来的民。《广雅》: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說文解字·民部》氓:民也。从民亡聲,讀若盲。

段玉裁注:氓與民小別,葢自他歸往之民則謂之氓,故字从民亡。

明·楊愼《升庵經說》:氓从亡从民。流亡之民也。从亡者,言民易散難聚,非專屬新徙之民而言。

“甿”是指种田耕作的农民。唐代避李世民的讳,故以氓代民。唐代石经又把氓改成甿。

《說文解字·田部》甿:田民也。从田亡聲。

段玉裁注:甿爲田民。農爲耕人。其義一也。......唐人諱民,故“氓之蚩蚩”。《周禮》:“以下劑致氓”,石經皆改爲甿。古衹作萌。

郑玄《周礼·地官·遂人》注:變民言甿,異外內也。甿猶懵。懵,無知貌也。

2

文 献 选 读

《詩經·大雅·假樂》:宜民宜人、受祿于天。",是指群臣;,是指庶民。群臣的福禄究竟是受之于天?还是受之于民?

"偽古文《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先祖有训诫:民众可以亲近而不可以疏远。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了,国家才会安宁。

"《尚書·皋陶謨》: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孟子·萬章上》:《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 “天聪明”,并不是上天听得见、看得见,而是民众听得见、看得见。“天明畏”也不是上天会来赏罚善恶,而是民众的心中自有善恶。民情上达于天,天命本于民心。天之赏罚,是不分贵贱的。因此拥有土地的君主们,你们都要好自为之。“天道就是民心”。民心上达于天,因此民心就是天理。敬畏上天,就是要敬畏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这就是华夏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核心所在。遗憾的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没有意识到“主权在民”的思想,虽然历代都有农民起义推翻旧的君王,但最终都是被一个新的君王所代替,始终没有解决怎么把选择君王的权力捏在民的手里,没有设计出一套限制君王不做错事的制度,以及替换掉不合格君王的制度,始终没有获得深度参与政府决策的权力。

《孟子·離婁上》: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夏桀与商纣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民众的心和民众的支持。统治天下的方法就在于获得民众的支持。获得民众支持的方法,就在于获得民众的心。而获得民心的方法,就在于给他们所想要的,而不要把他们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

3

成语典故

应天顺民

即顺应天命,合乎民心。

《周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在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可惜中国自汤武革命开始,只知道杀人而不知道改制度。一年四季在变革,可是王权至上的制度却没有顺天应人地实施变革。

民贵君轻

民的地位高于国家,而君王的地位不能高于国家。

《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的民本主义差一点就思辨出“主权在民,而不是在王”的思想。

正因为如此,明太祖朱元璋才下令删掉了《孟子》中的八十五条章句。否则的话,明代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学者一定会对此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连司马迁在

《史记·孟子列传》中,也开篇不是介绍孟子,而是先发一通读后的感叹: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