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二探阴山京剧唱段(京剧探阴山包拯唱词赏析)

包公二探阴山京剧唱段(京剧探阴山包拯唱词赏析)(1)

包拯 [二黄导板] 辅大宋,锦华夷,赤心肝胆。

[回龙] 为黎民无一日心不愁烦。

[原板] 都只为柳金蝉屈死得可惨,错判了颜查散年幼儿男,我且到望乡台亲自察看。

[垛板] 又只见小鬼卒、大鬼判,押定了屈死的亡魂,项带铁链,悲惨惨,惨悲悲,阴风绕,吹得我透骨寒。

正南方一阵明一阵黑暗,望开封那就是自己的家园。牙床上睡定了无私铁面,有王朝和马汉睡卧在两边。可怜他初为官定远小县,可怜他断乌盆又被人参,可怜他铡驸马险些遭难,可怜他为查散下阴曹、游五殿哪得安然!一阵阵阴风起甚是悲惨,那就是受罪处名叫阴山。柳金蝉一定在那厢受难,包拯今要入那虎穴龙潭。叫王朝,和马汉,忙催前趱。

[散板] 山谷内因何有一鬼孤单?

《探阴山》是京剧传统剧目《普天乐》(又名《普天同庆》)中的一折,内容写宋代少女柳金蝉元宵观灯,遇无赖李保,逼奸不从,害死后移尸柳家花园。柳之表兄、书生颜查散寄居园中,遂被诬为凶手问成死罪。颜母诉于包拯,包疑其冤,乃亲下阴曹,查阅生死簿。簿上亦书:为颜奸毙。包终不信,私访至阴山,得见柳金蝉冤魂,并从油溜鬼口中获知,五殿判官张洪为李保年母舅,判官包庇外甥,擅改生死簿。包拯乃铡判官,救柳金蝉还阳,并斩李保,为颜查散昭雪冤案。

包公魂魄夜探阴曹,是根据民间传说及《三侠五义》小说,包公能凭游仙枕,日断阳夜断阴的情节敷陈而成。《探阴山》在全本《普天乐》中,是较关键的一折。颜查散、柳金蝉的冤案正是由于包公深入阴曹,亲临阴山,查实了判官徇私舞弊的劣迹,才使案情大白。包公不怕艰险,不畏权势,探阴山、铡判官的行动,更彰显了他为黎民赤胆忠心、主持公道、声张正义的清官形象。

这段唱词是包公亲临阴山时所唱。“导板”引人物出场,先声夺人地展示了包公的轩昂气度,赫赫威仪。再加紧接其后的“回龙”对包公的身份、个性、做官、为人的旨要作了介绍。“原板”一开始,点明了包公此行的目的:“都只为柳金蝉屈死得可惨,错判了颜查散幼儿男,我且到望乡台亲自察看。”

下面“垛板”,发扬了传统戏曲以歌(唱)写景写情的特点,刻画阴曹地府的景象、氛围,给人的感受未必逊于声光电烟庞大繁复的舞台装制。“小鬼卒、大鬼判”,“屈死的亡魂”,众鬼逡巡来往,勾画出一派阴森气象。尤以“悲惨惨,惨悲悲”两句,抒发了人物的悯恻同情之心,也从听觉上加强了观众的愁惨凄厉之感。

接着的唱词写包公在望乡台上回望家园。在一般戏曲中,介绍和塑造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自思自叹,用的是第一人称。但这里却以包公魂魄的视角返观自身,“牙床上睡定了无私铁面,有王朝和马汉睡卧两边。”(这里“无私铁面”指的便是包公自身)。词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由包公不无怜惜地回顾自己的为官经历和做清官的艰危。“可怜他,初为官定远小县,可怜他,断乌盆又被人参,可怜他,铡驸马险些遭难。”这些京剧传统剧目《乌盆记》、《秦香莲》中的情节,观众是早已耳熟能详的。试想,起自一个小县的县令,从破乌盆的命案,惩治凶犯到直言抗争,铡死驸马,需要承担多大的压力,顶住多大的风险,又需要具有多大的胆略,这次又“下阴曹”。“游五殿”,冒着“透骨寒”的“一阵阵阴风”身临险境,为了理清颜查散的冤狱,拿出了闯入“虎穴龙潭”的无畏勇气,包公刚直的清官形象,在观众心目中顿时显得更为高大。

在过去的传说中,阎罗殿一直是主持公道、惩恶扬善的地方。但在该剧中偏偏出现了徇私枉法的判官和偏袒下属的阎罗。包公从油溜鬼口中得知真相之后,亲与阎罗质对辩理,揭露判官的罪恶并施以严惩。这对包公形象的刻画更增加了浓重精彩的一笔,是剧作者发挥想象、驰骋才思、创意奇妙之处。

《探阴山》实是带有《聊斋》式神话色彩的佳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左”的文艺思潮的影响,曾被列为“禁演剧目”。其间虽曾有人提出过异议,但在大批“鬼戏”的时期,仍然受到禁锢。直至改革开放以后才得恢复、重演。

《探阴山》的包公唱段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由擅唱该剧目的一代名净金少山灌唱片,其后擅唱此剧的还有裘盛戎等。金少山的演唱,黄钟大吕,唱出了包拯的浩然正气、正直无私、磊落光明。裘盛戎的演唱声情并茂,在表现包公的清廉刚毅、正直不阿之外,更使我们感受到了他对黎民百姓的深切悯恤和爱怜。这都是京剧黑头唱段中的精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