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长廊的守望者(红树林的守望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金色长廊的守望者(红树林的守望者)(1)

学生在进行测量。本报记者 熊杰 摄

■新春走基层

“测回来的数据显示,采集的红树林土壤温室气体数据质量不错。”1月17日,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师陈鹭真和学生一起,对野外实习采取的样品进行测定,汇总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些观测样品,取自远在130公里外的漳江口红树林。眼下虽值寒假,但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师生,依然用“科技之眼”,关注着红树林的一举一动。

红树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厦门大学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把红树林的保护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为当地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冬日的漳江口,阴雨绵绵。记者和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研究生李梅、郑佳丽以及本科生陶烨来到厦门大学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放下行李后,大家一起沿木栈道走进红树林。3名学生麻利地穿上防水服,熟练地踏入滩涂中。

“防护服被树枝剐破会漏水。”李梅提醒记者。记者也模仿学生的做法,下到泥泞中。海边的泥泞呈深灰色,散发出植物腐败的味道和海腥味,每走一步,脚都要费力地从泥泞中拔出来。

几步下来,记者已经感到有冰冷的泥水渗到鞋里,泥水很快透过袜子,凉意直达脚底。在这样的环境下,3名二十岁出头的女生依然在谈笑风生中完成工作,她们互相配合观测数据,完成土壤温室气体的取样、固定样地的群落调查等工作。

做完取样,李梅还要爬上20米高的“通量塔”,观察整个漳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情况。“通量塔”通过微气象学技术,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长期观测,可以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作用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

“厦门大学的师生给我们的帮助太多了,如何防止互花米草入侵、如何人工造林、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保护鸟类,厦大都给我们提供了技术指导。经常和厦大的师生一起做事,我们都是好朋友了。”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干部吴秋成说。

“以前,滩涂上养鱼养虾,养殖污水、农药残液等直排入江等情况屡见不鲜,水质受到很大污染。经过近20年治理,这里的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各种珍稀鸟类也回来了。生态环境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云霄县东厦镇竹塔村副主任吴进钢说。

作者:本报记者 熊杰 通讯员 谢晨馨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01日第1版 版名:要闻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