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才训练方法(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

小玲是一位小学教师,她在同学聚会时分享了一些教学故事。

学生阿辉从1年级开始,学习能力就很强。新的知识,很快就能掌握,经常受到各科老师的表扬。

但从三年级开始,其他同学的考试都有100分,但阿辉却只有80分。

阿辉深信努力学习,成绩会追赶上其他同学的。于是他每天都坚持放学后到小玲的家里补课。

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阿辉都很认真对待,每条题目都写满了解题思路,却总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

正常情况下3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阿辉却需要花费2小时才能完成。

小玲觉得很苦恼,这么勤奋好学的学生,她肯定是想尽力帮助阿辉的。虽然花费大量时间补课,阿辉的成绩却总是无法提高。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对此也头疼不已。那么,真的是孩子的智商不如别人么?

孩子口才训练方法(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1)

其实不是的,而是大部分的孩子都缺乏逻辑思维的培养。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补知识不如补思维,学知识不如学方法,人与人的差别,骨子里是思维模式的差别。”

孩子口才训练方法(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2)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孩子,思维开放活跃,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考虑问题更有条理更加清晰;有推理论证的能力,学习时能迅速掌握课堂内容,更容易接受和消化知识点。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培养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正如国内口才类专业杂志主编的《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系列中的一书所说:“辩论训练思维,逻辑强者成大事”。培养孩子的好口才,可以加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在学习上能跟同龄人拉开差距,在生活上更有判断力、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口才训练方法(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3)

想要增强辩论能力,培养孩子的好口才,不妨一起来学习以下3个方法。

1.发散思维,引出更圆满的观点

《口才课》引用《学生就该只负责学习吗?》的辩题中,秦少敏通过发散思维,引用“干菜炖肉:干菜的香味渗透到了肉中,而肉的油腻却被干菜吸收,肉油而不腻、菜香而微油”,菜和肉相互融合的概念,巩固学生应该全面培养、发展,全面提升能力的观点。

本来互相不关联的事物,秦少敏竟然可以将他们联想到一起,并加以佐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假如,孩子在街上见到别的小孩子在哭,他会很好奇地问你。此时,你可以引导他向多方面想。

“小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但父母不肯买?”

“小孩子做错了事,害怕被父母骂,所以一直在哭?”

一件事往往存在多种的可能性,多让孩子思考不同事物间的关联性。

在辩论中,通过发散思维,能引出更圆满的观点。但对方会误导你,让你迷失在他的圈套中,此时,你应该要冷静分析,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冷静分析,巧妙突围

辩论比赛中,“设好圈套让别人去钻”,是常用的战略战术。别人下的圈套,就好像一条绳被打上了死结,那么要如何解开这个结呢?

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被对方带偏,要冷静分析辩题的环境、情境、处境因素,寻找有力的化解理由,一道道解开“死结”。

辩论赛中的下套,就如人喜欢钻牛角尖。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固化,不容易从中走出来。但善辩论、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会意识到自己被带偏了,会冷静分析现在的处境,想方设法从中解脱。

灵活的思维方式,在生活、学习中,都是无往不利的。

通过冷静分析能让“死结”解开,那么要如何“进攻”,更能令别人认可你的观点呢?

3.“倒反之术”,强势制敌

“倒反之术”,就是正面的话表达反面的意思,或者用反面的话表达正面的意思。这样的表述,不仅能引人深思,还能更好地表现深刻的思想。

正如李娜在一次澳网公开赛中,以总比分2:1险胜捷克。外国记者的话“你是否觉得生在一个人口少的国家会更好?这样的话,压力就会小很多”,嘲笑李娜第一场比分1:6,是抗压心理弱。李娜回答“是中国一个叫武汉的城市,不大,人口也就1000多万”,令对方哑口无言。

这样的回答,没有正面确立观点,话语间充满幽默感,听起来没有攻击性,但实际上却坚定了自己的理念,让人无从反驳。

这样的辩论技巧,令人可以读懂背后意思,是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辩论不等于“吵架”,而是通过用辩论技巧去论述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将想要说的话清晰、有条理地整理好,同时兼顾严谨性,让对手无法反驳,最终取得胜利。

辩论不但锻炼孩子的口才,还能提升思维的活跃度,大脑运转得更有效率。坚持长期培养孩子的辩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系列中还讲述了多种辩论技巧。孩子熟悉不同的辩论技巧,有助于更全面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系列共5本书,从表达、交际、辩论、演讲、情商、逻辑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孩子的口才。让孩子会沟通、懂交际,能演讲,擅辩论,会作文。

#你觉得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