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

一、两难全的“白帝城托孤”

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早已成为了彪炳史册的三国事件。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此事件之所以能彪炳史册,是因诸葛亮做得太完美,用自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给出了最令人动容,又最温暖历史的注解。

也就是说,是诸葛亮成就了“白帝托孤”这段历史佳话。不信咱对比司马懿,他甚至比诸葛亮还受恩宠,曹丕和曹叡两代曹魏帝王,临终都托孤给他了,结果司马懿却一把夺过曹魏天下,装入自家兜里了。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1)

司马懿跟诸葛亮一比,就只能说司马懿如寒冰,是冷酷,甚至冷血的现实主义者,让后人一面不得承认他厉害,又一面有股不寒而栗的感觉。

诸葛亮则如烛火,温暖着历史,虽最终星落在五丈原,却让黑漆漆的历史来路上,多了份难得的光和热。不过即便如此,只要细品刘备白帝城托孤,依然会发现一些“别样”的东西,这就是除了托孤诸葛亮外,他还托孤了另一人,这就是李严!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2)

刘备让李严“统内外军事”,驻守永安防备东吴进攻,诸葛亮回成都主持朝政大局。这其实就是刘备的“此事两难全”之举——谁让他太能做非要东征,儿子刘禅又没法担当大任呢?

同时也可视为,一种双保险策略,或说是“帝王制衡术”,防止一方过于强大,而导致蜀汉颠覆。站在刘备角度来言,这虽然无可厚非,却在无形中,给诸葛亮出了个大难题。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由此导致了李严和诸葛亮的各种明争暗斗。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3)

二、两虎暗斗

李严和诸葛亮的相争,是从蜀汉的调整开始的。由于当时蜀汉内忧外患严重,以至于连曹魏都认为,蜀汉将自行崩溃。所以曹丕做出了攻打东吴的决策。这一下子,所有压力就全集中在了东吴身上。

诸葛亮则敏锐抓住了这个时机,启动了跟东吴的和解和重新联盟。孙权也意识到了,想继续玩下去,就必须跟蜀汉联盟,也不敢再奢望吞掉蜀汉了。随着蜀汉和东吴,重新取得联盟关系,显然李严镇永安,就成了“鸡肋”。

刘备托孤时说得非常清楚,让李严统内外军事,这相当于“蜀汉总司令”的角色,作战方向则是东吴。如今作战的敌人成了盟友,李严这位蜀汉总司令,还在永安玩个啥?可若回到成都,李严也就相当于交出了兵权。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4)

因为如今朝堂之上,是诸葛亮说了算的。连皇上刘禅都认可,表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思就是说:我当蜀汉橡皮图章咋了,我骄傲!

同时诸葛亮也明白,轻易调动李严意味着什么。所以如何重新安排李严这事,就一直拖到曹丕去世,诸葛亮准备北伐之时才开始。即,如今北伐曹魏是国策,诸葛亮自然就需要独揽大权。于是诸葛亮给李严写信言明情况后,表示:想让李严协防汉中。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5)

诸葛亮的这个安排并不过分,因为潜台词就是:来当我诸葛亮的副手,毕竟诸葛亮北伐,就是从汉中出发。如今两位托孤重臣齐聚汉中,诸葛亮是主政者,李严顺理成章就是二把手了。

但李严并不满足这个条件,以南中初定,东吴依旧需要防范为由拒绝交权。随后李严突然就来了一波诡异的操作。再一次写信给诸葛亮,表示:您这么劳苦功高,堪为蜀汉顶梁柱,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我认为,你诸葛亮如今应该加九锡了!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6)

三、何为九锡?意味着啥?

首先要解释一些,啥叫九锡!通俗来言,九锡就是皇上给臣子的最高规格待遇,完全可视为“二号皇上”。故而加九锡意味着啥,也就不言而喻了!在两汉和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加九锡,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王莽,他曾加过九锡,结果却推倒了西汉。

第二次是曹操加九锡,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曹丕推倒东汉——所谓汉朝亡于加九锡!

第三次是孙权,为了抵抗刘备东征,曾向曹丕称臣。曹丕也给了孙权这个待遇,结果却是肉包子打狗,孙权翻脸就不认账。

第四次是司马昭加九锡,成为了司马氏篡夺曹魏大权的标志性事件。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7)

调侃来言便是:九锡有风险,想加请谨慎——无论对授予者,还是受封者。

明白了九锡意味着啥,咱再来看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是不是都感到了“此事必有蹊跷”?其中所蕴藏的含义太丰富了,甚至是怎么理解怎么对,诸葛亮很难给出无懈可击的回答。

其一:怒斥李严?凭啥!人家李严说了,是为了你好,你北伐不需要统一指挥,为此这才要调我入汉中了,而加九锡,便是最完美的结局办法。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8)

其二:解释为什么不能加九锡?好,你诸葛亮就解释吧,本来是北伐和调李严入汉中的国之大事,一下子歪楼,变成了诸葛亮加九锡与否的,全民狂欢大讨论。

其三:不理睬?那更好办了,不是我李严不配合,而是你诸葛亮太高傲,你都不理我了,我凭啥还动窝——至于这里的兵卒,对不起,你诸葛亮也调不动!

等于李严用一个“加九锡”,就把皮球踢还给了诸葛亮。且风险度异常高,若诸葛亮处理得稍有问题,李严必会扑过来,这是谁都能预见的。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处理的?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9)

四、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接到李严的信后,诸葛亮很快便给李严回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出自《诸葛亮集》,篇目为《答李严书》)

直白翻译过来便是:我跟你李严也算是老哥们了,却总感觉咱俩不能进一步交心,了解。匡扶汉室这个理想,不仅仅是皇上大哥的,也是你的,是我的,是蜀汉所有忠诚志士者的。因此啊,在这个理想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太放肆,太过自我!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10)

随后诸葛亮开始自谦,说啥自己的“东方下士”,由于跟着刘备,混成了如今的“禄赐百亿”。这么厚的恩德,我若不报答先主,还叫人吗?所以北伐,是不可更改的(潜台词,你李严必须听话),若北伐实现了匡扶汉室这个目标,别说九锡了,加十锡都不是个事。到时候,所有人都一起享受这荣耀一刻!

不得不赞佩,诸葛亮的这个回答,堪称太完美。

其一,直接表达出了对李严的失望,你可是托孤之臣,咋啥都想自己?

其二,阐述了为何北伐。这是我们的责任,咱哥俩是仅有的两位托孤重臣,就更应扛起这么大旗来。

李严与诸葛亮谁厉害(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11)

其三,把加九锡这种带有谋权篡位的待遇,转变为“荣耀一刻”。也就说,加九锡不再是实锤的好处,而是理想完成后的象征。故而“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也正是因诸葛亮的这封书信,让人们看到了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并非一呼百应,说啥是啥,依然有数不清的阻碍。而诸葛亮却为了“匡扶汉室”这个理想,堪称忍辱负重。

因为,后来又是这位李严,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谎报粮尽,诓骗诸葛亮回军后,又不想认账。亏得诸葛亮有他的书信,这才让真相大白。虽然诸葛亮没因此蒙冤,但第四次北伐的大好开局,却失去了。诸葛亮不得不第五次北伐,结果最后却累死在五丈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