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的简单制作过程(细品中轴全貌动手制作日晷)

“这是始建于元代的万宁桥,7个世纪以来它在中轴线上的地标位置从未变过。”5月1日18时,首都博物馆一层展厅内,十多名观众在讲解志愿者王利的带领下,欣赏“辉煌中轴”主题展览,开启首博夜游之旅。

日晷的简单制作过程(细品中轴全貌动手制作日晷)(1)

“为什么北京城的建筑是对称的?”“中轴线有多长?”“住在远处的居民能听到钟鼓楼上晨钟暮鼓的声音吗?……”注视着16米长的中轴线全景沙盘,7岁的刘羽佳十分好奇,不禁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华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掌握了以测日影、观天宇,确定时间节令和空间方位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中’为美为尊的观念和对称布局的理想都城范式,7.8公里的中轴线由此而来。”王利一边耐心讲解,一边带领观众在镶嵌着先农坛、天坛、永定门等建筑的沙盘前,一睹中轴线全貌。

日晷的简单制作过程(细品中轴全貌动手制作日晷)(2)

伴随着精彩的讲解,移步换景,不少观众流连忘返。“上午才带孩子参观了天坛祈年殿,晚上又在首博参观了中轴线展览,喜欢历史的他今天很满足。”刘羽佳的父亲刘巍说,趁着“五一”假期,一家人从山西来北京旅游,本来白天的活动安排得有点满,以为赶不上参观首博了,没想到博物馆开了夜场,让一家人大饱眼福。

日晷的简单制作过程(细品中轴全貌动手制作日晷)(3)

“延迟2个半小时闭馆,对文博爱好者来说,是个特别好的消息。”今年刚退休的喻力军是个资深的博物馆迷,听说首博开夜场,他便立刻预约门票,来了一场“深度游”。“首博展品琳琅满目,每次来参观都觉得逛不够,只能浮光掠影看个大概,现在可以有更多时间细细品味了。”

日晷的简单制作过程(细品中轴全貌动手制作日晷)(4)

除了展厅延时开放,观众还能亲自上手体验有趣的互动项目。17时30分,在首博地下一层纸艺空间,一场别开生面的日晷手工课正在进行。首博“芳华讲解队”队员赵静荣从日晷的起源、用途、分类、原理讲起,并拿出彩纸、剪刀和尺规,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赤道式日晷,绘图、裁纸、折叠、粘贴……课堂上的10名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制作日晷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孩子们都非常喜爱。”赵静荣说。

首博宣教部教育活动主管宋珊珊介绍,恰逢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启动,首博自5月1日至6月3日,每日将延时开放至19时30分,“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等常设展和“辉煌中轴”等临时展都将延时开放,并配有夜场讲解。其中1日的首个夜场就吸引了500多名观众参加。未来,首博还将根据夜场观众的不同需求,推出更丰富的教育活动及主题讲座。

(原标题:细品中轴全貌,动手制作日晷,500多名观众“夜游”首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实习记者 柴嵘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