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

【文/寒柏陇卧子】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并注明出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原创文章,全网删帖保护;抄袭侵权,必将追究责任。

20世纪帷幕初揭之际,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向世界宣布他在沙漠中找到了消失近两千年的古楼兰城。

消息一经宣布,举世震惊!这一片方圆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淖尔荒漠竟就是历史上名噪一时的楼兰城。

此后的岁月中,罗布泊游移之说、古楼兰文明消失、卫星拍摄的罗布湖大耳朵之谜、罗布人种族之说、神秘的小河墓地等等秘密,成为中、外科学家和探险者争论的话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等人就是为了揭开这些谜底,寻找消失的文明古国而葬身于茫茫沙海。

二十年前,一支由生态、水文、地质、文化等方面的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再次深入该地区,试图揭开一个世纪以来许多悬而未决的疑点。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

神秘幻妙的罗布泊

关于罗布泊最早的记载始于两千年前的东晋高僧法显,他在西去取经路过罗布泊时曾说,在罗布泊行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惟以死人枯骨为标志……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3)

今人对罗布泊死亡之旅的记载则有: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今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这架飞机在1958年罗布泊东部盐壳地上被发现时,机上的人员全部死亡。飞机本来是东西方向飞行,何故改飞正南,最终酿成惨剧?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的一名警卫员在战斗中骑马冲出重围后走失。1982年,地质队却在远离出事地点一百多公里外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他的尸体,死因不明。

1976年7月3日,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9分队的一辆汽车在罗布泊以北给野外工作人员运送物资时失踪。后来在鄯善县南沙山中找到司机和司助,而地质技术人员全部渴死。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当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大规模寻找没有结果。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4)

彭加木

1990年,哈密有7人乘坐一辆客货汽车去罗布泊及嘎顺戈壁找水晶矿而一去不复返。两年后,地质队员在一陡坡下发现三具坐卧的干尸,汽车距死者30公里,其他4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天,米兰农场一名职工带着他的两个亲戚乘坐一辆北京吉普车去往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被新疆大自然旅行社探险家张葆华在距离楼兰17公里处发现尸体两具,死因不明;而汽车完好,水和汽油都不缺,另一个人下落不明。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孤身徒步探险中失踪。当直升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一向身体强壮的他,其死亡原因还是个谜。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5)

余纯顺

科考队在罗布泊发现了什么?

2001年1月11日,塔里木下游科考队深入罗布泊中心地带时竟发现一处咸水湖。尽管大量考察资料显示,罗布泊在二三十年前已经完全干涸,但这次发现的咸水湖正在使平寂寒冷的罗布泊复苏出现一线生机。

在目睹了罗布泊荒原难得一见的复苏生机后,科考队进而又发现了世界易危珍稀物种野骆驼的踪迹。

由于有重现的水源解决了沙漠之舟的饮水问题,专家分析罗布泊地区野骆驼现存数量在当时已达数百只。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6)

罗布泊野骆驼

罗布泊“大耳朵”之谜,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杂志公布的一张用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

这张照片的影像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并由此展开了学术界对大耳朵的位置、地理结构分布等问题的广泛争论和猜测。而“大耳朵轮廓是罗布泊的湖岸环形堤或是湖岸阶地”的说法是其中的主要猜测。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认为,科考队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资料分析发现,大耳朵实测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照片上的大耳朵形状其实就是罗布泊在不同滞水期积聚的湖滨盐壳在太阳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轮廓。

盐壳中以氯化物为主的盐分高度集中并生成了光谱反射性极强的晶体物质,并在卫星照片上呈现出了一道道色调较浅的耳轮线。

大耳朵之谜的揭开,将有利于对罗布泊湖区古地质和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解析罗布泊的环境变迁与楼兰文明兴衰的历史关系。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7)

罗布泊大耳朵卫星图

另外,与“大耳朵”之谜一样令罗布泊充满神秘感的就是争论于国际地理学界的“游移湖”之说。一个数千平方公里的偌大湖泊是否真的会周期性的魔术般地游来移去?

科考队在经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后得出结论,罗布泊游移之说只是基于塔里木河的终端入水湖的错觉,并非时空意义的地理湖泊定位。

罗布泊本身并不存在周期性的游移,而只是塔里木河河道和水量变化带来的罗布泊与邻近另一湖泊的彼此盈缩和互为消长的变化。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8)

罗布泊咸水湖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9)

传说中的奇境魔鬼城--雅丹地貌

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汉语译为雅尔当,是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的意思。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暴雨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

一旦有了可乘之机,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大风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

到了这样一个被称为世界一大奇观的地方,就像到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屋,地面上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观。

这样的“城”称作魔鬼城,古书中又称为“龙城”。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0)

罗布泊雅丹地貌

2001年1月12日,科考队在发现咸水泉和野骆驼踪迹后,继续沿孔雀河下游向罗布泊中心进发。在罗布泊北岸,科考队用热气球对罗布泊最大的一片雅丹地貌进行了空中拍摄。

上个世纪初,维吾尔族向导将罗布泊山丘林立陡峭壮观的地貌称为“雅尔丹”,意为陡峭的山丘。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转译后,“雅丹”一词即成为现代地理学界中亚研究的专有名词。

雅丹地貌群主要分布在罗布泊的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雅丹地貌群的形成经过了剥离疏松、流水冲刷、风化剥蚀等阶段。

有关专家认为,除了风的作用外,周围山地阵发性的暴雨和洪水也起了重要作用。

在古罗布泊时期,大量的湖水为这里留下的深厚湖泊沉积物成为湖水退却后外力长期侵蚀的地质基础,也成就了昔日丝路的艰辛和今日古楼兰的壮观。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1)

当一个地理学上的名字、一个传说中的奇境,突然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震撼。

而此前阅读的关于眼前此地的各种描摹叙述,甚至是印制精美的摄影画册都不复存在,你的双眼被眼前的景物牢牢抓住,让人不容喘息,但大脑却是一片空白。

这片距敦煌西北180公里的戈壁滩,当你站在此处面对“魔鬼城”,绝对有一种不知今昔何昔的感觉。

看那大风飞扬,铅色的云几乎压迫在赭黄的土丘顶上,黑色的戈壁如练般闪动;尖厉的风声中,一座座土丘默然耸立,身姿变幻莫测,如鬼如魅。

纵使你有着再丰富的想像力,此刻也变得苍白无力;面对大自然如此雄浑的造化,你能做的,唯有无言,用心膜拜。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2)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古罗布海的海底,也曾是疏勒河肥沃的河谷。但是后来罗布海缩小为罗布泊,并最终干涸成如刀刃般直立的盐壳;疏勒河改道断流,河与海之间横亘起广阔的库姆塔格沙漠,河流从此与海再也无法相聚。

这里曾是最早塑造丝路辉煌的“大海道”,多少冒险家带着梦想从它身边走过。后来河干了、海枯了,丝绸之路不得不北移。

这里曾是野骆驼的繁衍之地,但是生存环境的恶化却使它们不得不退缩到阿尔金山的一小片区域里生存,成为比大熊猫还濒危的物种。

曾经有过的繁茂植被枯萎了,曾经繁华的“大海道”衰落了,只剩下这片原来的河床海底,忍受着强烈东北风的吹蚀。

在这片找不到生命的黑色戈壁之上,几千几万年的狂风尖啸着,携走一阵阵尘沙,那是怎样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啊!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3)

当人们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

著名探险家斯坦因在二十世纪初赴敦煌的途中经过这里的时候,被这里的奇异景象震撼到呆了,他说这样的奇观在他的探险考察经历中真的是见所未见。

著名沙漠学家杨根生教授1973年在这里考察时也被深深震撼,虽然他见过的雅丹地貌数不胜数,但如此集中连成片的雅丹景观还是第一次见到。当年他在这里考察了一个月,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考察笔记。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4)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5)

揭开楼兰古国的消失之谜

古国楼兰的历史及遗址

楼兰王国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

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6)

历史上,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

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洲腹地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7)

古楼兰城想像图

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地区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暂楼兰”的诗句。

从楼兰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震惊了世界,其中有珍贵的晋代手抄《战国策》,考古学家还在楼兰墓葬群中发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经测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尸衣饰完整,面目清秀,定名为“楼兰美女”。

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细的汉锦,还有汉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会卢文残简等。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8)

楼兰美女干尸还原图

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十万平方米。

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可以从它身上看出是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

20世纪初,斯文赫定曾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木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19)

三间房和佛塔

楼兰古城除了三间房外最高大的建筑物要数大佛塔。从断续的城墙可以看出,楼兰城为正方形,边长为300米左右,城中从西北角到东南角有一条断续相连呈弧形的沟槽,把整个城分为东北区和西南区两大部分。

东北区以残留的佛塔为标志,应该为宗教中心;西南区则以土块垒砌的三间房为重点,散布着大小宅院遗址,是当年的官署区。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0)

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旁边不仅有烟波浩渺的罗布泊,还有环绕着的清澈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如今的楼兰古城遗址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遗址了无生机,显得格外苍凉悲壮。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1)

楼兰文明消失之谜和带来的启示

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域重要城镇,为什么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的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开的谜。

从瑞典人斯文赫定于1900年宣布发现楼兰至今,在这100多年来中外学者对有关楼兰的演变、消失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塔里木河下游科考队一行人是于2000年12月25日从北京出发到达罗布泊边缘城市库尔勒的,在历时半个多月的科考中,行程达2500多公里,沿途对塔里木河下游的水系变化、孔雀河的沙化、大片胡杨林消失等作了详细严谨的考察,并寻访了失踪70多年的“小河墓地”。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2)

小河墓地

在对自然环境进行考察的同时,科考队跟随107岁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进入沙漠的中心,寻访100多年来罗布人退出沙漠的起点。

沿着罗布人搬迁的轨迹,科考队取得了大量的实地资料,为研究罗布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科考队还利用1900年斯文赫定绘制的坐标图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先进手段,终于找到了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发现上千口棺材气势雄伟的楼兰王国贵族墓地。

这为研究古楼兰文明和丝绸之路兴衰之谜揭开了新的篇章。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3)

楼兰王国贵族墓地

科科考队通过实地调查后认为,人为的乱砍滥伐森林、无计划的滥用水源是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像人们以前所说的海上通航后,丝绸之路衰退造成楼兰王国的消失。

专家分析发现,水源和树木是罗布泊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

楼兰古城正建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并曾有水土滋养中长势繁茂的胡杨林供其取材建设。

尽管有很多学者指责楼兰人不加控制的砍伐树木,毁掉了自己的生存根基。但科考队通过20世纪初发现的珐栌文和竹简等文献资料了解到,世界上最早的保护森林的法律正出自于这里。

从法令的严厉程度不难看出,保护已是刻不容缓,树木与水源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没了绿色的依托,绿洲变沙漠就是指日可待。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4)

最后不得不让人感叹和反省的是,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和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和左右西域的辉煌。

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成败兴衰之间的落差只能给后人留下未尽的思考,让我们凭吊远去的文明。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5)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6)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本人其它相关文章内容。

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文玩收藏、邮票钱币、诗词对联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古代楼兰大型系列探秘(科考队揭开古楼兰王国真正的消失之谜)(27)

#知识创作人第七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