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差距大的姐弟恋婚姻幸福吗 姐弟恋婚姻比例上升

Q:

陈曼老师,听说“姐弟恋”婚姻比例悄然上升,有的地方超两成,专家称这是社会的进步,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年龄差距大的姐弟恋婚姻幸福吗 姐弟恋婚姻比例上升(1)

陈曼:

是不是社会的进步我不知道,但至少能说明一件事,广大年轻人对“爹味”的反感之情是越来越盛了。

不仅女人不再执着于在婚姻里给自己“找爹”,连男人都不再愿意在婚姻里给人“当爹”。

面对“跟谁结婚”这件关乎自己后半生幸福的人生选择,年轻人对于何为务实、何为务虚的定义,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很多年前,“姐弟恋”之所以还能算得上是一种时髦的社会现象,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的婚恋配置还停留在“照顾者VS被照顾者”的单一模型里。

很多女性追求的所谓高配,其中特别重要的几个标准就是:高收入高学历高安全感

咱们来把这几个标准拆解一下:

高收入=较高的综合素质,不论是情商智商、工作技能还是管理能力都得足够能打,才有可能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

高学历=较高的应试技巧,它拼的是一个人的毅力耐力,以及对特定系统的破解能力。

一个人要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觉悟,才有可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脱颖而出。

高安全感=较高的价值感,这是一种典型的上位者才有的心态,表现在亲密关系里可能就是一方面好为人师、有点大男子主义,另一方面又对伴侣有一些自我感动式的包容和宠溺。

你们发现没?这些过去的高配标准,基本上全指向了“爹味”这个词。

年龄差距大的姐弟恋婚姻幸福吗 姐弟恋婚姻比例上升(2)

这里的“爹味”不仅是指男方在婚恋关系中特别爱大包大揽,更是指男方在年龄上必定也有自称兄长的资格,毕竟长兄如父嘛!

而彼时彼刻,大部分中国女性还是十分乐意在婚姻里给自己找爹的。

不然,怎么会有句流传甚广的金句这样描绘爱情:“最好的爱情,就是一个男人把你宠成女儿。”

可能对于大部分中国女性来说,这辈子与异性之间最美好的体验全浓缩在了做女儿的前半生,所以女性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下半生也能继续做女儿。

哪怕这个爹明明不如亲爹父爱如山,也阻挡不了中国女性义无反顾的理想化投射。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亲密关系中的理想化投射也是如此。

照顾者和被照顾者总是成对出现,曾经的曾经,广大中国男同胞还很乐于在婚姻里给人当爹。

不要以为“爹味”在婚姻的语境下一定是男人占便宜,对于男人来说,如果想在婚姻里行使“爹味”的权利,就必须在职场或者生意场努力成为上位者,否则你三项高配标准一条都够不上,再柔情似水的女儿家也迟早被男人的无能爹味逼成母夜叉。

如此一来,“姐弟恋”可不就成为一种时髦了吗?

所谓时髦,换个说法,其实就是少见多怪。

时移事往,江湖早就不是从前那个江湖了。

年龄差距大的姐弟恋婚姻幸福吗 姐弟恋婚姻比例上升(3)

如今,可能只有专家们看到“姐弟恋婚姻”这几个字时还会啧啧称奇,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新现象,殊不知新成长起来的这批年轻人对婚恋配置的需求,早就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在越来越卷的社会大背景下认清了一个现实:能够成为上位者的,只能是少数。而我有可能成为少数派中的一员吗?不太可能。

当真正有资格、有能力的照顾者变得极其稀缺时,打乱过去的婚恋配置模型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女人不想再给明明不够格却爹味十足的老男人提供无谓的情绪价值,男人也不想为了那个有权利卖弄爹味的虚名逼自己扛下太多责任。

既然现实如此残酷,不如大家一起放飞自我,去追逐内在价值的认同和圆满吧!

这是一条绝对由每个人自己说了算的道路,也是一条注定不可能建立起任何统一化标准的道路。

别说“姐弟恋结婚”这种不算小众的选择都有人热议,婚姻本身在年轻人的价值体系里都正在沦为一种越来越有争议性的存在。

换句话说,每一个当事人基于内在价值的认同和圆满所做出的任何选择,都会被他人视为一种小众的选择。

看专家的言论就知道,所有人对所有人大惊小怪的时代,已经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