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正白旗和正黄旗哪个更高贵(汉人没有权臣可以理解)

在清朝268年的历史上,出现了7位权臣,他们分别是鳌拜、明珠、索额图、年羹尧、隆科多、和珅、肃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汉人之中无权臣。

清朝正白旗和正黄旗哪个更高贵(汉人没有权臣可以理解)(1)

上述7位权臣,分别出现在康、雍、乾、咸各朝,其中康熙朝3人,雍正朝2人,乾隆朝1人,咸丰朝1人。清朝入关前以及入关后顺、嘉、道、同、光、宣诸朝,皆无权臣。

自崇德元年(1636年)清朝皇权建立,至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历时八年。在此期间,业已消亡的八王共治政制,仍对清朝最高统治层的权力分配产生一定影响。虽然皇太极一步步集中权力,加强对诸王贝勒的控制,但八旗在经济上还保持相对独立性,凡有所得,由八旗均分,八旗旗主在国家军政事务上拥有发言权。

清帝与八旗旗主之间的家族血缘纽带依然紧密,双方尚未建立严格的君臣关系。这种形势下,无从出现独受宠信,权势超出其他大臣的权臣。

清朝入关初始,多尔衮摄政7年(1644-1650)。从其身份、权力、地位及其在清朝建立中所起到的作用等综合情况来看,此时多尔衮在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并非是一位权臣,而是清廷最高决策者,若将多尔衮置之于清帝之列,名实相符。

顺治帝亲政十年中,孝庄太后与两黄旗大臣掌握较大实权,这一时期是清朝权臣出现的酝酿阶段。其后,满洲镶黄旗老臣,向为孝庄所信赖的鳌拜成为清朝第一位权臣,也就并非偶然了。

嘉、道两朝共计55年(1796-1850),两帝均为守成之君,严格地说,这一时期并无权臣,至于很受道光宠信的穆彰阿,无论其权力还是对皇权的正反方面的作用,皆无法与其他7位清朝权臣相提并论。嘉庆帝亲政后果断解决和珅问题,显示出皇权的强固,也对众臣具有警示作用。

清朝正白旗和正黄旗哪个更高贵(汉人没有权臣可以理解)(2)

同、光、宣三朝共计50年(1862-1911)。这一时期中国主权大量丧失,内忧外患严重。但是,慈禧仍牢牢掌握清朝中央最高权力,严密控制文武朝臣,专权将近半个世纪。清朝灭亡前最后十年中,皇权日益衰微,却并未出现权臣,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而慈禧的用人策略、权术以及清朝皇权集中强化的传统对于官僚集团的深刻影响,均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皇权不断集中和强化时期,三帝勤于政事,独操权柄。可是,恰恰是清朝皇权的集中于强化的过程中,较为集中地出现了数位权臣。

这是由于康雍乾三帝采取集中、强化皇权的诸多举措中,需要有得力重臣支持辅助,而为皇权的集中强化做出贡献的大臣中,个别人逐渐走向反面,蜕变为权臣。

清朝权臣当权获宠时期,以隆科多、年羹尧时间最短,只有两三年;鳌拜、肃顺均为五六年;明珠约为十余年;和珅约二十年;索额图最长,约三十年。

清朝正白旗和正黄旗哪个更高贵(汉人没有权臣可以理解)(3)

上述权臣中,只有和珅、肃顺两人是新帝继位(亲政)后被清除,另5位皆被当朝皇帝所惩治。这些情况均与清朝皇权高度集中强化的特点有一定内在联系。

7位权臣中全部是满洲(包括汉军旗)人,而汉族大臣中尽管不乏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等职位者,却无一人成为权臣。由此也显示出清朝皇权建立及至衰亡,满汉官僚集团在清朝官僚政体中分别占有的主从位置,始终不曾改变。

而且,7位权臣中,来自两黄旗的共有5人(鳌拜、索额图、明珠、隆科多、年羹尧),且全部是康雍乾时期的权臣。其余两位(和珅、肃顺)来自下五旗。上三旗中的正白旗,始终不曾出现权臣。

这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两黄旗同清帝的关系,与多尔衮死后方为皇帝自将之旗的正白旗同皇帝的关系,始终存在亲疏之别,两黄旗大臣更为皇帝所信任。

清朝正白旗和正黄旗哪个更高贵(汉人没有权臣可以理解)(4)

从清朝这几位权臣身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清朝满、汉大臣的本质区别,以及八旗之间种种微妙的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