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人很有才华(夸人有文化都说)

中国是一个很讲究的民族,嬉笑怒骂都透着一股讲究。损人的时候,我们能不用一个贬义词,就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人家对你说:“你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如果熟悉朱自清的《背影》就不难发现,这句话是老子对儿子说的,这是在占你便宜。

夸人很有才华(夸人有文化都说)(1)

损人是如此,夸人又何尝不是。夸别人有钱,长得漂亮,都显得浅薄,中国最爱的是夸人家有文化,每当这个时候有一句话就常常被我们用到,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7个字不但常被人挂在嘴边,还常被人挂在书房里,似乎有了这7个字就给自己戴上了一顶“有文化”的帽子。

夸人很有才华(夸人有文化都说)(2)

与很多名句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出自于古诗,但大家想过没有,为何我们平时夸人都仅用这7个字,却不把它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一起带上呢?这里面其实是大有学问的,很多人不懂,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夸人很有才华(夸人有文化都说)(3)

这首诗作者是苏轼,如果说古今谁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第一人,苏东坡名至实归。因为有文化,东坡在宋代几乎是全民偶像。他的穿着打扮,饮食起居,都会被人效仿。当时有一种帽子叫做“子瞻帽”,首创者就是苏轼;后来苏轼到了岭南,又发明了一种斗笠,叫做“东坡笠”。当然,我们还知道民间有一道美食,叫作“东坡肉”。苏轼的影响甚至漂洋过海,影响了日本等东南亚国家。

苏轼此诗是一首题赠诗,是他赠给当年的一位好友董传的分别纪念之作。这个董传当年遇到苏东坡的时候,就是粗布烂衫,之所以能够成为苏东坡的好友,是因为颇有才华,人又够高洁。因此苏轼在诗中表示:虽然你穷,但是你读了书,就有了别具一格的气质。

夸人很有才华(夸人有文化都说)(4)

如此看来,第一句之所以不被提及,是因为很容易让人不高兴。你夸人家气自华,却还带着一句:你这么穷,这么粗布烂衫。谁会高兴?苏轼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他与董传是多年好友,而且在尚文的北宋,穷并不是件丢人的事。但若是今天,还要用“粗缯大布裹生涯”来形容别人的生活,显然是得罪人的。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夸人很有才华(夸人有文化都说)(5)

诗的次联,写的是董兄不甘于贫穷,不想过着吃瓠叶的日子,所以决定参加科举,改变现状。颈联是想象对方高中进士前后的对方,高中前他可能没有办法置办华丽的马车,但一旦高中就自然会有抢着要他的择婿车。最后一联,是对董兄的鼓励,只要高中了,他就能扬眉吐气。

夸人很有才华(夸人有文化都说)(6)

说实话,这首诗的格局在七律中并不大。古代文人分两类,一种是入世极深,一心求取功名的;另一种是如陶渊明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这种是为很多人欣赏的。虽然第一种占了绝大多数,但这些人也多数以一展心中抱负、匡扶天下自誉,像苏轼这样表示希望好友通过科举改变穷困环境的文人其实并不多。正因为格调不高,甚至有些俗气,所以这首诗在两宋、元、明等时期,并不是很受推崇,名家的点评不多。而今人之所以喜欢这首诗,多数也仅仅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句而已。其实在小美看来,苏轼这首诗其实说出了很多学子的心声,他只是说了别人不想直说的话而已,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