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特别注重礼貌问题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没)

对各种“规矩”要辩证看待,好的规矩需要用好的方式传达出来,并且让年轻人学会遵守;过时的不好的规矩则无需遵守,相反还要当垃圾一样丢掉。如果规矩是好的,但长辈教导年轻人的方法不对,则年轻人可以听取有益的部分,而长辈也需要考虑改进方法。

老一辈的人特别注重礼貌问题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没)(1)

一、什么是“规矩”?

日常语境里的“规矩”,一般指约定俗成的、人们应当知晓和遵循的习则、规制。这些“规矩”,属于社会秩序的一部分。不守规矩,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秩序。很多民间俗语,格言警句,都可以视为古人给人们制订的规矩。

那些规矩,有的现在仍然有用,有的则已不合时宜。规矩作为一种社会习则,应该与时俱进,不适应当下时代的落后规矩,应当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一些并不过时的仍然有现实意义的规矩,则应当遵守和保持。

规矩,有时是“规则”的同义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人都守正确的“规矩”——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社会将出现更和谐友好的局面。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相互密切联系,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任何人都做不到随心所欲,做不到可以不守任何规矩。

二、为什么年轻人反感长辈所谓的“规矩”?

年轻人反感“规矩”,很多时候不是反感规矩本身,而是反感长辈们传达规矩时的态度。比如长辈们过于好为人师,一副严肃的教师爷面孔。本来是给晚辈输出好的东西,一定要用“你必须/你应该/你老老实实给我怎么怎么样”之类的命令/强制口吻,结果就会让晚辈感觉自己没有被尊重,激发了逆反心理。这种情形,是长辈们自身分量不够,或者说话方式缺少艺术性。长辈如果自身修身养性功夫很好,教育晚辈的大道理自己已能做到,那么就自然能形成表率。所以,长辈要给晚辈定规矩,最好自己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能做到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更好。

有时晚辈讨厌长辈的所谓“规矩”,是因为长辈们所说的规矩实在老套过时,完全跟当下脱节,根本没有遵守的必要。比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年轻人自然讨厌这些封建思想里的遗毒;再比如“恣蚊饱血”和“卧冰求鲤”一类的愚孝观念和行为,年轻人当然也会反感并抛弃。

长辈们往往都是疾言厉色地禁止晚辈不能/不可以做什么,但很少告诉他们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长辈们也很少告诉晚辈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充分理由。这些,同样属于长辈们在教育子弟方面的方法问题。

抛开那些过时的“规矩”,暂时忽略和容忍长辈们“训话”时不太好的态度,是否所有“规矩”都是没用的呢?还真不是。

有些“规矩”,确确实实是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知晓但不知晓或者知道但没有做到的。好的、必要的规矩以守为好,你一定要坚持不守这些规矩,可能也不会要你的命,但一定会败你的运!——长辈觉得你过分缺乏教养,“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有好的成长机会也不会提携你,而将机会给予那些可塑之才。

当长辈们给我们说了一条规矩时,如果他们态度真诚,晚辈们可以先想想为什么长辈要那么说,自己想不明白可以问问长辈那条规矩的理由,如果确实有道理,对自己有益处,就完全可以感念长辈的分享,然后分享给其他人。那样的规矩,实际上是长辈们的人生经验。

老一辈的人特别注重礼貌问题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没)(2)

三、年轻人应该遵守哪些“规矩”?

第一类是基本的社交礼仪:作为80后中年大叔,也许还能倚老卖老地在90后00后面前以长辈自居。我多次发现很多年轻人完全没有基本的规矩,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缺乏教养的行为。比如,有些晚辈跟长辈邻座,将一只脚踏在别人的凳子上。我们小时候若是出现了这类行为,开始会被家长提醒,之后是严厉教训,屡教不改的话,长辈会拿木棍甚至火钳捶打,还真有被打断腿的情况发生。用现代行为语言学来说,将脚踏在别人的凳子上,属于肆意侵占他人地盘的行为,是非常无礼的。

有些年轻人面对长辈,高翘二郎腿,脚尖正对长辈。或者不断抽筋似地抖腿,这都会给人轻浮、不靠谱的印象。

日常中同长辈、前辈交谈多用敬语“您”;同事亲友聚餐时等人整点到齐再动筷,先等长辈动筷,碰杯尽量比别人低……这些都是默认的社会规矩。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这些基本规矩上都要受踹挨磨很久才会明白。

第二类是个人安全方面:比如说,单身出门在外,不要乱搞男女关系。这种规矩表面上听起来有点老套,好像是限制人们自由恋爱。但实际上,世间很多麻烦和祸事都是因为男女之间的风流债引起的。不随便拈花惹草,遇到神秘复杂的异性,哪怕他们再有魅力,也尽量远观而不轻易卷入。当我们听到长辈给我们灌输“慎重对待男女关系”一类规矩时,我们要吸收的部分是:找靠谱的正常的男生/女生,认认真真地谈恋爱。

又比如:在公共场合,最好少做一些太沉浸式的行为活动,比如不在公交地铁上长时间使用耳机。女孩子单身夜行或者在复杂的路段行走时,更要尽量做到不听耳机。因为,当耳朵被堵塞后,人们对周边环境会失去警觉,判断力会变得迟钝,此时万一遇到路障甚至是坏人,很难有快速反应的时间。

第三类是家庭关系方面:原生家庭里要讲孝悌,个人小家庭里夫妇之间应当平等相待相敬如宾,这些就不是过时的规矩。未成家前,尊敬父母,对父母讲孝道,做哥哥姐姐的像哥哥姐姐,做弟弟妹妹的像弟弟妹妹,这样家庭关系就会融洽,有了稳定的大后方,个人也能安心放开发展自我。但假如有长辈说,你对父母应该无条件地顺从,则未必一定正确。个人见解是:人应该孝,但未必一定要时时事事顺。孝,是指尊重父母的人格和感情,感恩他们的养育,他们能自给时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不能自给时好生加以赡养……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在涉及到个人婚姻幸福、职业生涯方面,倘若父母和自己意见相左且无法调和,最后不听父母之言而听从自己的内心,那种“不顺从”不能叫作不孝。相反,个人始终认为,年轻人应该多有自己的主见。这一代人能不断超越上一代人的局限,整个社会就能更快地进步向前。

旧时代的规矩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观念早就被视为封建遗毒。新时代的规矩应该是:夫妇婚后,要相互尊重,相敬如宾。小事上互相容让不多计较,不必要为买什么奶粉和尿布争吵不休。大事方面分领域,谁在哪个领域专业就以谁的意见为主。比如丈夫对教育文化更有研究,而妻子对投资理财更加擅长,那子女在学习方面的培养则优先尊重丈夫的意见,而家庭理财方面则优先听取妻子的意见。

需要知道的一条“潜规矩”是:夫妻之间除了要给予彼此足够的信任、留给对方一定的私人空间,不做相互之间查看手机一类行为之外……夫妻之间没必要始终生活得一本正经一板一眼。在私密的房室之中,一样应该尽量保持初恋和新婚时的情趣,那种场合不能有太多正经严肃可讲。

老一辈的人特别注重礼貌问题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没)(3)

第四、年轻人也可以教长辈守规矩吗?

教育,并不是指年长的/辈分地位高的“赐予”,年幼的/辈分地位低的“接受”,后者始终只能对前者垂耳听训。教育是相互的,开明的长辈同样也可以接受晚辈的教育,只要晚辈方式得当真诚恭敬。

小辈可以教长辈用智能手机上头条发微信,当然也可以教长辈他们所不知道的“新规矩”。

比如,不多问晚辈(尤其是不太熟悉亲密的晚辈)的个人隐私,如工资、收入,感情生活,具体职业等等,而可以多问晚辈的身心健康,生活是否开心愉快等等。因为曾深受被长辈“拷问”的烦恼,因而经常不断“教育”母亲,让她少问甚至根本不要问她的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们工资多少钱、谈朋友没有、没谈为什么不谈、具体是做什么工作之类,只说了一两次她就做到了。

——男不问收入,女不问年龄。这条基本的重要的规矩,现在很多人(不止是老人)都做不到。作为晚辈,有责任教育自己的长辈们守这些规矩的。长辈们也能守新规矩,他们会更受欢迎,会越活越年轻。

再比如,95后00后年轻人跟同学朋友聚会,买单AA都属正常。但很多中老年人出于讲义气、爱面子等心理,难以理解AA的行为。作为晚辈也是可以逐渐教育长辈,最起码可以各行其是,不必互相指责对方的消费习惯。

再比如:家族聚餐时使用公筷甚至是分盘进食,这种新规矩对于老年人来说也难以接受和理解,老年人会觉得那样是“生份”。但实际上,公筷、分盘是很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晚辈也可以慢慢引导长辈接受这类新习惯。

老一辈的人特别注重礼貌问题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没)(4)

“玉不琢,不成器”。人需要守规矩,要守的是那些符合公序良俗利人利己合乎当下的规矩。遵守这些规矩,并不会束缚天性,也不会消解创造力。

“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先守住那些已有的正确的规矩,再慢慢确定更新的更好的规矩。直到最后,已无须刻意遵守什么,却能时时事事客观正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