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

西岳华山庙碑 四明本 长垣本 华阴本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

1.四明本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

2.长垣本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

3.华阴本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4)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5)

此碑在唐代早已为人所重视,当时就有拓本,但未流传下来。传世拓本极少,幸存下来的原石拓本有四种,分别是:“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和“顺德本”。

  “长垣本”,原为河北长垣王文荪旧藏,后为端方所有,民国初年流落日本,现藏东京上野书道博物馆。此拓本为宋时早拓本,碑文完整,是最全的一个本子。 “华阴本’’也是原石宋拓本,此本传拓最精,字口爽利,字神毕露。明万历年间为陕西东云驹所藏,后归华州郭宗昌。郭氏在天启年间命史明等重新装裱,并配有桦梨木面和红木匣,木面及木匣的四周刻满了著名金石家的题名,倍显珍贵。清初为华阴王宏撰所得,光绪年间归端方收藏,民国以后归吴乃琛。现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四明本’’为明中期拓本,全拓整幅,能看清碑的全貌,其上的唐宋刻跋完整,是此本的长处。原为四明丰道旧藏,后归宁波天一阁范氏和端方。民国初年曾为潘复收藏。现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是华山碑传世四种拓本之一,因明代藏在宁波丰熙万卷书楼,宁波古称四明,故以地名称之。

此本整纸装裱一轴,未经剪裁,保存了汉碑的原形,留下了碑额两旁的唐人题名,这是其它三种拓本所缺少的。题名者有唐大和年间(829--830年)李商卿、张嗣庆、崔知白、李德裕、崔瑨、王式等名臣,还有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王子文题记。整幅纵175cm,横84.8cm。古纸斑驳,墨彩浓淡变幻。严可均题曰:“如轻云笼月,神骨俱存”,堪称绝妙好辞。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学家钱大昕为编《天一阁碑目》访宁波,天一阁主人以四明本赠钱大昕之子东壁,于是此拓自江南携至北京。清末,此拓归两江总督端方,端方女儿与袁世凯之子结婚,以此作嫁妆。袁家败落,四明本辗转被香港人士胡惠春购得。1975年胡氏将此献予故宫博物院。

宋欧阳修《集古录》、洪适《隶释》,清阮元《汉延熹西岳华山庙碑考》,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著录。

  “顺德本”,原为清马曰璐、马曰琯兄弟收藏,后归顺德李文田。此本的前五行为宋代的早期拓本,拓工较“长垣本”精,可惜中缺一半,另一半后由赵之谦双钩补上,传此拓本由李拙庵带往香港,现藏香港中文大学

  《西岳华山庙碑》为纪功铭德,庄重的“庙堂文字”,整饬端庄。其结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 此碑以隶书写成,却篆意浓厚,兼有楷法,为汉碑佳品。 清代隶书名家金农曾盛赞“华山片石是吾 师”。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谓;“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现已经不存在的原本残碑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6)

陕西:历史著名的汉隶“西岳华山庙碑”复制品

汉西岳华山庙碑是西岳庙历史上最负盛誉的名碑之一。书法价值极高,有“汉隶第一品”之誉,因而历代以来在原碑或原碑拓上题名、观款、题跋的人士就有300余人,是历代题刻最多的碑石,无碑能出其右。原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为新丰郭香察书,毁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关中大地震。

7月15日,西岳庙文物管理处将此碑重新复立于西岳庙灵官殿内。重现了“西岳华山庙碑”的历史风采和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神韵,完成、了却了社会有识之士、文化艺术名流的一桩心愿。同时也弥补、丰富了西岳庙固有的文化内容。

此碑复制所选用版本是以“四明本”的字间布局为基础,以文物出版社所出版的四种版本的剪贴本为内容,选择字形,字口最好的字,以原大粘贴而成。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定稿。选用富平上好石材,聘请著名刻工主刀,并请专家监理,历时4个月。整个复制过程中,做到字字谨慎,笔笔斟酌,点点到位,达到了预期的复制要求,被认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复制碑。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7)

西嶽華山廟碑〉释文

周禮職方氏,(河南山鎮曰崋,謂之西嶽,春秋傳曰,山嶽則配天,乾定)位,山澤通氣,雲行雨施,既成萬物,易之義(也,祀典曰:日月星辰,所昭卬也,地理山川,所生殖也,功)加於民,祀以報之。禮記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歲焉,自三五迭興,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諸侯,是以唐虞疇咨四嶽,五歲壹巡狩,皆以四(時之中月,各省其方,親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則未聞所損益,周鑒於二代,十有二歲,王巡狩殷(國,亦有)事於方嶽,祀以圭(璧,樂奏六歌),高祖初興,改秦淫祀。 太宗承循,各詔有司,其山川在諸侯者,以時祠之。 孝武皇帝脩封禪之(禮),〔恩〕登假之道,巡省五嶽,禋祀豐〔備〕,故立宮其下,宮曰集靈宮,堅曰存僊壂,門曰望僊門。 仲宗之世,重使使者持(節祀)焉,歲一抖簦岵怀星埃ㄖ粒╈锻鲂拢瑢冇们鹛摚櫧裨籂I兆猶存,建武之元,事舉其中,禮從其省,但使二千石以歲時往(祠),其有風旱,墩埰砬螅也粓髴允且詠恚儆叙N年,有事西巡,輒過亨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紀時事),文字摩滅,莫能存識,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農大守安國亭侯汝南袁逢,掌崋嶽之主位,應古制脩廢起頓,閔其若茲,深達和民事神之義,精通罩恋j祭之福,乃案經傳所載,原本所由,銘勒斯石,垂之於後,其辭曰:

巖巖西嶽,峻極穹蒼,奄有河朔,遂荒崋陽,觸石興雲,雨我農桑,資糧品物,亦相瑤光,崇冠二州,古曰雝梁,馮於豳岐,文武克昌,天子展義,巡狩省方,玉帛之贄,禮與岱亢,六樂之變,舞以致康,在漢中葉,建設宇堂,山嶽之守,是秩是望,侯惟安國,兼命斯章,尊脩靈基,肅共壇場,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禳凶札,揫斂吉祥,歲其有年,民〔說〕無疆。 

袁府君肅恭明神,易碑飾闕,會遷京兆尹,孫府君到,欽若嘉業,遵而成之,延熹八年四月廿九日甲子就,袁府君諱逢,字周陽,汝南女陽人,孫府君諱璆,字山陵,安平信都人,時令朱頡,字宣得,甘陵鄃人,丞張昉,字少游,河南京人,左尉唐佑,字君惠,河南密人,主者掾崋陰王萇,字得長,京兆尹監都水掾霸陵〔杜遷〕市石,遣〔書〕佐新豐郭察書,刻者穎川邯鄲公脩〔蘇〕張,工郭君〔遷〕。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8)

西岳华山庙碑长垣拓本探赜

东汉时在西岳庙树立了著名的“西岳华山庙碑”,该碑是汉隶书法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汉隶第一品”。但遗憾的是,这通名碑在明代的时候被毁了。值得庆幸的是,有几种西岳华山庙碑拓本流传下来。其中“长垣本”是最有价值的拓本。本文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该拓本加以探索,希望引起大家对它的重视。

长垣本是西岳华山庙碑的早期拓本

西岳华山庙碑,又称汉华山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四月廿九日镌立于陕西省华阴县西岳庙。

据碑文可知,弘农太守袁逢以前代所立庙碑被毁,乃按经传所载,重新整理碑文,记述周至汉间历代统治者祭华山的祀典,以及他本人主持修葺西岳庙的经过。后来袁氏迁京兆尹,继任太守孙璆在四年之后完成了修缮工程,并立此石碑。原石高173、宽84.7厘米,22行、行38字,字径3厘米。额篆“西岳华山庙碑”。为新丰郭香察书,刻者颍川邯郸公脩、苏张工、邛君迁。碑额两旁有唐李商隐、张嗣庆、崔瑁、李德裕等人题名。该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毁于地震。目前所知传世本见于著录者有四明本、华阴本、长垣本、顺德本[1]。

长垣本,以明代长垣王文荪(鹏冲)藏而得名。康熙三十八年(1699)商丘宋荦(牧仲)购得又称商丘本;华阴本,明代先后为华阴东肇商和郭宗昌收藏,也称关中本;四明本,明时宁波丰熙万卷楼与范钦天一阁曾藏,宁波古称四明;顺德本,因清季顺德李文田家藏而得名。又因清初在扬州马曰璐小玲珑山馆,故又称小玲珑山馆本。依据碑文损泐多少鉴定四种拓本的先后顺序是顺德、长垣为宋拓,华阴、四明则不会晚于明拓。[2]

通过对四种拓本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长垣本是拓得最早的拓本。因为“石墨打本之古者阙字必少,其后渐打,石渐泐,残损遂多”。华阴本、四明本缺百余字,而长垣本仅缺十字,所以长垣本比华阴本、四明本拓得早。

长垣本《西岳华山碑》的传承情况

关于长垣本《西岳华山碑》的传承情况,明清两代的长垣本题记上均有说明:“明季王文荪鹏冲所藏。康熙己卯归商丘宋漫堂荦。乾隆癸丑商丘陈伯恭宗丞得之。今入成亲王诒亲晋斋中”(据华阴本朱锡庚嘉庆十六年跋)“嘉庆丁巳归成邸,今道光乙酉归刘君燕庭”(据长垣本黄钺诗注)。“闻是本始去东武刘氏,有乐平黄琴川者得之。未几,即归湘长(宗原翰字湘文)。事在同治甲子乙丑间”(长垣本赵烈文光绪乙酉跋)。“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三月五日观于陶斋尚书衙斋”(梁鼎芬)。

根据题记,可知长垣本传承有绪:最先收藏此拓本的是明朝长垣人王文荪。清康熙时转藏于河南人宋荦之手。乾隆五十八年(1793)又转藏于陈崇本。嘉庆二年(1797)清宗室成亲王永瑆购得。大约在道光六年(1826)归山东诸城刘喜海(刘燕庭)。同治三年或四年(1864或1865),乐平黄琴川获得,不久归上元宗文瀚,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端方宝华庵。民国十八年(1929)为日本中村不折收藏,现存日本东京上野书道博物馆。

在现存的四种汉华山碑拓本中,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顺德本均有题跋,共二百三十六则,三百五十六人次。其中长垣本八十则,八十三人次。显然,长垣本的题记是最多的。由于此本系早期拓本,名家题记又多,因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长垣本《西岳华山庙碑》的历史地位

自从西岳华山庙碑毁于明代大地震后,西岳华山庙碑便成为无形的东西,人们只能通过史书的记载去追忆它的雄姿,只能通过拓本去领略它的风采。与史书的记载相比,拓本既直观又完整,成为西岳华山庙碑最重要的历史见证。长垣本是最早最完整的西岳华山庙碑拓本,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西岳华山庙碑的原貌,是恢复西岳华山庙重要依据。

西岳华山庙碑久负盛名,在原石毁坏后,其摹刻接踵而至。如乾隆年间的陆燿、姜白蒲摹刻于吴中;嘉庆年间阮元摹刻于扬州北湖祠塾。“钱宝甫从四明本双钩勒石于华岳庙,时间不详。”[3]可惜保存不善,今已断裂十六残块,陈列于西岳华山庙文物管理处的展柜内。此外“又卢敏肃刻碑于华阴庙(阮元道光十六年跋)”还有翁方纲、陈崇本摹刻于北京,巴祖慰等亦相继摹刻。张彦生先生有云:“四拓本各有所长,同为至宝,就拓本先后比较,玲珑本与长垣本相较,二行殖字完好,十三行华岳二字完好,十七行惟字左下完好,以上为玲珑本胜长垣本处;长垣本较华阴本约多百余字,前五行文全;华阴本石已断残,十七行较四明本场字左不损,德字右可见,十九行熹字右下点不连石花,此华阴本胜四明本处;四明本更奇,全拓整幅,唐宋刻跋完全,其优点非他本所及,大幅四边并清初名家长跋。”[4]施安昌在《鉴碑略谈》中言:“古碑多有磨蚀,重刻之碑一般是碑文完整、笔画完好。乾隆年间,翁方纲欲重刻华山碑。他借得金农双钩本钩摹一册,又借来筠藏华阴本细校,再重新摹写一本寄毕沅镌刻于华阴庙,所以新刻是参校两本之后补摹而成的”。[5]此碑今已无存矣。本世纪初笔者主政于西岳庙,带有一份使命,遵循前贤摹刻之法,以长垣本为蓝本参考其他三本之所长,在碑刻研究专家张江涛先生的指导和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协助下,重新摹刻华山碑于西岳庙中,至此汉华山碑又再次重现于它的原始地——西岳庙。以其巍峨之躯展示着那一千余年间的不朽历史,诉说着那不平凡的沧桑历程。

其次,它是研究汉代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的重要依据。

西岳华山庙碑自镌立之后就以它完美的书法艺术享有盛誉。此碑字形完整,运笔凝练,结构紧密,波势挺拔,方整中寓以变化,并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抑扬协调,因而更加显示出它的庄严和壮伟。故此,历代学界视为“稀世之珍”。唐徐浩《古迹记》、宋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均有著录。明代晚期,汉隶开始复兴,清人推波助澜,并与考据学相结合,艺术创作,考证发现,蔚为大观。华山碑恰恰是发轫之作,标型典范,被历史地推到了巅峰。

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王铎顺治六年(1649)跋华山碑的书法价值时谈到两点,其一,“隶法中之庄列申韩,玄远精刻,在受禅诸家之上。”他以四位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比喻众多的汉碑,唯华山碑,从位次上排列(受禅),应在“诸家之上”。其二,“观此知元常右军书不失古法。”将华山碑和钟繇、王羲之书法相联系,对华山碑淳古格调进行肯定。

康熙三十九年朱彝尊跋长垣本,以十七通有名的汉碑为例,提出了评判汉碑书法的三个标准——方整、流丽、奇古。这一创见,为后人研究汉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明天启元年(1621)郭宗昌题跋:“西岳华山庙碑,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将此碑风格列为“壮伟”一类。

郭宗昌题跋:“西岳华山庙碑……割篆未会,时或肉胜,一古一今,遂为隋唐作俑”。康熙三十九年(1700),吴士玉题诗:“祖祢上溯籀斯派,苗裔下传潮阳冰。”两跋一致认同华山庙碑上溯李斯籀篆,下传唐李潮、李阳冰等人的承前启后地位。吕世谊道光十七年跋:“发笔收笔处洵是唐人所祖,若其积健为雄,藏骨于肉,断非韩(择木)史(惟则)诸家所及,故尤足尚。”也提出华山庙碑对唐代隶书的影响。嘉庆十一年,英和跋:“黝然古色墨华浓,隶法于斯识正宗。”肯定华山碑的“正宗”隶法。赵文烈跋:“此拓结体优美,下笔刚劲,如折金铁。”杨振麟道光十九年跋:“碑字之浓点纤波,锋刃屈铁……神采奕奕……诸体皆备。”对华山碑结体、点画予以称赞。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9)

四长垣本《西岳华山庙碑》题跋的重要价值

施安昌《汉华山碑题跋年表》有云:“读华山碑可知清代隶书复兴的由来,可知金石、书法家的治学和情怀,可知显宦学人之间交谊来往,可知三百年翰苑墨林之胜概。然而,读碑而不读题跋则不可知”。[6]长垣本《西岳华山庙碑》上的题跋大部分出自名家之手,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一,它清楚地记载了长垣本《西岳华山庙碑》的流传情况,保证了该拓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使我们对保护此拓本做出贡献的人们有了了解。

其二,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清学者研究《西岳华山庙碑》的成果。如赵烈文跋长垣本,洋洋三千七百余言,为长垣本题跋最长者。赵氏以华山碑中之字批评了撰文者“掇取辞义,不守章句”之弊。他注重事实,不迷信古人。“生平审定金石拓本,皆以书法神气为断,不信名人跋语。”他穷究不舍,详尽古代祭祀山川的典籍,以乐、舞、器之设,六玉之制,六乐之变,得出华山碑引用之经字,多与许慎的《说文解字》相吻合。又如,明代金石学家赵崡所著的《石墨镌华》有云“汉魏碑例不著书刻人姓名,独此碑郭香察书为异。”汉和汉以前的碑石,从未见书丹者姓名。自华山碑镌“郭香察书”后,石碑上才相继出现了书丹者的名字,郭香察成了第一个在石碑上留有姓名的书丹人,故此在碑刻书丹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其三,它体现了明清学者的嗜古之情和人文精神。

杨尚文跋云:“余生也晚,酷嗜古刻,而于汉碑碣尤搜求不遗余力。惟平生未得见华岳真面目,心常怦怦。今冬,燕庭观察归自秦中,出视所藏天下第一本,狂喜不成寐。”沈梧跋云:“借临数过,并双钩一本,世间神物置于案头,得以晨夕展玩,岂仅饱眼福已哉?”吴云跋云:“而原本(华山碑)知在吾友湘文观察处,珍秘甚至,深以未得一见为憾。今年春二月,观察来守我郡,苏湖相距近,遂寓书索观。观察念二十年文字旧交,不忍终拒,慨然相假,得以饱玩数日。”其嗜古之情可想而知。

钱谦益跋《华山庙碑歌》作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他在跋诗里借怀念大汉时期“桓灵之际文颇盛”,从而“况闻中原战群盗,盗窃名字纷麽麽。搜金剔玉殚屋壁,崩厓焚阙倾山河。汲冢书门遍烽燧,祈年岣嵝难经过。每怜耆旧委榛莽,谁集金石凌坡陁。”以题跋的形式唱出了明亡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歌。

嘉庆三年,铁保跋华山碑呼唤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他说:“历劫几经兵燹余,不合又遭嘉靖末,县令淫威暴于虎……凿为其石卧荒楚,遂令妙迹化作尘,珠玉抛同瓦砾伍。”文物的毁坏不外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从古至今,历代的仁人志士为保护国家的文物遗产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其四,它本身也是珍贵的艺术品。

长垣本上的题跋,多为明清之际的大收藏家或大书法家所作。王铎为书法大家,其题跋既有文学价值,亦属书法遗珍,这是自不待言的。至于孙星衍、阮元的题跋也有浓厚的书卷气,不失为文人书法的精品。

总之,汉隶为百世所宗。华山庙碑是“汉隶第一品”。原碑已毁,但隶书赖拓本得以传存。长垣本传西岳华山庙碑之血脉神韵,而明清诸名家题跋则锦上添花,厥功甚伟。

注释

[1]朱家濂:《西岳华山庙碑的拓本流传与摹刻本概述》,《文献》1986年第3期。

[2]马子云:《谈西岳华山庙碑的三本宋拓》,《文物》1961年第8期。林业强《汉西岳华山庙碑顺德本》,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9年。

[3]施安昌:《评清人题西岳华山庙碑及其历史背景》,《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2期。

[4]张彦生:《善本碑帖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24页。

[5]施安昌:《鉴碑略谈》,《美术观察》1997年第5期。

[6]施安昌:《汉华山碑题跋年表》文物出版社 1997年。

汉隶“第一品”《西岳华山庙碑》(释文版)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0)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1)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2)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3)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4)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5)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6)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7)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8)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19)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0)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1)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2)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3)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4)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5)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6)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7)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8)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29)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0)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1)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2)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3)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4)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5)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6)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7)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8)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39)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40)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41)

西岳华山庙碑留下名字(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42)

《西岳华山庙碑》(并题跋)

《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恒帝延熹八年(165年)郡守袁逢刻。原碑在陕西华阴县华山西岳庙中。西岳庙系汉武帝时所建,名集灵宫, 东汉桓帝时,改称西岳庙。庙内保存很多历代修建和祭祀华山的碑石,其中有著名的《西岳华山庙碑》。碑文记载了汉代统治者祭山、修庙、祈天求雨等情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碑毁,或谓碑石在明嘉靖年中,一县令修西岳庙石门,碎之为砌石。

  汉碑极少有留书者姓名的。此碑之末,因有“遣书郎书佐新丰郭香察书”一句,认定为郭香察书,郭香察未见史录。 历来就书者是谁颇存争议。唐徐浩《古迹记》主书者为蔡邕,“察书”(意即检查校对)者为郭香。但他并未提出充分的证据,说明何以是蔡邕所书。此说一出,影响甚大。如宋洪适《隶释》、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顾南原《隶辨》以及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即认同徐浩说。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赵崡《石墨镌华》乃开始对此说提出怀疑,而认为真正的书丹者当是郭香察。近世学者,基本上确认郭、赵之说为是,而以启功先生的文章论辩最详。

  《汉西岳华庙碑》传世拓本极少。原石拓本传世者有四,即“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玲珑山馆本”。“长垣本”为河北长垣王文荪旧藏,后归商邱宋荦,为宋拓早本,后归日本中村不折氏。“华阴本”系明陕西东云驹藏,后归华阴王宏撰,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四明本,以四明丰熙旧藏而得名。虽较其他三本略晚,但为全拓整幅,碑额及唐代刻跋均完好保留,得观全貌,且为海内孤本。经宁波天一阁范氏藏,钱大昕父子、端方、李汝谦、潘复递藏,后归香港胡惠春。现亦藏故宫博物院。“玲珑山馆本”为清初马日璐、马日琯兄弟玲珑山馆所藏,后归李文田,现此拓本藏香港中文大学。

  现陈列于扬州史公祠内《汉西岳华庙碑》为清阮元于嘉庆十六年(1811),按"四明本"请苏州名匠吴国宝在扬州摹刻,并将家藏欧阳修所写跋文摹刻于碑石缺字处。碑高196厘米,宽98厘米。碑座高55厘米,有莲瓣纹饰。碑额篆书"西岳华山庙碑"丽婉多姿。碑文22行,满行37字。

  《西岳华山庙碑》为纪功铭德,庄重的“庙堂文字”,整饬端庄。其结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 此碑以隶书写成,却篆意浓厚,兼有楷法,为汉碑佳品。 清代隶书名家金农曾盛赞“华山片石是吾 师”。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谓;“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