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1)

《风筝》高飞,渐高渐远,观众心急、盼望重播。谍战剧《风筝》播出已有一段时间了,可是《风筝》的朋友圈却越来越大,很多朋友圈里的观众对《风筝》的很多解读更是形形色色、期待连连、褒奖满满。

在《风筝》剧中,众多人物中有好几个人物是以不同形式自杀身亡的,像地下党员陆汉卿无疑是舍身取义、英勇壮烈、令后人敬仰,但对敌营中的人物赵简之、林桃、延娥、高君宝等的自杀,观众仍然给予了应有的惋惜和尊重。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2)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3)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4)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5)

但有一个人的自尽却令观众感到罪有应得,这个人就是解放前中共川康特委负责人后来山城公安局副政委的袁农。

袁农刚愎自用、狭隘自私、自以为是的特质本并不适合担任地下党领导人,他在解放前地下党的很多行动中不仅肆意妄为而且严重违规给本就实力单薄的地下党游击队造成极大损失,特别他对六哥的包括解放后的种种不正常的态度,观众对此是深痛恶绝,可能一直到剧终都骂不绝口。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完全是这样,解读袁农这样的人物,应从他所处的环境、时代背景及相关事件前因后果结合起来审视。当年重庆地下党无论在国共合作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始终是处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生存的,特别是作为国民党陪都的重庆即使在国共合作时期地下党活动仍然是违法的,在短期内重庆地下党曾屡遭破坏,好几届的市委级的领导都被捕并叛变,重庆地下党组织连续遭受巨大破坏,精英损失殆尽,经过多次重组后的重庆地下党组织始终处于青黄不接良莠不齐的状态,当年地下党川康特委还有川东游击队也是在重庆地区周边活动,受重庆地下党的直接领导,受其影响,力量也是很薄弱,这样很多并不具备地下工作特质的人员勉强走到领导岗位,类似袁农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勉强,这是有原因的,中共的隐蔽战线情报工作实际上是比军统中统的建立要早很多,国共的情报组织还是师出同门的,都是学的苏联,共产党创建情报机构的时候是派骨干到苏联培训的。最早去苏联培训的是顾顺章、陈赓、陆留三人,国民党成立军统的时候,老蒋指示找留苏学生来干,所以某种程度上有点师出同门的感觉,而且最早的国民党军统的谍报教材是中共叛徒顾顺章写的,因此中共的情报工作比国民党的情报工作要好的多。当年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包括毛主席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了情报支撑,因此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地下党的组织还是极为出色的,但是在风筝剧情展开的时间,也就是1945年的下半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开始,枪口一致对外,虽然共产党走到了台前,成了合法的政党,但各级地下党的组织仍然不能合法活动,军统中统等特务组织也总结了经验,采取密捕、策反、逆用等等手段,很多地下党组织里都可能有叛徒和眼线,中共隐蔽战线很多高素质的情工都动弹不得,因此只能启用一些政治上相对可靠,出身工农的底层党员担当重任,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情工培训,素质参差不齐,袁农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走到这个位置的,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地下党的组织是最松散,最缺乏战斗力的时期,看看袁农手下的电报员、交通员、游击队长、队员、还有那个好不容易打进军统内部幼稚的江心等等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6)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7)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8)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9)

最起码的隐蔽战线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几乎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作为领导的袁农能好哪去。所以袁农的出现也是当年无奈的必然。曾墨怡暴露被抓,江心私自暴露郑耀先行踪,袁农擅自决定诛杀六哥行动失败,违规派交通员联系陆汉卿,至交通员牺牲,陆汉卿被中统盯上,甚至还派没有任何经验的江心刺杀郑耀先、到后来钻进中统设计的圈套里,私自下达追杀令,结果游击队几乎全军覆没,还有对死投的警示缺乏起码的警惕,自己也被抓进渣泽洞,这简直就是花样作死,代价不谓不大。这除却了袁农本身的问题,也有当年地下党的整体组织结构缺陷、行动能力低下造成的,再就是这时候的军统中统已经经过美军情报机构中美合作所的系统培训,能力已经今非昔比了。

说袁农解放前是无能的猪队友,解放后的袁农就是狭隘自私的怨妇啦!解放后从渣泽洞幸存下来的袁农,严格的说应该是一个有资历、有担当的共产党员,在山城公安局最初只是政务科的科长,后来江万朝被揪出,他才担任副政委的,山城解放后为巩固新生政权,熟悉山城情况的袁农无疑是应该被重用的干部,但山城公安局却从北京调来了一直在陕北工作的韩冰,这里有个情况,当年j建国后在解放大西南的过程中,很多南下的干部都要经过审干才能使用,在延安就是延安整风;在白区就是抢救运动了,袁农是被捕过的白区干部,在抢救运动中是要重点甄别的,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前,对于潜伏在“国统区”的地下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十六字方针:“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这在当年隐蔽战线是最正确的方针,建国后,又有另外一个十六字方针流传,也是针对隐蔽战线及白区工作的干部的“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这个方针没有书面的记载,不可能是真实的,至于是不是有这个方针,先不去说,但在白区工作过的干部普遍是降级使用却是事实,地下党干部在很多政治运动中被甄别难过关的确实比较多。很多干部甚至不能使用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山城当年人口只有100万左右,但潜伏特务就有9千人,还有云南解放前夕有一批突击入党的人,其中很多都有特务的嫌疑,就是想用也不敢用!这在某种意义上对白区真正出生入死的干部可能并不是很公平,就此袁农肯定是会有点情绪的,特别是他本身就不是个智商、情商特别高的人,因此他在山城公安局的很多工作带进感情色彩也是必然的。针对郑耀先的麻烦很多都是袁农的弱智造成的,更多的可能更是情绪使然,他在会上随意怀疑风筝就是郑耀先,还就当年曾询问过延安并协调调查风筝,实际影子军统有共党高级间谍的情报就源于此,乘人之危娶韩冰并向韩冰透漏当年风筝死投报警的事,更是使影子甄别风筝缩小了范围,报复性的将周志乾打成反革命,当着造反派面说周志乾是鬼子六,结果郑耀先差点被造反派打死,要不是钱姓首长私自帮郑耀先假死并保护起来,恐怕风筝早就死了,他做了很多带有情绪色彩并且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这和他的狭隘的境界和情感误区是有很大关系的,后来他借用职权私自争取名额解放右派前妻韩冰,结果被影子利用,丢失了绝密文件被追究,自己也进了局子,离开了权力的袁农,他在历史中的种种瑕疵在文革的群众运动中是绝不会被轻易放过的,承受委屈是必然的,可是袁农是缺乏这种承受力的,做白区工作及隐蔽战线的工作不管是什么情况,这个行当的复杂性决定,你干这个行当就得准备挨整,就得准备受冤枉。周恩来经常提倡:受苦不说,受气不叫。风筝周志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这个行当的宿命不是出名不是升官,而是忍辱负重。

自以为是的袁农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也尝到了被专政的滋味,在政治和感情双重打击下,袁农万念俱灭,选择了自杀。他的死让老革命陈局长老泪纵流,其实袁农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电视剧风筝袁农公文包谁动了(观众解读电视剧风筝人物袁农)(10)

袁农无疑不是个好领导,不管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他都不是个好领导。

袁农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物,他可能本质上也是想当一个好领导,只是自己走歪了,造就一个好领导,还得建立一个好制度,中国近代历史的很多阶段,土壤的酸碱度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人的三观,造就了不同人的处事哲学,决定了不同的行为准则,袁农的悲剧,更深层次的东西还是应该是推进思想的进步、制度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进而培育更多正能量的土壤。来孕育中华民族的整体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