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古希腊城邦时代早期雅典的一次政治改革。这次改革上承梭伦改革和庇西特拉图改革,下启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的改革不仅仅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还让雅典正式从氏族部落联盟转为国家组织。

一,按照地区划分行政区划:瓦解贵族的势力基础

雅典位于南部的阿提卡半岛,这里原本生活着四个爱奥尼亚部落。据说提修斯将阿提卡的部落联合为部落联盟,统称为雅典,雅典开始从氏族时代向城邦时代过渡。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分化。前10—前8世纪的雅典,已经分化为了贵族、工商业者和平民三大阶层,他们在后来形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贵族生存的基础就是氏族和土地,他们利用其特权来剥削压迫平民。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一直影响着雅典的民主进程。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1)

在雅典早期,有梭伦和庇西特拉图的改革,他们都为雅典民主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梭伦是工商业阶层的代表,他的改革是走中间路线,只是对贵族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作出了一些限制,贵族的根本利益和生存的土壤没有改变。庇西特拉图是在平民的支持下当上僭主的,他是利用政治权力来压制贵族的权力,在制度上的建设成果十分有限。前510年,流往海外的贵族在斯巴达的帮助下,卷土重来,推翻了僭主统治。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2)

梭伦

因此,想要从根本上削弱贵族的利益,那就要必须从土地和氏族部落上着手。前508年,工商业阶层的代表克利斯提尼推翻了新建立的贵族寡头统治,开始进行了民主改革。首先,他就拆散了雅典的四个氏族部落,将雅典重新划分为了10个行政区。具体的措施是将雅典划分为了30个区:10个区在雅典郊区,是过去平原派的主要地区;10个区在沿海地区,是过去海岸派的主要地区;10个区位于内陆地区,是过去山地派的主要地区。每三个区组成为一个行政区,但是这三个区必须是一个雅典郊区、一个沿海区和一个内陆山区,并且规定原本是一个部落的地区不能相连。这种区划被称为“三一区”,它不仅可以瓦解贵族统治的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平息雅典激烈的党争。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3)

克里斯提尼

行政区划改革,也使得大量原来迁徙到雅典的外邦人甚至部分奴隶成为了新的雅典公民,扩大的公民的规模,冲淡了氏族的血缘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原来的部落联盟也就是正式解体了,雅典城邦国家正式形成。

二,城邦机构的改革:为平民参与国家政务提供了方便之门

在氏族时代,雅典逐渐形成了执政官、公民大会和贵族会议(又称为元老院、长老会议)三大机构。随着社会的分化,贵族会议的权力不断加强,拥有最高的立法权、司法权,并且有推举司法执政官的权力,而公民大会名存实亡。

在梭伦时期,重新恢复了公民大会的地位,使之成为最高的决策机构,贵族会议的权力初步得到了限制。梭伦还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这400人是从四个部落选出的。梭伦以财产为依据,将公民划分为了四个等级,规定前三等级可以参与四百人议事会,这就使得工商业阶层可以参与国家政务,打破了贵族的权力垄断。梭伦还设置了陪审法庭,使得司法权得以独立出来。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4)

梭伦的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这些机构也在庇西特拉图时期保留了下来。不过贵族会议的权力依然较大,要彻底削弱贵族议会,还必须进一步改革。克利斯提尼在重新设置10个行政区之后,就以此为基础将四百人议事会扩展为五百人议事会,由每个地区抽签选取5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的设立,为平民参与国家政务提供了方便之门。每个人公民一生有两次机会获选。议事会的费用一切由国家提供,保障平民能够参与政治。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5)

雅典的权力机构

雅典过去的行政长官为执政官,有9人,他们负责民政、军事和司法等。最初的执政官必须是贵族担任,为终身制,后来有了任期的限制。梭伦改革后,贵族垄断执政官的现象被打破,工商业阶层也可以担任执政官。克利斯提尼上台之初规定规定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出,后来由议事会选出候选人,最后经过抽签选出。这让平民也有了担任执政官的机会。

在克利斯提尼晚期,又设置了十将军委员会,由每个部落选举一名将军,十将军又抽签选取以为首席将军。十将军委员会的产生分化了执政官的军事权,使得国家最高执行机构产生了内外分工。将军一职按公民自费服役的传统,不仅没有薪饷,还要自己出资装备。因此,只能够是家产丰富的人才能够胜任。将军一职只能选举产生,不能抽签选出,并且可以连选连任。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6)


雅典国家机构的权力大多数都呈现下移的趋势,贵族的权力垄断不断减少,工商业阶层获得更多的权益,平民也能够参与政治。但是雅典的国家机器始终还是维护上层人的利益,这些上层人包括贵族和上层的工商业者。十将军委员会的设置,就是在国家权力总体下移的同时,又能够保障上层人的基本权益。

三,陶片放逐法的推行:防止僭主的手段

古希腊城邦的政体大致出现了三种模式,分别是贵族政治、民主政治和僭主政治。其中僭主政治往往是城邦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体制,这是僭主(野心家、独裁者)利用平民的支持压制贵族所建立的政治模式。僭主模式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对民主的发展做出来了贡献,但是它在根本上也是威胁民主政治和公民利益的。在雅典历史上,就曾经出现了庇西特拉图的僭主统治。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7)

克利斯提尼时代就是仅承庇西特拉图僭主统治之后,对僭主的危害的认识是十分的清楚。为了防范雅典再次出现僭主,克利斯提尼实行了“陶片放逐法”。简单来说,就是公民将自认为会威胁城邦利益的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进行了投票。当投票票数达到了6000以上,就是有效的投票,其中的票最多的人就会被流放出雅典10年,当然城邦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随时召回被流放者。流放期间,其财产得到城邦的保护。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8)

陶片放逐法的出台,有利于打击野心家政客,也有利于约束官员的行为,这是对民主制度的一种保障。该法主要是针对庇西特拉图的后代,因此在克利斯提尼时期也并未真正实施。希波战争后,陶片放逐法才开始正式实行,直到前417年才废除。在此期间,共有10人被放逐。

陶片放逐法也有很大的缺陷。因为其投票权属于全体公民,因此很大程度上受到公民情绪的影响,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许多的公民目不识丁,他们对官员的优劣也不清楚,因此在投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改法甚至沦为政治家排除异己的工具,反而会威胁民主制度。因此,陶片放逐法的使用也不会频繁。前417年,平民派的代表海柏波拉斯被流放,在海外遭到了贵族派的暗杀,此后平民认为陶片放逐法不过是一个闹剧,因此废除了该法。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9)


结语

之所以认为克利斯提尼改革让雅典民主正式形成,其原因就是他的改革让平民能够参与国家政治,而之前的梭伦仅仅是让工商业阶层能够参与政治。当然,时代的局限下,他的改革必然有许多的不足,例如妇女、奴隶是没有公民权的。对于这一点,小编认为,我们不能超越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苛刻要求古人,他的改革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做到了最好。克利斯提尼之后,雅典的民主还在持续的发展,在希波战争后达到了顶峰。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有哪几个阶级(克利斯提尼改革)(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