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幼儿启蒙(学而思培优这支科普动画团队)

旌鑫“人物动作幅度可以更大一点”“背景还不够具有代表性”……在北京的一栋写字楼里,键盘声夹杂着低沉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这是周亮和伙伴们一周最紧张、忙碌的时刻,他们正在赶制最新一期动画片,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学而思幼儿启蒙?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而思幼儿启蒙(学而思培优这支科普动画团队)

学而思幼儿启蒙

旌鑫

“人物动作幅度可以更大一点”“背景还不够具有代表性”……在北京的一栋写字楼里,键盘声夹杂着低沉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这是周亮和伙伴们一周最紧张、忙碌的时刻,他们正在赶制最新一期动画片。

几乎每个人的电脑屏幕中,都有一颗蓝白相间、外形酷似机器人的“蛋”。这是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培优出品的趣味科普动画《礼花蛋》中的主角——蛋君。周亮是《礼花蛋》的总导演,也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

自从2013年推出后,《礼花蛋》通常在学而思培优线下课堂的课间播出。片中的蛋君兼具智慧与幽默,能把知识讲得通俗又有趣,一登场便获得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老师,课间能看礼花蛋吗?”这成了许多老师一进教室就逃不过的问题。

(图:小朋友们在教室看《礼花蛋》的场景)

找选题的“黄金矿工”

“礼花”其实是“理化”的谐音。早期的《礼花蛋》内容正如其名,围绕数学等学科知识展开创作,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孩子们解释知识点。

“最开始是从理科知识点挖掘相关的生活现象及历史人物轶事,再慢慢延展到了人文社科领域。”《礼花蛋》编剧胡潺说。他的桌子上放了一本数学思维训练书,他另一个身份是学而思培优的数学老师。课上,他是为孩子们答疑解惑的能手;课下,他和另一位编剧李珊冰当起了选题的“黄金矿工”。

从数字的起源、光的折射到世界读书日、五星红旗的故事……礼花蛋如今已经升级成一只“百科全书式蛋”。

虽然选题范围变广,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动画形式呈现。去年有段时间,周亮否决了胡潺许多选题,理由是“动画片需要有冲突,有故事,单靠知识是不够的”。临近交选题期限时,胡潺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内容,他恨不得在所有东西上找感觉,“看到任何东西都会与选题联系起来。坐在桌子旁,想到正方形的选题;喝着水,想到液体的选题,大脑简直失控了”。

那段像无头苍蝇一样寻找选题的日子,至今让胡潺记忆深刻。他试着在讲课时融入自己的想法,来检验孩子的兴趣所在。他慢慢发现,现在的孩子都懂的知识其实不少,“只有出发点奇特、贴近孩子生活,才能让孩子真正与动画片产生情感联系”。

为了让“蛋君”更加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去年冬天,他们追热点做了一期《你不爱穿的秋裤,到底是怎么来的》,讲述秋裤的历史往事。“秋裤”话题一播出就引发众多粉丝的共鸣。许多孩子在礼花蛋公众号留言,告诉礼花蛋自己喜爱的穿衣风格,倾诉与父母搭配观念发生冲突的烦恼。“秋cool在我们小区人手一条,不穿就是不潮。”“我最不喜欢穿秋衣,但妈妈还给我买橘粉色的秋衣,告诉我现在的男孩都穿这个。我不信!”这片小小的留言区,成了孩子们抒发内心的“树洞”。

因为一头牛,钻了牛角尖

编剧团队的剧本一出炉,重任就落在了王磊身上。他是礼花蛋的角色设计师,面对剧本中个性各异的角色,都要用视觉手段表现出来。

勾勒线条、擦除、再下笔……这是王磊工作中的常态。在脑海里构思形象的同时,他手里的笔也得动起来。有时他设计的动画形象并不复杂,但线条的虚实、深浅,都要不断打磨,才能让视觉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在与压感笔进行了无数次“亲密接触”后,他的数位板上出现了不少磨损的痕迹。

(图:《礼花蛋》动画人物全家福)

从2013年加入礼花蛋团队以来,王磊参与了《礼花蛋》从诞生到改版的全过程,团队其他成员都称他是“蛋君”的老父亲。王磊回忆,早期的《礼花蛋》的主要观众是中学生,当时礼花蛋的形象是一个“有点聪明,又带着中二气息”的捣蛋鬼,喜欢叉着腰坏笑。

后来,随着《礼花蛋》的观众群体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拓宽,许多小学生也成为了它的粉丝。礼花蛋也因需而变,由黄色变成以蓝、白为主色调,颜色更加柔和。它的眼睛也不断放大,脸上还添了一抹红晕,整体形象变得更活泼、温暖。“其实造型、着装、神态、配饰,都能体现角色的个性。”王磊说。

王磊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设计了多少个动画角色,但每一个角色的诞生都不容易。这个看起来爽朗豁达的东北汉子,有时也会为一个动画形象钻牛角尖。

去年,《礼花蛋》需要推出一个全新主题的科普动画,原本的日常科普系列也需要同期更新,设计人物形象的重任都落在王磊头上。“科普动画几乎每期都需要设计新的动画形象,不像普通的动画片有固定的角色。”王磊刚接到任务时有些崩溃。

虽然工作强度变大,王磊还是坚持走自己的“完美主义”路线。有一次,他需要设计一头牛。然而,在性格、形象、色彩等方面琢磨半天,还是没有画出满意的模样。腿还能不能再长点?造型能不能再好玩点?配饰有什么意义?那段时间,王磊每天都在和内心另一个自己对抗。

一边深陷创作泥潭,一边即将走到最后的交稿日,王磊的压抑情绪到达了极点。他偶然一次照镜子时发现自己出现了斑秃症状,“就这儿,掉了三大块头发。我这人吧,原来还挺注意个人形象的。”说起去年的状态,他下意识指了指后脑勺,调侃着自己。

在礼花蛋团队,每个人的工作看似单一,实际上非常耗费脑细胞。角色设计师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才能彰显角色的独特魅力;分镜师的角色相当于副导演,需要天马行空,将文字转化成静态的画面;原画师根据分镜稿的指示,按照角色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去设计动作,每一个动作的幅度大小都得谨慎思考;动画师让画面动起来的同时,还要保证动作流畅、人物不变形。直到最后一环,配音师也得灵活往里面加入幽默的段子,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小到人物奔跑时的动作,大到整个剧本内容框架,导演周亮对每一个细节都会严格把关。

当时周亮对团队的标准也在不断变高,这让王磊又多了几重考验。“如果每次作品都可以轻松通过,就不会有进步,孩子们也不会喜欢平淡无奇的礼花蛋。”周亮说。王磊有着同样的担心,“崩溃几次后,还是得全心投入创作,我怕我画得不好,孩子们就不喜欢‘蛋君’了”。

小观众的认可度一直是礼花蛋团队创作的重要标准。在《礼花蛋》最新推出的二十四节气系列视频中,出现了一些偏二次元的节气人物。“现在小学生接触的东西完全不同了,他们会更喜欢潮流一些的人物。所以我们也不断在调整,把人物画成孩子们喜欢看的样子。”王磊说。

二月为什么这么短

2017年,周亮加入礼花蛋团队。当时的他被蛋的寓意吸引了,“蛋不仅能孕育生命,还能孕育出丰富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支团队一直在寻找孩子们的喜好和笑点,再巧妙地将笑点融入知识中,希望孩子们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为此,他们经常到线下课堂去做调研,了解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类型。周亮一有空就陪着儿子看动画片,说是陪孩子,实际是在观察孩子,“我就等他在啥时候笑”。

但光有幽默的剧情、有趣的知识,周亮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奥特曼给了周亮灵感。“它影响了几代孩子,至今还很火。因为奥特曼身上正义、勇敢的品质,在每一个时代都是通用的。”他认为,礼花蛋也应该给孩子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精神力量。

礼花蛋团队后来制作了一期名为《二月为什么这么短》的科普动画片,用巧妙的方式讲述“二月”只有28天的原因。主人公“二月”因为只有28天,在12个月份中显得格格不入,只能“默默流泪”。然而,在故事的结尾,“蛋君”却跑过来安慰“二月”:“其实你并不惨,反而还有点幸运,因为只有你是与众不同的,你可能就是那朵不一样的烟火。”

在礼花蛋团队成员眼中,每个孩子都是极富想象力的个体,他们会把动画人物想象成自己的化身,渴望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自信与勇气。“我们想借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他们的独特价值。”周亮说。

(图:《二月为什么这么短》画面内容)

胡潺在写剧本时,会尽量避免硬煽情、说教的叙事方式,他会在比较轻松的故事氛围下传达教育理念。“现在的孩子也比较有个性,仅靠单调的说教是行不通的。”他说。

曾经有一位家长告诉周亮,自己的女儿在追《礼花蛋》动画的时候,成了“蛋君二号”。“她每天都跑过来给我讲里面的小知识,好多知识我都不知道”,这位家长说。在周亮看来,孩子们在给大人讲故事时,能收获一种荣耀感,这种荣耀感正是自信的来源,“比别人多知道一点点,这就是一种荣耀感,而‘蛋君’能帮他们塑造荣耀感”。

从2013年诞生到现在,《礼花蛋》迎来又送走一批批学而思培优的小学员。“自信是第一步,陪伴是每一步”是礼花蛋团队的创作理念,周亮对《礼花蛋》的定位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许多小学员会在礼花蛋官方账号下留言,分享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故事,周亮有空也会陪着他们聊天。说起小粉丝,他显得很兴奋,“我们虽然在‘蛋君’的背后,但也想做孩子们的朋友,陪着他们一起长大”。

(编辑 张明富)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