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初中部编版语文纯干货知识点)

教材:初中部编版

试卷结构:考试满分150分,时长120分钟。中考按地级市出题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初中部编版语文纯干货知识点)(1)

记叙文阅读技巧(适用于七到九年级)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 (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 (7)以题目为线 (8)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做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a. 肖像描写

b. 外貌描写

c. 神态描写

d. 动作描写

e. 语言(对话)描写

f. 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a. 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b. 推动情节发展;

c. 渲染气氛;

d.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e. 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2)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

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四.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1、关键句是指:主旨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句和过渡句。

2、作用:

A、从结构上:

承上启下的句子:

a. 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b. 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c. 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5、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

6、对文章进行赏析。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六、文章的结构

1、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

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

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七、语言上

1、题型:

(1)词语选用:

方法:

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

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找;

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5)对文章语言特色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见语言特色)

八、写作手法及作用

1、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九、给文段拟标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一、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中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二、概括层意、段意、层意、中心。

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中心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附1: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附2语言特色

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2、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附3、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一切记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一篇记叙文的目的。

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⑴“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以哪个为主。

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⑶“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术方式”,即辨析所读文章中是否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被叙或追叙等叙述方法。

⑸“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

⑹“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适用于八到九年级)

一、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四、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说明文重要题型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望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议论文常考知识点(适用于九年级)

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四、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议论文阅读重要题型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古诗词鉴赏(适用于七到九年级)

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

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古诗词鉴赏重要题型

一、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

(3)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4)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5)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6)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

(7)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8)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现怎样的主旨)?

【答题思路】

(1)先考虑修辞;

(2)然后描写手法或抒情手法

(3)最后篇章结构。

注意:

(1)写景诗的特点基本上离不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基本上从这第一、二个方面考虑就够用了

【答题步骤】

第一步:点明手法

第二步:结合全诗分析是如何体现这种手法的。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主旨或者情感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或感情效果

2.“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

①请简要赏析本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②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③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

二、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

“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式: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

②指出运用的手法。

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三、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答题方式:

①描写了……生活(景物)。

②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的情感(感叹)。

③表达了……感情。

——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四、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方式:

①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②概括特点。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关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附:

初中学业考试说明

语 文

Ⅰ.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市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6.鼓励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7.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语文教材确定。考题为一套,后附样题仅供参考,如有改动,以中考题为准。

(一)积累

1.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能从笔画、结构以及内涵等方面初步感受书法之美。

2.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恰当运用词语(包括成语)。

4.了解基本的古代文化学识。

5.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6.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能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二)阅读

古诗文阅读

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5.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6.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

7.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

现代文阅读

1.能运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2.能运用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3.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本之外的与课文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4.能理解关键词语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

5.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6.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7. 能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8. 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出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个性理解。

9.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三)应用

1.能够辨析并修改常用应用文在格式、语法、表述、标点等方面的问题。

2.能够根据具体语言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4.能够根据材料要求设计语文活动内容。

5.能综合运用课内外材料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四)写作

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能正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表达的内容和中心,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流畅,有文采。

3.观点正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价值取向合理。

4.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5.提倡有个性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考试要求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由市统一命题。试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初中部编版语文纯干货知识点)(2)

初高衔接要求

题型、内容和难度等向高考靠拢。

重视语法学习。

拓展阅读视野。

强化写作能力。

Ⅲ.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

(二)内容结构

积累:28分 、 阅读:52分、应用:10分、写作:60分。

(三)难度结构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5:3:2。

Ⅴ.样题

一、积累(28分)

1.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 )(3分)

A. 蝉蜕(tuì) 匿名 重蹈覆辙(fù) 藏污纳垢

B. 造诣(yì) 脉搏 拐弯抹角(mò) 言辞犀利

C. 匀称(chén) 貂皮 卷帙浩繁(zhì) 粗制烂造

D. 唱和(hè) 玷污 日薄西山(báo) 走投无路

2.下面横线上可以恰当衔接的句子是( )(3分)

社会是由大众构成的,可能有的人不如你优秀,有的人不像你那么上进好强,但是你又离不开他们,你要同他们协作,就要放慢自己的脚步,让别人能够跟得上你,工作往往就是在妥协和博弈当中完成的,这就是和光同尘的精髓,

A.就像打排球,你能力强可以打主攻,但是总要有人配合你,要有人给你传球吧。

B.就像弹钢琴,要手脚并用,合理分配,均能照顾。

C.就像打乒乓球,你来我往,多打几个球,对手几斤几两,就摸清楚了。

D.就像长距离游泳比赛,不看你前面多快多好,关键是了解对手,分配好体力,掌握好节奏,最终先触壁的才是胜利者。

3.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明每年植树节都要种下一棵树,现在,他家附近都是他亲手种下的桑梓。

B .徜徉于春光明媚的桃园,鲜艳的花朵绽放枝头,游人仿佛看到了桃李满天下的丰收景象。

C.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D.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B.“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平民,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庶民、黎庶、殿下、白身、氓等。

C.“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5.默写。(8分)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分)

(3)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2分)

(4)苏轼《少年游·润州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这首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请写出一句,相关原诗:

6. 名著阅读(8分)

(1)有一首写孙悟空的打油诗,请根据诗的内容概括出三个其相关的故事:

石破天惊出神猴,上天入地不犯愁。

龙宫获得海神针,如意金箍胜敌酋。

偷吃蟠桃盗仙丹,王母老君视为仇。

护师取经成正果,斗战胜佛获自由。

(2)《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主人公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书中有两个女人对他的生活和性格产生过重要影响,一个是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的 ,另一个是温柔善良却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3)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 ,请写出他的两部代表作品

二、阅读(5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 题。

(一)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①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②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注】①景祐三年(1036),王安石随父到汴京,曾游西太一宫;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神宗之召,赴京任翰林学士,重游此地。此时已48岁。②陂:池塘。

7. 这首诗的体裁是 ,所押的韵是 ,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物。(3分)

8.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中“绿暗”“红酣”炼字巧妙,请进行赏析。(3分)

9.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10.下列加点字与“天雨”中的“雨”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3分)

A.驴不胜怒,蹄之 B.策之不以其道 C.吾射不亦精乎 D.军霸上

11. “魏于是乎始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3分)

 (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12.下面句中与“去国怀乡”中的“国”意义是( ) (3分)

A.国家 B.国都 C. 地方 D.人民

13.翻译下面句子。(3分)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3分)

15.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简要概括。(3分)

(四)功夫茶

茶是我们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惟茶是尚。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潮嘉风月记》记载,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有如玩具。更有小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功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知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沸水之温度方合标准。

举小盅而饮之,若饮罢径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这茶最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是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 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雪水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由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工夫哉。

16.功夫茶可见哪些“功夫”?( 3分)

17.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五) 一只叫“忘”的猫

中国青年作家报 | 蓝钥匙 2019年01月24日

(1)她叫“忘”,是一位猫小姐。

(2)她忘记了从哪里出生,忘记了妈妈的模样,忘记了《猫的生存守则》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没错,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记住。

(3)猫小姐甚至忘记了季节。比如一般的猫会在秋天来临的时候选择一处安静、温暖最好能够抵挡风雨的住所。而她却独独喜欢在漫天飘落的黄桷叶里沿着崎岖不平的马路牙子走着一字步。

(4)“家”,她感觉哪里都可以是。不,她也忘记了什么是“家”。她只屈从于身体的本能反应。

(5)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她知道自己该吃东西了;正午阳光最好的时候,她会感觉到困倦,不管在哪里,她会立马眯缝着蓝宝石般的眼睛睡倒在烘烤的暖洋洋的地面上。

(6)当夜晚的冷风穿过她白色婚纱样洁白的毛发,她会偷偷跟踪一群夜游的老鼠,看看它们会在哪里取暖。猫小姐不知道老鼠是可以用来吃的,她当然也不知道他们是老鼠。在她的眼里,这群小生灵是可爱的小萝莉:身材修长,小鼻子、小眼睛、小手都精致无比,还有那条灵动的细长尾巴。

(7)老鼠们开始从害怕到慢慢习惯有她跟着他们在夜晚到处溜达。“叫‘忘’的猫又来了。”新来的老鼠有时候会说,语气就像介绍一位远房的亲戚。不过猫小姐听不懂老鼠们的语言。她心里想的确是:“好美丽的声音呀!”

(8)“忘”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她曾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追逐一阵风。风先是挠了挠她的耳朵,又推了大树一把,然后在城市里挤来挤去,最后跑到城郊的一座大山上躲了几天。猫小姐不依不饶直到在山顶一棵大松树下找到正在睡午觉的风才罢休。

(9)猫小姐还想得到天上那些一闪一闪的星星。当然,她以为那些星星和城市里的路灯并没有分别:白天熄灭,晚上发光。她爬上过路灯,用手摸过灯圆润润、热乎乎的小脸。但是猫小姐感觉天上那些星星发出的光跟路灯又不一样。

(10)于是,她爬到最高的树梢,最高的铁塔,最高的山顶……可星星们好像和“忘”是磁铁的同极,总是同她保持亘古不变的距离。这个时候猫小姐会有一丝失落。幸运的是,她很快就忘记了“失落”的滋味。

(11)第二天晚上,又会兴冲冲地爬上最高的树梢,最高的铁塔,最高的山顶……

(12)在一个冬日的夜晚,花草树木都冻得瑟瑟发抖。猫小姐的影子长长地铺在阴凉的马路上。这样的寒夜,连老鼠们都宁肯饿着肚子不愿意出门。当她从一个巨大黑黝黝的小山样的影子下走过的时候,一阵暖洋洋的气息让她停了下来。对温暖的渴望,让她不由得靠近眼前的庞然大物。

(13)猫小姐只是忘记了,其实她每天都会见到他们。他们锁好货车离开了,但此刻发动机仍有余温,还在不停散发着热量。

(14)猫小姐好冷,她蜷缩着身体依靠在货车前轮的内侧。这里的地面没那么冰冷,轮胎上还沾着一些远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这是她喜欢的味道。

(15)躺在汽车温暖的怀抱,她内心舒畅惬意,忍不住“喵喵、喵喵”地叫了两声,然后打起了瞌睡。她梦见一位美丽的和她一模一样的猫,当然她不知道那是猫;她梦见了一条火红色的大金鱼,脖子上还戴着闪闪亮亮的星星项链,当然她不知道那是金鱼;她还梦见了那群总是窃窃私语的老鼠,当然她也不知道那是老鼠……

(16)猫小姐很久没有这么舒服地睡上一觉了。所有的星星都和路灯一起熄灭的时候,她还没有从那些新鲜的梦境中苏醒。

(17)清晨,货车开走的时候轮胎稍微颠簸了一下,像遇上一个不合时宜出现的石头。睡梦中的“忘”还保持着微笑甜甜的样子。她的身体被急剧地拉扯,梦境中的一切变成了白纸上一个模糊的黑点。猫小姐拼命地想挣扎着起身,可她感觉不到也不能使唤她的身体。她忘记了一切,可忘记不掉身体上的痛疼。

(18)城市已经完全苏醒。“忘”的身边驶过一辆又一辆汽车,她不想躲,也躲不开。很快,有一些人陆续来到了她的身旁。猫小姐每天见得最多的就是走来走去的“人”。在她眼里,“人”只是五颜六色、会移动的树木或者小草、小花而已。换做平时,她早就敏捷地闪入背街小巷。

(19)“忘”又想睡觉了。她很奇怪为什么刚刚醒来却困得难受,困得生疼。

(20)“天怎么突然变黑了。”猫小姐想,再好好睡一觉吧。在猫小姐眼前的一切彻底陷入昏暗以前,她被轻轻地抱了起来。抱着她的是一个穿着灰色毛衣,淡蓝色长裙的女孩。女孩用自己浅黄色的围巾包裹着猫的身体,把她靠在自己的胸口,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

(21)“动物医院,”女孩冲司机说,“麻烦你快点呦!”

(22)猫小姐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她只知道女孩的身上很暖和,毛衣上有阳光的味道,好像“家”。

(23)或许,她会忘记这一切。可又有什么关系,毕竟她是一只叫“忘”的猫呀。

18、第(2)段与(3)-(7)段有什么关系?(3分)

19、她与天敌是怎样的关系?(3分)

20、(8)-(11)段写了什么?(3分)

21、写的是只叫“忘”的猫,也写的是叫“忘”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22、读了本文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三、应用(10分)

23.从下面这则收条中找出三处错误并改正。(3分)

24.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假如你参与学校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语录】下面不是表现家国情怀的语句是( ) (2分)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名片】请在杜甫、岳飞、范仲淹、邓嫁先中任选一位爱国名人,为其制作一张文化名片。(3分)

【心声】下面是一首小诗,请根据诗文内容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家国情怀

情深似海

在拼搏中燃烧

没有家

我是无翅的小鸟

没有国

四、写作(60分)

题目:《静夜思》

要求:

1.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学校。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初中部编版语文纯干货知识点)(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