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鼬精美图(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集美貌与运动速度于一身的人类之友——黄鼬。

黄鼬精美图(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说黄鼬漂亮,应该没人反对吧

黄鼬有着小小的头,尖尖的嘴,细长的身材,四肢短小,身体呈完美的流线型。那双如豆的小眼睛,骨碌骨碌地转,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擅长钻各种缝隙洞穴,体型上的优势让黄鼬容易进入鼠类藏身的洞穴中,追踪捕食鼠类,故得俗名“黄鼠狼”。

因黄鼬奔跑速度极快,与人类相遇时,一般他们只能看到类似一条黄带飘过,因此鲜有人认真观察过黄鼬的美貌。

色如其名,黄鼬有一身橙黄色或淡黄色毛皮,腹部颜色较浅,颌、面部为浅褐色,唇部、鼻子周围及下颊是白色。体毛因不同地方、季节有深浅变化,夏毛颜色较深,冬季尾毛长而蓬松。

雄体比雌体明显大,雄性成体体重700克,雌性约500克。

黄鼬喜爱怎样的生态环境?

在野外,黄鼬在森林、河谷、平原、丘陵等多种环境里都能生存。有很强的适应力,甚至是房屋的缝隙、树木的洞穴都能成为黄鼬栖身巢穴。

黄鼬平时栖居在乱石堆和倒木下,仅在繁殖和冬季才有较固定的洞穴。常捕杀远超过其食量的小动物,偶尔伤害家禽。春季发情,孕期30至40天,每胎多5至6仔,偶有产10仔以上的情况。

黄鼬虽分布广泛,但因人类恶意偷捕、放置灭鼠药等,一度数量锐减。不过,留心观察能发现,它其实还在我们身边,请珍惜这些人类之友,让子孙后代也能和它们友好相处。

黄鼬精美图(秘境之眼人类之友)(2)

为啥说“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民间普遍认为,黄鼬是“偷鸡贼”,有很多和黄鼠狼偷鸡有关的谚语: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黄鼠狼给鸡笑脸——没安好心;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

将“偷鸡贼”恶名加在黄鼬头上,是不恰当的。黄鼬的确能捕食家鸡,但它们捕捉的多是雏鸡或亚成体,捕食成年母鸡已很费劲,如果对上公鸡,弄不好还会被反杀。所以,黄鼬只有在陷入极度饥饿的困境时,才会选择铤而走险。

黄鼬与刺猬的爱恨情仇

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对黄鼬有细致描述:“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赤,其气极臊臭。”

民间有传说认为,黄鼬会借助臭气来杀刺猬。刺猬浑身是刺,蜷缩成一个球,这令很多食肉动物无从下口,但黄鼬会翻动刺猬找到“球”表面的小缝,把臭气喷进去。刺猬被熏晕,就会打开刺球,黄鼬就可撕咬没有刺保护的部分,将其吃掉。

不过在现实中,大多数时间,黄鼬和刺猬相遇,双方仅仅是对视一下,就各自走开,各忙各的去了。黄鼬也许能捕食刺猬,但不到实在饿得不行的境地,黄鼬也不会去找这个满身是刺的家伙的麻烦。

明天,我们一起认识黄鼬的“冤家”——刺猬。

策划统筹:王晓映 任松筠

采写:刘春

美编:曹家瑞

摄影: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供图 邹维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