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下葬三天民间叫伏丧要怎么做(丧葬礼仪不报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丧葬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丧葬中的很多礼仪,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记得去年的时候,我的一个姨夫去世,我从别的亲戚那里得到消息,急忙去告诉我父亲,并告诉我父亲我马上就过去。姨夫家在邻村,作为不远的亲戚,平时我们两家走动很近。

老人下葬三天民间叫伏丧要怎么做(丧葬礼仪不报丧)(1)

我父亲和我姨夫平时关系也很不错,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早先时候还一起做过买卖。平时我姨夫来我们家串门,或是我父亲去我姨夫家串门,双方都是无比客气,热情招待。

在我马上要离开的时候,不料我父亲说道,“你现在不能去”。我能听得出来,父亲声音发颤,我姨夫死了,他也很伤心。

我旋即就很纳闷,本来我们两家关系走得近,父亲为啥不让我去呢?

没等我问,父亲便说道,“你没听说过不报丧,不吊孝吗?”

别看我四十多岁的人了,这个还是第一次听说。父亲今年七十岁,小的时候读过几年书,但也没读出啥名堂,不过他对一些老道理懂得却不少。在我心里,有时候就是封建、迷信、老套。

不但父亲这样说,就是刚进来串门的四叔也这样说。

他们说到的其实是一种丧葬礼仪。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的礼仪并不是完全相同,不过大同小异。

“不报丧,不吊孝”指的就是去世的人家必须要派人亲自来告诉亲戚。这个派出来的人,一般都是死者的家属,或是死者家族里面的人。一般都是在五服之内的人。在有些地方也称之为“送信”其实就是报丧。

老人下葬三天民间叫伏丧要怎么做(丧葬礼仪不报丧)(2)

没有人来报丧,即使知道了亲戚家有人去世的消息,也不会去的。就权当是不知道。因为这是一种礼仪的问题,有人去世的家里没有礼貌在先,亲戚不去吊孝属于正常。

所谓吊孝,就是拿着烧纸、纸钱之类的到死者家,给死者磕头,有的时候还需要哭上几声。

“不烧纸钱,不谢孝”指的是前来吊孝的人,要烧纸磕头的,如果没带纸钱,没有磕头(或是鞠躬)这就属于没有礼貌的行为。吊孝的人没有礼貌,那作为死者的家属也就没必要有礼貌了,所谓礼尚往来。这时候死者的家属就可以不谢孝。

谢孝,顾名思义,就是感谢、答谢前来吊孝的人。如何感谢,一般都是给前来吊孝的人磕头。在民间如果有人家死了人,儿女们通常都会见人矮半截,膝盖当脚的。

老人下葬三天民间叫伏丧要怎么做(丧葬礼仪不报丧)(3)

“不报丧,不吊孝,不烧纸钱,不谢孝”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礼仪,规矩。这其实是在告诫人们,人与人之间要讲究礼貌。如果失去了礼貌之类的东西,那我们的民族也就不是礼仪之邦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老一辈的很多礼仪慢慢被人所淡化。比如报丧吊孝这类事情,有时候只是通过手机打个电话而已。现在的年轻人对老祖宗留下来的礼仪知道得少,需要尽量多学习。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各种优良文化传统发扬下去。(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