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当趁人之美(君子不但不可以)

说起君子,先看《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定义,毕竟孔子的发言最权威:

君子当趁人之美(君子不但不可以)(1)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品德是怎样的?君子遵循的是大义,是正气。心胸豁达,正气凛然,顾全大局,这是君子美德。小人懂什么是大义正气吗?小人只晓得“利”,利指利益,小人利字当头,鼠目寸光,利己主义,为一己之私全然不管大局大义!孔子简单几个字,把君子和小人刻画的清晰形象!君子就一清二白风清月白白的吃糠咽菜吗?不是,《论语》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道!懂吗?君子即便搞钱,那也是从“道”出发。这个“道”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汉字中意思最广、最能挖掘人类想象、最抽象、最具哲学意义的字,就是“道”这个字。君子的“道”,是胸怀天下,悲天悯人,遵循法治法规,心有大义,以大局为重。

君子当趁人之美(君子不但不可以)(2)

君子要站到普通人看不见的高度看世界。君子有九思,要四不,君子还得“如兰”,品高质洁;君子还要通晓“六艺”,做学霸,做智多星;君子得“仁”,君子要“贤”。把自己修炼成“君子”,如高岭之花让人仰望,真的不好做到啊,跟修仙也差不多了。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人格,但是这个理想化人格让读书人很羡慕,很仰望,不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地往“君子”这个高度靠拢。不得不说,“君子”这个人格标准,成了一个人品质修炼的一种准则和境界,成为做人做事的道德模板。因为有了这个模板,才有是非之分,才能辩得忠奸善恶。

君子当趁人之美(君子不但不可以)(3)

君子因为道德高尚,所以“不夺人所好”,还要有“成人之美”的胸襟气度。其实,最先出现的是《论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这样解释的:君子要助人成就善事,不助人成就恶事,小人作为君子的陪衬,或反面教材,跟君子的作为都是相反的。“君子成人之美”的意思用了2000多年,稍有些歧义,可这样解释:君子有成全别人的品格。成全别人就是要让别人满意,让别人圆满,让别人高兴,让别人不吃亏。那么这样解释下来,可不得了了,成全别人不就委屈自己了吗?但《论语》用到现在就这么不讲理,要想当君子,就得委屈自己,就得委屈求全,才能考验你是否能合格的称得上“君子”。以前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现在随着社会发展,成了“君子常憋屈,小人常得意”!“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成了一些人做人的座右铭!

“君子不夺人所好”出现的就晚了,这可不是“子曰”,这是出自后人的作品中。在《论语》以后,各朝各代的文人在孔子塑造的君子理想人格上,更加精雕细琢,誓让君子十全十美,臻与完美,对君子品格标准又做出了许多补充。君子不好做,但读书人、政客、有名望的人又为了形象光辉灿烂,不得不攀登“君子”的高峰进行修炼。做君子太难了,不亚于修仙,所以投机取巧的人就假装“君子”,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玩儿双标狗的伎俩,被称为“伪君子”。

君子不但不可以“夺人所好”,还要“成人之美”,做一个君子不容易,做一个孔子用模具塑造出来的不识烟火的君子更难!历史前进到如今,抛弃孔子“君子”模具的束缚桎梏,我们还是要心中有大善、忠于祖国,忠于职守,忠人之事,在其位谋其政,上位者多忧民生,普通人修身齐家,做现代“君子”,也就是这样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