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提建议(生态环境问题一度成为我国民生之患和民心之痛)

生态环境保护提建议(生态环境问题一度成为我国民生之患和民心之痛)(1)

近日,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写了《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原创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面对挑战重重的国内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

从国内视角看,生态环境问题一度成为我国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旧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此外,我国还是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最为脆弱的国家之一,曾有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地区。此前的观测显示,我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华北与东北部分地区干旱化呈现加剧趋势,长江中下游、西南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频次与强度明显增多。2013年4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生态三问”:“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累积的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这并不表示它可以在我们的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识。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责任监审:肖华智

审核:冉彪 徐焱

编辑:周丹 邓莉

剪辑:贺兴梅 汪佳 郭羽

主播:王耀东 陈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