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扔掉一粒米很容易,但是大家知道吗?一粒米从播种到端上饭桌,需要3600个小时的阳光照射。

在我们扔掉一粒米的同时,在世界的另一些地方,有的人正在捡着残羹剩饭充饥,而有的人则连捡残羹剩饭的资格都没有。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

烦恼竟是个奢侈事

“姐姐,可以给我一口水喝吗?”

循着声音望过去,安吉看见了一个胳膊只有她两根手指粗细、个头仅仅到她膝盖骨位置的小孩子。

当机立断,安吉拿出背包里所有的水,都给了那个孩子。

咕咚咕咚,那个骨瘦如柴的孩子拿着安吉递过来的水一饮而尽,随后,两只纤细的胳膊紧紧抱着自己争取来的水源。

“这个孩子不吉利,你给他水,会倒大霉的。”

安吉转身,看见了一个额头上满是皱纹的老者,这话便是出自他的口中。

后来安吉得知,这个老者在当地是个生意人,而他又与当地的巫医交好。

安吉是一个背包客,工作期间攒了些积蓄,携三五好友,也算游遍了家乡周围大大小小的国家,这一次她打算独自前往非洲。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2)

这个本着体验热带风情的丹麦女孩在出行前整理好了一切行装,防晒衣、定妆喷雾、墨镜、还有几身可以拍出来好看照片的衣服……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她去看望了爸爸妈妈,之后便抵达了机场。

拿着手中提前两周就瞄好的特价机票,带上眼罩,在飞机上小睡一会,梦里尽是对非洲之行的期待。

人们常说,命运对人的一生的安排已经十有八九,我们能够做的仅有一二。

此刻的她不知道的是——命运之手已然将她推向了非洲这片土地。而让她和这片土地产生连接的,则是一个被大家称作巫童的2岁小男孩。

后来,安吉给小男孩取名为希望。在遇到安吉之前,他没有姓名。

此刻,希望正在和周围的三五个孩子撕扯着安吉送来的水。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3)

“你是个不吉利的孩子,你凭什么喝水?”一个比希望略显高壮的孩子大声叫嚷道。

由于饥饿,希望抢不过其他孩子,只得将刚刚接受的水源拱手让人。

安吉看不下去,就帮助瘦小的男孩把水又拿了回来。随后,希望把安吉带到了一个垃圾站旁边。

正在安吉思考着希望为什么把她带到这里时,旁边的垃圾桶竟然移动了起来。

这一动可让安吉花容失色,随后,从垃圾箱里冒出了一个黝黑的脑袋。

安吉定眼一看,竟然是一个和希望差不多大的孩子,正在吃着垃圾里已经变质的食物。

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安吉知道,长期吃这种变质的食物会给健康带来不可逆的伤害,这些男孩一个个都将命不久矣。

于是就将行李箱里的饼干都拿出来分给他们。可谁知,那个从垃圾桶里捡食物的小男孩并没有马上接受,而是转头跑开了。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4)

这个男孩跑去了哪里呢?

随后,安吉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数十个骨瘦嶙峋的小男孩站在她的门前。

或许她记不得了他们的面孔,但是他们因为饥饿而突出的肋骨至今让她想起来仍旧动容。

安吉让这些小男孩在原地等待她,随即就知会了导游她要回旅店的消息。回到旅店,她拿来了所有的干粮。

心思细腻的安吉担心孩子们怕生,于是将一盒饼干递给了希望,让他给其他的孩子们分食饼干。

可谁知,希望拿过了这个精美的塑料盒子,先是在耳朵边晃荡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个盒子。

顿时,小麦粉混着巧克力的香味就将周围的孩子全都吸引过来了。

可以确定的是,在安吉到来之前,这些孩子连饼干是什么都不知道。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5)

从未来到过落后国家的安吉大吃一惊,原以为自己每日思考的房租、水电等问题就足够令人烦恼。

没想到,这些烦恼在歧视、饥饿和疾病面前根本就是奢侈。

饥饿之所,蛮荒之地

在安吉所生活的丹麦,虽然偶有听闻电视上的犯罪新闻,令人骇然,但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还是不成问题的。

发达国家和这里甚至可以称得上野蛮与文明的两相对比,安吉感到自己之前真的是自寻烦恼。

假如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国度,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民以食为天,在希望出生的肯尼亚,常年雨带不稳定,并且旱季持续高温、寸草不生。

人们进行耕作的时候不得不随着雨带进行迁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刀耕火种”。

在历代人总结出雨带大概的迁徙位置和迁徙时间之后,人们就会先一步举家搬迁,对原始的树木进行砍伐,烧毁,进而耕种。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6)

在没有农业科学技术可言的肯尼亚,当地的人们在一片土地丧失肥力之后,就开始寻找下一片可以给他们栽培农作物的土地。

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就会滋养什么样的文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这里的人们则在吃食上无所依靠。

2011年,希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母都为了这个新生命的来到而感到开心。

随后,他们请来了在当地颇具声望的巫师来看看这个孩子。

是的,巫医。听起来似乎和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这就是很多非洲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

早在500年前,非洲对于巫医的尊崇就开始了。提到巫医,可能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画面感。

在原始部落里的一个茅草屋里,一个脸上画着彩绘,眼睛如鹰一般敏锐的神秘男子,摆弄着木质桌子上的各种瓶瓶罐罐,然后凝视着远方……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7)

实际上,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对于某一个信仰的尊崇背后都会有根基深厚的利益链条。

对于巫医,完全可以类比中世纪欧洲的教会,以此来刺破它神秘的面纱。

在欧洲大陆受到教会阴霾笼罩的几百年间,教会的权力一直是高于王权的。

教堂之内,僧侣奸淫秽乱、无恶不作,却没有人敢说一句话。

在大革命和宗教改革发生之前,人们唯教会所是从。在非洲,和欧洲教会相似的就是巫医的存在。

人们不管是嫁娶、搬家、生病、死亡,都要问问巫医的意见。

通常,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的医生,会通过夸张患者的病情让病人去做检查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可是,即便是这种情况,对病人本身来讲,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巫医则不同,由他们判定为不吉利的孩子可能会遭受生命的威胁。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8)

在这块将巫医奉为神明的大陆上,和希望有相同经历的孩子数不胜数,珍妮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幸的孩子。

珍妮的父母是一对年轻夫妇,在珍妮诞生的当日,他们请来了部落里远近闻名的巫医来给孩子算运势。

随着巫医敲开了珍妮家的门,这个女孩的厄运就开始了。

“这个孩子会给你的家里带来不幸。”一个身披茅草斗篷的,手带指环的巫医说道。

紧接着他开始了打起了自己的生意算盘。

“你可以通过购买石灰水让孩子服用,来避免这场灾祸。如果她吐了出来,就说明这个孩子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吐出来,就说明这个孩子有问题。”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想让一个群体接受自己的理念,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说自己多么多么好,而是营造需求。

而营造需求的第一步就是贩卖焦虑。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9)

在非洲,当饥荒、疾病的焦虑与普罗大众所认可的巫术主流文化契合时,巫医的权威性和广大的信徒就此诞生。

珍妮的父母听到巫医的话之后战战兢兢,巫医是他们在这块贫瘠的大陆上唯一的信仰。

珍妮的父亲转过身,去烧火灶旁的一个瓷碗底拿出了刚发的薪水,那些钱本来是珍妮一家一周的生活费。

可是巫医却不管孩子的死活和珍妮一家生计的维持,他只管拿钱。

即便只有基本医学常识的人也知道,石灰水属于碱性,服用之后会灼烧我们的食道和胃肠,不慎服用后甚至需要前往医院催吐。

这还是针对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来讲的,而珍妮只是一个孩子。

在服用了石灰水之后,珍妮只感到腹中一阵刺痛,随后就在地上打滚。

“她这是邪灵附体!”话语刚落地,这名巫医就去珍妮家的小院子里捉了一只鸡,杀鸡放血。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0)

巫医一边口中念叨着什么咒语,一边将鸡血洒在珍妮周围的一圈。霎那间,屋子里充满了血腥味。

眼见着珍妮还没有把石灰水吐出来,巫医说道:“恐怕这个孩子要开颅了。”

为了逃避开颅的风险,巫医补充道:“脑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开颅需要孩子的至亲亲自进行。”

珍妮的母亲虽然很伤心,但还是照做了。

幸运的是,这名母亲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了,可是这在幼小的珍妮心里还是留下了阴影。

直到现在,珍妮头上的疤还是让人触目惊心。而发生在珍妮身上的这一切,每一个垃圾箱旁的孩子都经历过。

巫童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孩子们一边吃着安吉给的饼干,一边和安吉诉说着他们的故事,安吉听完之后瞬间就没了旅行了心情。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1)

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收养来到这片土地上初遇的男孩。

安吉在稍作考虑之后,就买了返回家乡的机票,临走前,她对希望说:“你要保护好自己,我准备好一切之后就回来接你。”

男孩看着她的眼睛,点了点头,紧缩的眉头稍稍舒展开了一些。

在安吉踏上返程之后,她先是在网络上查找了当地巫医文化的历史。

这些孩子凭什么就被认定为是不幸的呢?他们只是恰巧出生在那个国度而已。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于超自然现象有一种狂热,在他们眼里,巫医就是连接活着的人和死后的世界的神灵。

伴随着这种盲目的崇拜,无论人们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爱情、财富或者健康,他们都要去咨询巫医。

在巫医的口中,这些已然成为了他们财路的孩子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巫童”。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2)

在非洲那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孕育着古老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他们还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巫医、巫术……

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不逊色于毒品,巫童就是这条黑色产业链的牺牲品之一。

在乌干达,盛传着一种通过祭祀男孩使自己达到富有的说法,而且不乏许多狂热分子。

这一说法在民间的盛行,直接导致了很多男童莫名其妙的失踪。

在马拉维,对巫术的宣扬则更加离谱,当地的巫医声称白化病人肢体入药可以包治百病。

最开始,白化病人因为肤色异于常人而被称作“白鬼”,被认为是受到了诅咒的。

渐渐地,一些丧心病狂的商人试图在他们身上牟利,和巫医让孩子喝石灰水的伎俩如出一辙。

这桩买卖,由巫医向众人冠冕堂皇地宣布白化病人的躯体可以给人带来财富和健康作为开始,之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3)

曾经有新闻报道过关于白化病人的公开贩卖价格。

白化病人的一条手臂或者一条大腿就可以卖到20000元,卖掉一具完整的白化病人遗体就可以全款买一套单人公寓。

包治百病的巫医

实际上,非洲的巫医已经不再仅仅是非洲大陆上的问题,有许多来自异国他乡的探险家也对这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巫医文化感兴趣。

一个在网上疯传的视频就带我们见识了巫医文化。

两个来自英国的文化探险家专门来到了非洲,并且提前在网络上联系好了同样对巫医文化感兴趣的志愿者。

他们选择的国家是坦桑尼亚,这个曾经在2008年发生了50起白化病人凶杀案的国度。

在安排好一切之后,他们和志愿者汇合,共同前往当地最有名的宣称包治百病的巫医的办公场地。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4)

到达目的地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火盆,一个带着穆斯林样式帽子、穿着蓝色花布衬衫的黑人男子走过来向他们问好,手里还拿着一只死了的秃鹫。

巫医的院落里坐着一对年轻人,他们正围坐在火盆周围,吸着火盆旁边的烟。

这两个文化探险者,在来到这里之前就对巫医和秃鹫进行了详细的资料调查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60%的非洲人都相信巫学。巫医宣称自己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连接者,而秃鹫就是连接这两个世界的媒介。

秃鹫天生视觉敏锐,当地人认为使用秃鹫头粉就可以开天眼,预见未来。

实际上将秃鹫头粉和甘油火药混合,用火点燃就相当于吸食毒品,只是给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5)

随后这名志愿者向巫医说出了自己的病情,原来这名志愿者有着睡眠中途呼吸中止的困扰。

在前来寻找巫医之前,文化探险者对这名志愿者在睡眠期间的呼吸中止次数做出统计,发现他在一个晚上竟然中止了57次呼吸。

当巫医得知这个情况之后,起身走进房间里拿出了一个刀片。

声称要在这名志愿者的身上划开10处口子,每个伤口处要划4到5下,再敷上他特制的药。

一时间,志愿者和文化探险家感到惊讶。

这个刀片看起来已经被使用过了,而且并没有经过任何的消毒措施。

众所周知,非洲是一个深受艾滋病困扰的地方。

巫医知道这一点却仍然自行其道,并且照样受到当地人的尊崇,可见这里的人们对于巫医文化深深的臣服。

希望的传承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6)

无巧不成书,这个视频也被安吉刷到了,此时安吉心里想的是:绝不能再让这种落后的文化残害一个个无辜的孩子。

浏览着网页中的一张张天真面孔,再看到和他们孱弱身躯不相匹配的伤痕,安吉心里一阵心疼。

她翻箱倒柜找到了房屋的所有权证书,再从行李箱快速的整理出了自己的身份证件,随后在网页上公开了卖房子的信息。

她不仅要收养希望,还要好好的把他抚育成人。

在卖房子的主页上,安吉很快就收到了买家的关注,在房子成功转手之后,她即刻前往肯尼亚。

这次在航班上,她想的不再是拍好看的照片、打卡美食,而是有着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

在到达了肯尼亚之后,安吉第一时间前往希望的家里,男孩看到她,马上跑过来紧紧地拥抱安吉,他还记得她。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7)

随后,安吉开始和希望的父母商量收养希望的事宜,这对年轻父母对待希望就好像是一个烫手山芋,恨不得他早点消失在自己眼前。

安吉一边为这对父母的态度感到愤怒,同时也理解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巫医文化植根在非洲太久了。

这个局面或多或少令她感到无奈,她不是救世主,只是一个平凡人,她目前能够庇佑的只有希望。

在商议收养希望之后,她带着希望前往医院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

果然,由于长时间的饥饿,这个男孩的身体健康已经亮起了红灯,安吉又是心疼、又是紧张。

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有了一个开头,接下来的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

安吉看着希望,心里暗自给自己打气。在此之前,她并没有做妈妈的经历。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8)

“安吉,你火了!”朋友的一条消息此刻出现在安吉的手机屏幕上,紧随其后的是一篇文章的链接。

点开这个链接,安吉发现文章中第一张图片就是她当初喂水给希望的一幕。

回想起这段缘分的初遇,安吉心里不免动容。再点开链接下面的评论,发现人们纷纷对她的行为表示赞许。

安吉此刻脑中蹦出来一个主意,干脆趁热打铁,为希望争取到社会中更多的帮助,岂不是更好。

随后,安吉在她的社交账户上发出了希望陆陆续续的近况,从她和希望被报道开始,男孩的成长过程就牵动着亿万网民的心。

过了将近半年,当大家再打开安吉的主页时,令人欣慰的一幕出现了。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19)

曾经那个都是皮包骨的小男孩竟然脸上有肉了,看起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比之前好了不知多少,可见安吉照料的有多细心。

伴随着安吉和希望与日俱增的关注度,那些因为歧视而备受苦难的巫童们也走入了公众的视野。

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帮助这些孩子接受教育,其中有想要和安吉一样收养孩子的,也有想为孩子们捐赠衣裤、营养品的。

看着大家在评论区的讨论,安吉此时又生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成立救助站,由自己来负责这些孩子和爱心人士的对接工作。

人多力量大,既能满足大家帮助巫童的心愿,又能帮助孩子们脱离贫困和饥荒。

随着2022年国际非洲儿童日的到来,希望也度过了生命中的第11年,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开朗的大男孩了。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20)

在回答记者的采访中,他说道:“我将来也要像我的妈妈一样,帮助更多的小孩走出来。”

一个善行就像是一颗石子入湖,影响是周围的层层涟漪。男孩承诺,在未来一定会带给更多的非洲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希望。

看着男孩眼里的坚定,记者就知道他不会辜负这个名字。

结语

人们往往会在极度恐慌或者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才会求助于鬼神之说。

而想要彻底杜绝巫医染指无辜儿童,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

非洲大陆要想脱离这种落后的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普及全民教育。

循序渐进的让巫医这种落后的文化,逐渐被科学的、人性化的文化取代。

被丹麦记者收留小男孩(非洲2岁男童被当作巫童)(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