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生活方式(男人不学高加林)

梧桐正在读书:书评系列

今日共读:路遥《人生》

路遥的生活方式(男人不学高加林)(1)

插图:电影《人生》剧照

作品简介:

《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说,于1982年在《收获》杂志发表,曾经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是路遥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创作背景,讲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关于事业和爱情的选择悲剧。

路遥的生活方式(男人不学高加林)(2)

路遥的《人生》,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前半生的起伏,有关事业,也有关感情。

主人公高加林出生于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事业上有过两次坎儿。

一次是自己坐了三年的教师岗位被别人顶替,一次是因为被举报丢掉了县城里的记者身份。

有过高光,也经历过低谷,结果最后还是回到农村做了农民。

其实他本身并不差,之所以越走越差,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心态始终没有摆正,总想着急于求成。

明明自己没有过硬的背景,还总想和别的同学作对比,看到别人毕业后留在县城还觉得愤愤不平。

好不容易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却不懂得珍惜,反而好高骛远,在没有认清自己的前提下就想着往高处飞。

年轻的时候,可以不切实际,也可以有点理想,但这一切的前提一定得是以自己的真实状况为基础。

要不然,想要的越多,摔得就越惨。

路遥的生活方式(男人不学高加林)(3)

对比高加林事业上的挫折,他在感情中的挫败更让人印象深刻。

他不做老师之后,回到了村里种地,期间,一直暗恋他的巧珍见此情形,勇敢地告了白。

此时,事业上失意的高加林,感情上正得意。

在得到了去县城工作的机会以后,他又被另一个女孩追求,比起巧珍,这个名为黄亚萍的姑娘不仅有文化,家境还特别好。

一边是在农村里的旧爱,一边是在县城里的新欢,站在十字路口的高加林,在一番对比之下,选择了后者。

工作体面,女友优秀,看似走向人生巅峰的高加林,同时也启动了自己下坡路的按钮。

高加林为了和黄亚萍在一起,放弃了巧珍。失恋后的巧珍认清了自己,和另一个合适的人结了婚。

可高加林呢,和一个比自己强太多的女朋友在一起后,相处过程并不愉快,最后的结果也不圆满。

还因为自己的这段恋爱得罪了别人,导致自己丢掉了工作。

起起落落之后,他又坠入了人生的低谷,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农村,恢复了单身。

和事业上的眼高手低类似,感情中的高加林,一直抱有着一种慕强心理。

什么是“慕强心理?”

所谓的慕强,便是总想找一个比自己强大的人,或者是对方在某个方面比自己好,或者是其总体上的综合实力很强。

不能说不爱,只能说自己的爱情,建立在对方的强大之上。

诚然,每个人都会欣赏和喜欢更优秀的人,但恋爱不是追星,婚姻重在实际。如果一个人总是把目光放在那些更高的地方,即使暂时走到了一起,最后的结局也很难符合心意。

拥有什么样的择偶观,决定了伴侣的选择,也影响了感情的走向。

一个慕强的人,认不清自我,想要的很多,得到幸福便变得很难。

路遥的生活方式(男人不学高加林)(4)

高加林的两条感情路,可以概括为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

低谷时期,和巧珍的感情可以称得上是雪中送炭,那时的高加林,一无所有,巧珍的出现给予他莫大的希望和安慰。

高峰时刻,和黄亚萍的感情可谓是锦上添花,那时的高加林,春风得意,黄亚萍的告白如同给他插上了高飞的翅膀。

可偏偏,这两段感情都无疾而终。

究其根本,关键就在于高加林择偶时的心态。

和巧珍在一起的时候,他刚失业,空有一纸高中文凭,却不得已窝在山村做农民。

那时的他,正在为前途忧愁,巧珍的出现就像是他生命的一种意外。

为什么说是意外呢?

因为感情的事情还没有在自己的规划之内,哪怕在当时激动地选择了接受,事后也免不了暗自后悔。

而他之所以选择了继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巧珍的身份。

巧珍是村中二能人“刘立本”的二女儿,不仅长得漂亮,优渥的家境在当地也是屈指可数。

然而,纵使媒婆纷至沓来,介绍了那么多优质青年,也没有一个能入巧珍的法眼。

路遥的生活方式(男人不学高加林)(5)

对比之下,高加林的处境就有点凄凉。

虽然有文化,也会写东西,但在村中没有用武之地,父母都是贫农,家中物质不富足。

高加林喜欢巧珍吗?肯定的,毕竟这样的一个姑娘,是很多青年眼里最合适的妻子人选。

可比起喜欢她,他看到的更是巧珍带给自己的那份虚荣。

当两人并肩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他的内心想法是这样的:

“让一村满川的庄稼人看看吧!大嘛和川最俊的姑娘,著名‘财神爷’刘立本的女儿,正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羊羔一样,温顺地跟在他的身边!”

这就是高加林和巧珍在一起的真正原委,也是两人不能长久的原因之一。

高加林喜欢的是一份感情带给自己的光环,而不是这个人本身。所以随着他身份、地位的改变,也必定会产生动摇。

当一个人把择偶的重心放在自己与对方的实力对比上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这个人本身的优缺。

而这一点,是高加林摔了两次跟头后才得以领悟的。

路遥的生活方式(男人不学高加林)(6)

做农民的时候,高加林看上的是巧珍带给自己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在他到了县城工作之后,便荡然无存了。

高加林喜欢的人,永远是比自己强的。

当她将巧珍甩在身后之后,便头也不回地向前走了,好像那些之前的爱情是不存在似的。

巧珍之后,高加林的恋人是黄亚萍。

黄亚萍的父母手握一定的权力,可以在事业上给予高加林帮助,而高加林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和干部的女子在一起,算得上是攀高枝。

若说喜不喜欢,高加林是不喜欢的。

和黄亚萍在一起的时候,高加林需要宠着她,迁就着她,这和上一段感情中的他相比,显得有点低微。

所以他时常觉得憋屈,还会想起巧珍带给自己的温柔。

而他之所以选择在这段感情里忍耐、坚持,就是因为黄亚萍身上的附属价值。

当感情变成利益衡量下的产物,又怎么能走到最后?当两人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又怎么能携手向前走?

一味地寻求强者的高加林,成也慕强,败也慕强。

成,是因为他能在短暂的光环中享受虚荣;败,是因为他注定难以心想事成。

他想在黄亚萍身上得到利益,但他终究没有资本与之抗衡,因此,在丢了工作之后,只能悻悻地选择分手。

势均力敌,才是感情和婚姻持久的真相,若是总想攀高枝,就难免会失望。

路遥的生活方式(男人不学高加林)(7)

感情里的高加林,因为“慕强”两个字,失去了太多。

巧珍对他呵护备至,可他总算计利益得失,便忽视了她所有的好,黄亚萍和他并不合适,可他太专注于其带给自己的附属价值,便甘愿委曲求全。

抱着这样心态择偶的人,最难。

难在值得的人比自己弱,难在比自己强的人攀不到。

如此一来,兜兜转转,免不了在感情路上频频摔跤。

虽说择偶要现实,但再现实也不能白日做梦,只往高处走。

终其一生,事业也好,择偶也罢,都要以自己为基点,看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找到合适的人。

否则,高加林的悲剧,还会再次上演。

什么样的男人爱情和事业,注定双丰收?答案很明显:不学高加林,不要具有慕强心理,而后脚踏实地。

END

今日话题:

你们觉得高加林一无所有,是不是活该?

来留言聊聊你的观点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