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的长安西北 古都西安行

古都西安行文/张秀祥(山东),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都西安的长安西北 古都西安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都西安的长安西北 古都西安行

古都西安的长安西北 古都西安行

古都西安行

文/张秀祥(山东)

在那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气候宜人,万物复苏的季节,我和老伴带着三岁的小孙子,从大都市的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坐快速列车,踏上了古都西安之行的旅程。

列车在广袤的大地上,一路向西急驰,我们坐在软席包厢里,透过车窗玻璃,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着秀美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的美丽景象。

包厢里最快乐的莫过于小孙子,他一刻也不消停,眼望窗外景象,显得十分的好奇,一会问这问那,一会又自己玩耍。到了晚上,伴随着列车的呼啸声,把我们带进梦乡。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钟,列车到达终点站西安火车站,我们来到了十三朝古都一一西安。下了火车,随着人流走出检票口,来到了出租车等候区,排队乘坐的士,由西安城墙北门进入市中心,来到了从网上预订的全国连锁酒店汉庭酒店入住。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到了酒店放下行李,

我们就出了门,直奔回民街,去品偿西安著名的地方美食小吃。

回民街位于西安市钟楼的北面,整条街由南向北,是著名的美食小吃一条街。街的两侧遍布着各种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蜜饯等。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岐山面等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是一家挨着一家,有的还是人满为患。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在街上,好不热闹,还有的正在排着长队等着吃饭。

我们是边走边看,边逛边品偿。小孙子钟爱肉夹馍,老伴爱吃凉皮,而我则是喜欢吃羊肉泡馍。这就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自己喜欢就是最好的。就这样在回民街,我们是大饱了口福,品偿了正宗地方的名小吃,把小孙子的肚子吃得溜溜圆。

品偿过美食之后,我们开始参观游览名胜古迹,乘车来到了西安著名的地标性建筑,第一批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国家5A景区的大雁塔和国家4A景区的小雁塔。

大雁塔和小雁塔都建于唐代,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大雁塔和小雁塔又各有不同。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塔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米,七层塔身,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小雁塔位于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它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大雁塔和小雁塔,都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千年古塔,承载着历史,经历着风风雨雨的时代变迁,巍然矗立,笑看世间苍桑。

参观游览完历史名胜古迹,到了晚上,我们又来到了唐朝魏征府邸旧址,占地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8米的永兴坊,品偿与回民街不一样的美食小吃。逛完省非遗美食文化街,也吃饱喝足了,在返回酒店的路上,边走边消化食,也同时欣赏城市的美丽夜景。抬眼望去,夜晚的钟楼鼓楼,更加璀璨夺目,让人流连忘返。

清早,天空下气毛毛细雨,我们乘车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参观游览。

由于刚刚下过小雨,路面有些湿滑,树木葱茏,空气很清新,一些树上的小花在绽放,令人心旷神怡。

随着参观游览的人群,我们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村民在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烧制的与真人一样的陶俑,后经过考察勘探和试掘,才使兵马俑重见天日。1978年,秦始皇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全国5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兵马俑有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跟随着参观游览人群,我们来到了最早发现的一号坑。从上往坑里看,只见一排排兵、马、车,排列整齐有序,甚是壮观。一号坑呈长方形,位于南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主力军阵。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是最大的兵马俑坑。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二号坑参观,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由四个单元组成,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组成。俑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号坑参观,三号坑是军中指挥系统,面积为520平方米。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匹。

边参观边听讲解,使我们感到,秦始皇兵马俑,丰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了去延安旅游,我们参加了一个二日游黄帝陵、壶口瀑布和延安的旅游团。

早上九点钟,我们从古城墙东门外集合,乘坐大巴车出发。出西安上高速,往东走,到达铜川后,向北而行。一路望去,满眼黄土高坡,偶尔也会看过去的旧窑洞,经过泾阳来到黄陵。下车后,过沮水桥,沿石阶而上,来到了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轩辕广场,气势恢弘。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共计5000块,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黄帝陵古称古轩辕黄帝桥陵,它位于黄陵县沮水之旁的桥山。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四季常青,环境幽雅。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陵冢高3.6米,周围长48米。黄帝庙坐落在沮水以北,呈四方形,庙门朝南,居高临下,气势雄伟,门额上大书‘’轩辕庙‘’三个字。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当地民间流传的俗话说:‘’汉代立庙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庙迁。不论谁来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这正是‘’沮水汤汤,桥山苍苍。巍巍祖陵,源远流长。轩辕黄帝,青史垂芳。中华文化,自此方张。‘’孙中山先生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曾经挥毫写下《黄帝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千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世界闻名,唯有我先。‘’对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给予高度评价。

‘’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黄帝陵,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部落这一代繁衍生息的历史佐证,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号。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来此拜谒祭陵的人洛绎不绝。这就叫树有根,水有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祖宗。

拜祭完黄帝陵,我们乘车继续前行。夕阳西下,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中国第二大瀑布一一黄河壶口瀑布。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宜川县壶口乡,是国家4A旅游景区,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下了大巴车,我们直奔壶口瀑布而去。这时,正值黄河枯水期,上游来水相对少一些,水流平缓。河床裸露在外,我们就站在黄河岸边的河床上,近距离观赏黄河壶口瀑布的美景,拿出手机拍照畄念,小孙子还蹲在黄河岸边的小水坑旁,玩起了水,显得非常的高兴,乐此不疲。

黄河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因而得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矩离内,被压缩到30米的宽度,以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流速,从20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从而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磅礴气概,尤其是在黄河水旺的季节,显得非常雄伟壮观。只可惜我们没有见到这样震撼的场面,多少有些小小的遗憾。

晚上,我们住宿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大酒店,晚饭吃上了所谓的‘’黄河大鲤鱼‘’,不论是真还是假,但吃起来还是很香的,也算是美味佳肴了。尤其是小孙子吃的最来劲,毕竟是游玩了一天,有点累了,所以吃饭也就香了。夜晚睡觉,耳听着黄河哗哗流淌声,小孙子早已进入梦乡,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为了赶路,清晨天还没亮,我们就急急忙忙起床,吃完早饭,登车继续前行,上车后大家迷迷糊糊接着睡。

到了早上七点多钟,我们来到了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展著名的大生产运动的一一南泥湾。下车拍照畄念,还亲眼目賭了当年官兵,开荒种地所使用的铁锹、镐头、犁杖等农具,还有那纺线织布用的纺车。触景生情,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首《南泥湾》歌曲,如今的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车辆行驶在延河大桥上,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映照在宝塔山上。只是可惜延河已经干枯,不见有水而流。

我们下车后,站在延河岸边,远眺雄伟的宝塔山。选好角度,为小孙子拍照,畄下这美好难忘的瞬间。这时,当地小商贩呼啦一拥而上,拽着衣服不松手,强买强卖,这让人很不舒服,多多少少也影响了欣赏宝塔山美景的心情。

我们马上登车,来到了位于延安城西北,隔延河与城相望的王家坪,进行参观游览。这里是当时军委所在地,有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以及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同志的旧居。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部队由这里撤离,开始转战陕北。

参观完王家坪,乘车来到了位于延安城西八公里处的枣园。1944年至1947年,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并且筹备了党的‘’七大‘’。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同志的旧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后,我们在延安大剧院,观看了大型歌舞剧《延安保育院》。这是一部结合了百老汇音乐剧之长的气势恢宏的歌舞剧,也是一部反映新时代主旋律的艺术真品,更是一部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无邪的稚子之心,无私的教师之心,无畏的战士之心,拳拳爱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看到动情之处,全场观众热烈鼓掌,我小孙子也跟着鼓掌。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掌声不断,受益颇多,革命圣地没有白来。

为了支援革命老区人民,我们购买了当地特产,延安大红枣,小孙子还买了个腰鼓,作为纪念,也是为革命老区尽一点绵薄之力。

挥一挥手,说一声再见,革命圣地一一延安。

短暂的古都西安之旅,我们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走马观花古都行。品偿美食饱口福,名胜古迹养眼睛。革命圣地铭心中。古都西安行,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张秀祥,网名老兵。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蓝V认证诗人,凤凰诗社入驻诗人,《世界作家》平台签约作家,《都市头条》老兵专栏版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