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奇葩的诗句(每日一诗序-诗佛)

文/茹金

常言道:“诗言志”,古人也多以诗寄情、寄志,尤以唐朝诗作达到巅峰,诗人中又以王维的诗最接地气,有情、有景、有志、有意,浅显而不庸俗,自然中有超脱的意味,朗朗上口!

王维最奇葩的诗句(每日一诗序-诗佛)(1)

87版《红楼梦》剧照

《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时,林黛玉建议她先读王摩诘的诗。香菱痴读了几日后找林黛玉“汇报”说:

都说摩诘的诗好,初读并不觉得好,比如这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细再读,烟就是直的,落日确也是圆的。摩诘的语言简单,仔细想想真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放到现代,大家对于王维的诗也是最熟悉的,随口都能吟诵几句,如脍炙人口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此物最相思”等等。

今日开始执行很久之前的读诗计划,每日学一首古诗,怡情养性,还能提升自我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故而今日 分享为序——先认识下王摩诘,才能识其作品中要表达的深意。

王维最奇葩的诗句(每日一诗序-诗佛)(2)

王维出生在盛唐,在15岁时就展露其才华,“因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还有音乐天赋,成了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21岁中进士 ,任命从八品官“太乐丞”,专为皇室宫廷宴乐培养乐队伶人职务;

22岁时因手下伶人误用皇家专用黄色,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在济州度过四年贬谪时光;

26岁辞济州,居洛阳附近的淇上两年;

29岁闲居长安,开始参佛,师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主张不立言句,只辨真性,为顿修顿悟之教。

长安其间,与孟浩然相识,结为挚友;当时孟浩然落第后返回襄阳,王维还写诗送别,诗云: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劝孟不必单恋仕途,可是劝人不劝己,王维34岁写信给当时的中书令张九龄“毛遂自荐”,第二年便出任了谏官“右拾遗”。

王维最奇葩的诗句(每日一诗序-诗佛)(3)

37岁时,张九龄被罢相,王维不满奸相当道,写了一首《寄荆州张丞相》后,官,被李林甫赶到了边塞,出发时写出了“牢骚”诗《使至塞上》;

38岁回长安任监察御兄弟,40岁迁殿中侍御史、任考察监督官的职务“知南选”;同年孟浩然逝,王维在襄阳哭孟作诗和图,挂于刺史亭中,现改名“浩然亭”。

自此,王维彻底“独善其身”,在蓝田过起半隐半官的生活,其中与好友裴迪合作《辋川集》,名作《山居秋暝》也是写于此时。

55岁时遇安禄山叛变,被刀剑所逼任给事中伪职,书《凝碧池》表明对安的不满,传唐肃宗处,后期救了他一命 。

60岁任尚书右丞,因乱创伤,无心政治,次年上《责躬荐弟表》,削己官司,使弟还京师。

61岁卒。

王维最奇葩的诗句(每日一诗序-诗佛)(4)

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给儿子取名为“维”,字“摩诘”,合起来就是维摩诘;维摩诘是佛教中一个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即为纯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纵观王维一生,29岁时即参佛,有看透人生之意,后经张九龄罢相、孟死事后,其人生志向也越发坦然,少官场尔诈气息,反多清流透彻之意。

其诗、其画皆如其人,清秀恬淡,情直意真,想来这也是被尊称为“诗佛”的缘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