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

众里寻他千百度。瞧,正月十五辛弃疾、东方朔与元宵节的那些私密故事。

文:连成(原创)

看着圆圆的元宵(汤圆)好像一轮圆月,又像一个个溜溜圆的小雪球,真是可爱可口!每年就这么一次吃它,古时候的上元节,现在的元宵节上的必吃美食,北方人口里的元宵,南方人嘴里的汤圆,其实寓意都一样,团团圆圆,阖家美满!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1)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在那年上元节上畅游赏灯,随后触景生情,回到自己的书斋“稼轩”,“ 点墨书星瀚,挥剑画乾坤”。其中写到: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2)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每到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赏灯,吃元宵(汤圆),为何流传至今?

据说元宵节挂灯、观灯的传统习俗是从宫廷走到民间的。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3)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4)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5)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6)

与黄巢“护民除奸”的义举有关

第二种说法跟黄巢“护民除奸”义举有关。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黄巢起兵造反,连攻浑城三昼夜不克,转眼即过年了便想撤兵缓攻。年后他只身进城刺探敌情,不料奸细告密,朝廷派众兵满城搜查,捉拿黄巢,幸亏一老汉相救,并向黄巢献攻城之计。临别黄巢对老汉道:正月十五我攻城,必克。请你转告全城善良人家在门口挂一灯笼,大军进城后决不惊动。不挂灯笼者即贪官污吏,一律满门剿斩。

果然,正月十五这天黄巢率大军进城,对那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赃官斩尽杀绝。日后,为纪念黄巢“护民除奸”的义举,兴起了正月十五挂灯笼的风俗。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7)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故事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8)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9)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10)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11)

元宵节是在喜庆热闹的春节之尾,且继除夕和初一后的又一高潮,“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元宵节是中国年热热闹闹的“压轴戏”。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来吧,老师儿们,随“齐鲁壹点”的元宵节大灯会,上街看灯去喽!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12)

辛弃疾有没有来过长沙(瞧正月十五辛弃疾)(13)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壹点号 月上西楼)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