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山海经视为巫书(鲁迅先生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

今天说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

就是“精卫填海”。

在白话文的版本中,一般是这样的:

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在东海玩耍,结果被海水淹死了。死了的女娃很生气,一灵不灭,化作一只脚精卫的鸟,天天干的事情,就是去叼一些小树枝或者小石子往海里扔,打算把海给填死。

每每最后,还会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精卫鸟锲而不舍的精神。

谁将山海经视为巫书(鲁迅先生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1)

小时候读的时候不敢吱声,现在想想总觉得很幼稚,能把海填了,这样的桥段我只在周星驰的《美人鱼》里见过,而且人家还不是把整个大海给填了,只是填了个海湾。

于是想起了个笑话:大象和蚂蚁结婚第二天,大象死了。蚂蚁哭:这辈子剩下的时间不用干别的,光挖坑埋它了。

女娃既然是炎帝的闺女,那自然是有些见识的,难道还不知道海之大填不满?抑或是变成鸟之后脑瓜仁变小的缘故,秀逗了?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精卫填海,究竟是在写什么。

谁将山海经视为巫书(鲁迅先生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2)

《山海经》是本“巫书”

这个故事出自《山海经》,原文如下: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谁将山海经视为巫书(鲁迅先生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3)

该说不说,《山海经》这本书就是真难读。你们有谁和我一样,买了好几本《山海经》,但每次都只看画,不看字?

虽然让人看起来觉得又神秘又脑洞大开,就连鲁迅先生都对它十分喜欢。但上面所写的内容,到底是讲一个异世界?还是讲地理?至今无人能给出定论。

但我个人比较同意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盖古之巫书”,“盖以记神事”。

也就是说,《山海经》其实是通过“巫”的眼睛,来看到的世界,并且记录下来的。

所谓“巫”,在现代听起来那是怪力乱神,而在古代,那是可以和神沟通的“职业”,甚至是帝王,都要对巫尊敬有加,凡事请教,当做神一样来看待。

巫有没有“超能力”,咱也不知道,咱也没地儿问去。不过巫师就是乐意说话神神秘秘,不那么好理解。就像摆卦摊的算命先生,凡事张口露三分,还不清不楚。你再问,就是“不可说,不可说”。

谁将山海经视为巫书(鲁迅先生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4)

打个比方,如果你家里人有黄疸病,你去找大夫,大夫会说:多喝水多晒太阳,不行吃点药促进排泄。

但是如果是古代,你去找巫,他可能会告诉你: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獾,其音如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到底这个獾是个什么玩意,你可能不知道。“翼望之山”在哪里,也不太确定。再想细问,人家巫师闭上眼睛,摆摆手送客。

反正背上家里的人就去找吧。

找呀找,找呀找,可能就是某一天,打猎的时候打到了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小兽,烤烤吃了。哎,第二天黄疸病好了。

你会说:哇,难不成我已经到了?我吃的那个就是獾?巫师好厉害!

大体就是这个样子,巫师估计把地点形容的模棱两可,仿佛另一个世界的地名,哪里有奇珍异兽,光怪陆离,包治各种不开心。

谁将山海经视为巫书(鲁迅先生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5)

如果说某一代的大巫师,把自己毕生所学写成一本经书,然后传给后人,后人再传给后人,在不断的传习中这本书被不断的完善,于是书中出现了大荒,出现了九尾狐狸,白泽神兽,填海的精卫等等,这似乎可以理解。

既然是“巫书”,那么精卫填海究竟是讲什么

如果是巫书,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做一个推测,精卫填海,实际上讲的不是一只鸟的故事,而是一个上古部族消亡的故事。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以“精卫”为图腾。(对应“精卫”的名字)

精卫可能是古时的一种鸟,这种鸟的叫声类似“叽唯叽唯”而得名。

它是个弱小的部落。(对应“炎帝的小女儿”)

这个小部落在炎帝的统治之下,或者以母为尊,或者首领是位女性。虽然炎帝时代已经是父系氏族,但不能完全排除“母系氏族”小部落的存在,毕竟每个部落有每个部落的特点。

而且,部落之民以打鱼为生,善泳者溺于水,因此很多人丧生在水中。(对应炎帝的女儿被水溺死)

虽然很多人在水中丧生,但为了生存,他们还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活在水边。每当祭奠死去的先人,他们会以木棍和石头等制作祭品,放入大海之中。如若能填平大海,或许他们的灵魂能够归来。“填海”只是个美好的夙愿。

谁将山海经视为巫书(鲁迅先生说山海经是古之巫书)(6)

从炎帝时代,到后世的巫,一代一代人传说这个部落的故事。

或许因为生存环境,或许因为天灾,又或许因为战乱。这个小部落渐渐消亡,只剩下“填海”的故事一代一代传唱。

经过巫的语言,变成了“精卫填海”的故事。而主角也不再是一个小部落,变成了炎帝的小女儿。

以上便是关于“精卫填海”的猜测,从鲁迅先生对《山海经》的评价里得出此猜测。

以此类推,假设以巫的视角来看《山海经》,是不是觉得心中深藏的,关于这本奇妙古书的谜题就迎刃而解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