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艺青年的情怀(文艺青年告别深圳的四种方式)

【南腔晋调】四个文艺青年,阿华是主动离开,阿隆则是顺势而为,阿庄让人唏嘘,小风则让人有些不能理解,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南京文艺青年的情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南京文艺青年的情怀(文艺青年告别深圳的四种方式)

南京文艺青年的情怀

【南腔晋调】

四个文艺青年,阿华是主动离开,阿隆则是顺势而为,阿庄让人唏嘘,小风则让人有些不能理解。

晋东南

来了就是深圳人,反过来说:离开,曾经是深圳人。我要讲一讲曾经是深圳人的四个文艺青年,阿华、阿隆、阿庄、小风。

阿华是一个略有身体残疾的女青年,写的一手好诗,出过书,几年前,还因为一次诗歌大赛而获得政府奖励的深圳户籍。文学之外,她也是一个佼佼者,从一个公司的基层做起,成长为高层管理人员。她脑子活,去年就紧跟形势,业余做起了微商。有一天,她的微商收入已经超越了本职工作,她果断谋划辞职。那时,恰好是2015年五一节期间,中央台制作系列有关劳动者的节目,她有幸入选,把辞职的想法告诉了全国人民,然后,她真的辞职了。深圳,能够给她户口,能够给她交流的空间,但是没有办法提供合适的能够承受的房价,而她选择的微商,又使她可以不依赖深圳就可以有自己的事业,她选择了返回自己的家乡,继续自己的微商事业。现在,我通过微信,每天能看到她的事业红红火火。对阿华来说,来到深圳,给她一个励志的人生,离开深圳,她又拥有了自己的新事业。无论到来还是离开,她都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她的故事,不能夸张为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至少可以说是成为了一个顽强的灰姑娘。

阿隆是一个诗人,在深圳一家制造企业工作,生产的咖啡机、烤饼机,曾是欧美市场的宠儿,有过灿烂和辉煌,但随着制造业的不景气,深圳营商成本的升高,公司选择远走惠东,另立门户。阿隆在公司工作了19年,他将自己的青春交给了一台台咖啡机、烤饼机,从热血男儿到不惑之年。公司可以搬迁,但阿隆的青春、汗水和奉献却无法搬迁。他选择了返乡!文友们不舍,营造了一个铿锵有力的朗诵会,阿隆听着我们一一朗诵他的诗歌,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阿庄是写小说的,摸着深圳的机器成长,在轰隆隆的噪音里让自己的文学梦逐渐显影。在他离世前的一个多月,我还打过他的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写一个约稿,当时他正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很忙碌,就推辞了。不成想,这成为我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不久,就听说他罹患重疾,各界踊跃募捐,但终未能挽救他的生命。阿庄的新浪博客还在,他为一本杂志写的前言还在,他在网络上留下的所有文字,都在。作为尘世中的人,只有通过这些文字,才能够触摸到阿庄,他曾在深圳的街上行走,在深圳的小店里饮酒。

小风曾经是一个记者,她的肉体现在还在深圳,但在我看来,她的内心和灵魂早已离开了。起先她是一个杂志的记者,已经做到了刊物的副主编,但杂志深圳编辑部的停止运作,让她的记者生涯戛然而止。她云游了一段时间,选择了一家书吧工作,不过几个月,就厌烦了按部就班。离职之后,一边做些公众号,一边用各种“禅修”填补自己的生活。有人质疑时,她说:和房子对我的吸引力来讲,我在自我修行中获得的快乐是无可比拟的。她这样说的时候,总难免激动。我突然有些理解她了。不是不考虑房子,而是考虑有什么用呢?当月薪一万都只能望房兴叹的时候,还不如把自己包裹起来,另找安慰。但我隐隐有些担忧,不提高适应社会的工作技能,空泛谈修行,总归有些空中楼阁的意思。但她的存在,或是深圳多样和包容的体现,不正是深圳和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吗?

四个文艺青年,阿华可以说是主动离开,阿隆则是顺势而为,阿庄让人唏嘘,小风则让人有些不能理解。作为他们的朋友,对于他们的离开,我总归是有些怅然。当然,文艺青年的离开,因为他们的文字,会比别的人多一些波澜和浪花。而甲小区外人行道上收废品的大叔和阿姨,隔一段就变成了陌生的面孔,他们的到来或者离开,仿佛悄然无声。这,能算是一些慰藉么?

(作者系深圳文化观察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