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滨州点赞(滨州赞)

朋友,您到过滨州吗?您知道滨州在哪里吗?

打开中国地图,泰山的北面,渤海的南面,是滨州。滨州是泰山副岳,是渤海雄邦,滨州依山傍海,壮哉,滨州!

大滨州点赞(滨州赞)(1)

九曲黄河,穿境而过,济南的东面,黄河口的西面,是滨州。滨州是黄河孕育的城市,黄河是滨州的金腰带,美哉,滨州!

大滨州点赞(滨州赞)(2)

滨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是渤海之滨,黄河之洲;是山东16市之一,土地面积9600平方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千分之一,幸哉,滨州!

朋友,滨州人民世世代代喝的是黄河的水,耕的是黄河的地,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先贤圣哲。

大滨州点赞(滨州赞)(3)

春秋时期的滨州人孙武,继承家学渊源,写成《孙子兵法》,被尊为“兵圣”,享誉世界。他指挥吴军,长途奔袭,以3万战胜20万,成为军事史中的经典案例。

秦汉时期的滨州人伏生,乃孔门弟子,熟读古籍,是秦朝的博士。汉文帝时,他是全天下惟一能够阅读《尚书》的人,太常掌故晁错亲自赴滨州向他学习,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尚书》,他也有了“尚书再造”之功,被称为“圣人”。

汉朝时期的滨州人东方朔,自学成才,文武兼备,通过向汉武帝自荐走上历史舞台。他滑稽幽默,嬉笑怒骂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著名文学家,被民间称为“智圣”,被奉为相声界祖师爷。

汉朝时期的滨州人董永,一名贫穷的农家子弟,少年时失去母亲,奉养父亲至孝。耕作时,他“鹿车载父”;父亲去世后,他“卖身葬父”,被选为二十四孝之一。他的孝行“孝感动天”,以至于“象耕鸟耘”,以至于仙女下凡,以身相许,被后人演绎成“天仙配”。

宋朝时期的滨州人范仲淹,一名随母改嫁到滨州的姑苏子弟,在滨州长白山中刻苦攻读二十余年。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理想,成就一代名相。晚年,他回滨州故乡,接待乡亲甚是恭敬,留下了“礼参”的美好地名。

大滨州点赞(滨州赞)(4)

滨州誉满天下的风流人物如繁星闪烁,《九章算术注》的作者刘徽、我国现存最早山水画《游春图》作者展子虔、“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李之仪、明朝宣德皇帝的皇后孙氏、清朝8个“文正公”之一杜受田等等,都是人中龙凤。九曲黄河到滨州,如今,仅滨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6名。

朋友,黄河是造福滨州人民的河,渤海是滨州人民看外界的眼,河海交融,培育了独特的滨州文化、滨州风物。

因为黄河天堑,滨州是南北文化交融、碰撞的支点,在黄河北岸,诞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集书会”,南腔北调、书声悠扬,延续了八百年;在黄河南岸,诞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一曲《李二嫂改嫁》,成为新中国宣传《婚姻法》的典范。在渤海岸边,诞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沾化渔鼓戏”。渔鼓戏集地方歌舞、武术、渔民号子等滨州特色于一身。黄河龙腾、渤海虎啸,造就了这里粗犷豪迈、民风剽悍的特性,以武士出征为原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信鼓子秧歌,铿锵有力,步伐坚定。

大滨州点赞(滨州赞)(5)

因为黄河,滨州水泊众多;因为渤海,滨州渔盐丰盛。一方水土生长一方特产。黄河淤积的肥沃的红泥,造就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泥塑;水边的蒲苇、盐碱滩的红柳,都是编制的好原料,造就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兴柳编。滨州的渤海岸边,九河入海之处,滩涂辽阔,是姜太公“便渔盐之利”的地方,渤海海盐,洁白世界;渤海对虾、梭子蟹,闻名华夏。渤海岸边的盐碱土,一马平川,从明朝开始,“滨州棉”就是优质品牌的代表,这里不仅万家小枣谢红云,更盛产特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沾化冬枣”。

朋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时代,滨州人民继往开来,也开辟着自己的新时代。

大滨州点赞(滨州赞)(6)

滨州的黄河土是红色的,代表着烈士的鲜血。这里曾是渤海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形成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早在淮海战役前一年,陈毅元帅在滨州作报告,评价渤海区:“我们的胜利是用小车推出来的”。

大滨州点赞(滨州赞)(7)

滨州的人民是进取的,“奋斗、和谐、超越”的新滨州精神代表着时代的风貌。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滨州占3席;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滨州占7席。

忆往昔,先辈百业百战成就辉煌;看未来,四百万滨州英豪正抒写新的华章。

(本篇文章配图由记者 李振平 田军 摄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