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pic估值(腾讯创业初始从ICQ到OICQ)

昨天在家里看《腾讯传(1998-2016)》,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下关于腾讯创业初始,腾讯如何从创业之路开始盯上ICQ,又如何在艰辛创业路上反超ICQ的?

腾讯是怎么形成的?

1995-1996年,可以号称为互联网世代。时代造就了当今的互联网大佬,他们造就了互联网时代!

1998-1999年,大佬们的创业之路开始走向正轨。

1996年,读完研究生后的张志东回到深圳,进入马化腾实习过的“黎明网络公司”,负责寻呼台提供网络服务,与三年未联系的同班同学马化腾重遇。

1996年,丁磊在Sybase上班一年后,跳槽到飞捷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用火鸟程序搭了一个基于公众互联网的BBS系统。丁磊留意到1996年7月,美国杰克.史密斯推出的免费电子邮件系统Hotmail,比尔盖茨以4亿美元收购,应用于微软的windows平台上。拿出50万元积蓄,与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学生陈磊华注册成立网易公司。并靠着卖软件,获得了第一桶金。

1998年,马化腾受当初在深圳接待的惠多网网友--丁磊影响,与张志东创业开始。

腾讯pic估值(腾讯创业初始从ICQ到OICQ)(1)

腾讯创业伊始,主营业务是什么?

马化腾、张志东后拉入同学陈一丹、许晨晖加盟,后吸引“在深圳电信数据通信局工作,说服深圳地产开发商投资120万元,建立全国第一个宽带小区。”的曾李青加入。从此腾讯创始人五虎到位,马化腾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曾李青负责市场。

而腾讯创业伊始,目标是要在寻呼机里做网络寻呼系统。

ICQ登上舞台

1998年,是三大门户的舞台;是杨致远雅虎、张朝阳搜狐、丁磊的网易的平台;而做寻呼机系统的腾讯,与门户、与电子商务不沾边的三不是,连马化腾自身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情况下,面临着“寻呼机已开始满满退下舞台,而腾讯还在做寻呼机系统的业务情况下”,曾犹豫曾劝创始人告退的情况下,最终还是熬过了这一段狼狈不堪的岁月。“创业之神”正在降临.....

1996年,以色列三个青年开发出一款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ICQ(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支持在互联网上聊天、发送消息、传递文件等功能。不到一年时间,ICQ成为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

1998年底,美国在线以4.07亿美元收购ICQ,此时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

国内效仿者:

1997年,台湾资讯人公司推出第一个繁体中文版ICQ,起名CICQ。

1998年8月,资讯人进入大陆市场,推出简体中文版PICQ。

1998年,南京两位青年工程师创立北极星软件公司,推出类似ICQ的产品“网际精灵”。

而马化腾终于也明白,自己要做的事不就是ICQ这样的一个即时通讯软件?

OICQ偶然横空出世

而马化腾在润迅实习时,就已留意到这个机遇。但当时公司的高级主管认为不赚钱而不重视。而马化腾团队投入ICQ开发,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马化腾在广州信息港上“闲逛”,发现招标新闻,广州电信想要购买一个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正在公开向全社会招标。而曾李青打听到,此次竞标已是内定的标,广州电信旗下的飞华公司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产品开发,起名PCICQ。但马化腾还是坚持要试一试,与张志东闭门数日,写出一份竞标书,并起名为OICQ(Open ICQ),open(开放),作为投标方案参与广州电信投标,但最后广州电信还是给了内定的‘飞华’;最后马化腾决定开发出来养着;

马化腾、曾李青、李海翔等人做网络寻呼系统,张志东带人开发OICQ。

腾讯pic估值(腾讯创业初始从ICQ到OICQ)(2)

OICQ不负众望,反超ICQ

OICQ项目确立后,由张志东全程跟进。张志东先后招聘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在润迅工作过。精于后台技术,OICQ第一位“后台主程”--徐钢武;

马站网友,南京大学天文动力专业,1996年被分配到深圳气象局工作的兼职“小光”吴宵光;

在惠多网开过名叫“夜猫客栈”的站台的“夜猫”封林毅。

由张志东负责管理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徐钢武写后台代码;吴宵光、封林毅负责客户端。

而后正如今天的现状,OICQ坚持下来成为了QQ,而前面的三大对手已不见踪影。OICQ如何反超ICQ?

  • 对手的麻痹与赢弱

    (1)ICQ被美国在线收购后,三个创始人不愿意离开以色列而退出。

    (2)美国在线正在浏览器市场与微软死磕,没有精力投入ICQ。

    (3)台湾资讯人受到政策限制,不知道如何经营格局庞大的大陆市场。

    (4)南京的北极星时一家以棋牌游戏为主业的公司,在“网际精灵”上缺乏坚决的投入。

    (5)飞华开发的PCICQ只是广州信息港里众多服务项目的一个,国有企业的体制跟不上快速的迭代竞争。

  • 技术的微创新

    (1)用户信息存储:

    ICQ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都存储在电脑的客户端上(美国人人有电脑,但是中国的个人计算机普及率尚未到1%);

    徐钢武解决了这个痛点: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从客户端搬到了后台服务器。

    (2)软件体积:

    当时国内上网时拨号的,普通的宽带带宽14K、28K、54 K。

    吴宵光发挥了他的技术天分,对整个软件的体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3)设计网络协议:

    徐钢武采取UDP(用户数据协议)技术,而不是TCP(传输控制协议)技术。

    UDP开发难度较高,但大大节约了服务器的成本。

  • 用户体验优化

    (1)OICQ设计离线消息功能(ICQ只能与在线的好友聊天)

    (2)OICQ提供个性化头像选择

    (3)OICQ设计消息提示音

    等等细节体验优化

腾讯pic估值(腾讯创业初始从ICQ到OICQ)(3)

此时此刻,只想感谢广州电信!当时没有把标给到腾讯。不然,又如何有今天的QQ?今天的微信?

看看当年大佬们的创业史,都是在不断地被怀疑被打击中坚挺过来的。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又算什么?挺过来,便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腾讯一直被冠予山寨的头衔,而我却一直佩服他们的复制及创新。最终打造出符合国人大众使用习惯的好产品!QQ与OICQ,微信与米聊等等。都是他们技术及体验微创新所获得的成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