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背后6大不为人知的秘密(护士的一个操作有可能要了患者的命)

案例1:吊瓶脱落致病人鼻骨骨折

@Xiao**:

我是一名医生,这是我在实习时遇到的一例护理差错,至今难忘。

当时看到一位实习护士去换吊瓶,一不小心吊瓶脱落,正好砸在病人的鼻子上,结果是鼻骨骨折伴错位。这位病人是一位女哲学老师,一套马列哲学道理把医院领导说得哑口无言,医院公开道歉!还好,那时侯医疗环境不是现在那么恶劣,不然那就惨了,这种情况法医鉴定应属于轻伤案。

教训

现在我在查房期间发现实习护士换瓶时会不由自主地提醒她们,注意不要把吊瓶搞掉了。身为医生的我则常常提醒自己,要把病人管好,还要处理好医护之间的关系,尤其在书写医嘱时要做到字迹清楚,前后有序,配伍合理,用法得当,便于护士们“三查七对”,方便处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护理差错出现。

护士背后6大不为人知的秘密(护士的一个操作有可能要了患者的命)(1)

案例2:盐水纱布致病人窒息死亡

@城里的**:

我们科曾经有个移植术后病人,已进入弥留状态,呼吸也不稳定。病人禁食禁水又总是张口呼吸,所以口唇干燥,护士好心拿了2块浸了盐水的纱布让病人口含以缓解病人的干燥。结果没有多久病人突然氧饱和度下降,急呼麻醉科来插管,但是氧合一直没有上来,最终抢救无效病人死亡。

在做尸体料理时拔除气管插管就发现有纱布在病人声门。最终这个护士受到处理!

教训

病人口唇干燥可以口涂润唇膏,监测尿比重纠正容量不足,千万不要再出现如此“好心”的护士,任何操作前先要判断病人的神志和病情如何,即使用了也要严格交接班,加强观察和评估。

护士背后6大不为人知的秘密(护士的一个操作有可能要了患者的命)(2)

案例3:给术后病人使用热水袋致低温烫伤

@城里的**:

说一个我们科里发生的事。有一名90岁高龄的结肠癌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老年人的末梢循环差,回到监护室4个小时患者的双下肢仍然青紫,有好心同事灌了一个温水袋(有别的同事见证温度不会超过37度),没有包裹就将其垫到老人的足下。不过1.5个小时,患者的小腿部就起了一个大大的水泡。因为是高龄,机体条件差,这个水泡已经形成了一个7cm x 7cm的溃疡,很难愈合,后来不得不上报了护理不良事件。

教训

教训:老年病人因为手术创伤造成外周血运循环差,也不是仅靠复温可以解决问题,首先病情有变化要及时通知医生,其次不要使用温水袋复温,因为绝对温度与热量传导的存在造成血管渗透性增加易产生不必要的烫伤。老年病人机体循环功能差,可以选择加一条轻质的棉被,如果棉被仍不能复温可以使用复温毯。

护士背后6大不为人知的秘密(护士的一个操作有可能要了患者的命)(3)

案例4:甘露醇加热不当炸伤护士

@hyj**:

说说很多年前发生的一例安全事故。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在一个冬天的夜里,下了晚班的我在医院值班室休息。夜班护士是护校同班同学,一个大美女。大约凌晨4点,突然被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氧气筒爆炸了,赶紧套上白大衣跑了出来,看到值班医师也在病房走廊上奔跑,很多病号和家属都从病室跑了出来。

这时才发现护士办公室烟雾缭绕,我们赶紧冲进去,看见夜班护士呆呆的站在那里,脸上血肉模糊,还插满了大大小小的玻璃碎片,其中最大的一块就在眼角边。当时真的是被吓坏了!原来是甘露醇瓶子发生了爆炸。非常遗憾,我的同学因为这次事故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教训

教训:冬天气温低,备用的甘露醇都结晶了,那天晚上不知她是怎么想的,把甘露醇瓶子放在电炉上烤,也没有在瓶盖上插排气针头。不过,现在医院都备有专用的甘露醇加热袋,甘露醇也不用玻璃瓶装的了。在此提醒大家,不管是任何操作,都要按照流程执行。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保证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因此,除了执行查对制度,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