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墨西哥第一华裔毒枭被捕(他们是世纪毒枭)

2007年墨西哥第一华裔毒枭被捕(他们是世纪毒枭)(1)

与恶无距离。

1975年,秘鲁夜色中,巴勃罗撬开雷诺轿车底盘下的暗格,暗格中塞满灰色药膏。

那年他只有24岁,他要驾车连穿三国,返回哥伦比亚老家,把灰色药膏扔进浴缸,提纯成可卡因,再走私到美国。

接触毒品前,他只是一名不成气候的小贼,靠偷窃墓碑为生。然而,他很快将成为一场漫长战争的主角。

上世纪70年代,因政局混乱,毒品在南美野蛮生长,制造可卡因成为秘鲁地方产业。

巴勃罗从秘鲁进货的药膏,提纯后卖到美国,能卖到成本价的1000倍,如果掺些玉米粉充数,则能卖到3000倍。

他雇佣了私人飞行员帮他贩毒。小型飞机飞越加勒比海,在美国南佛罗里达登陆,毒品借此传遍全美。

佛罗里达繁华大城迈阿密,就此沦为犯罪之都。成千上万吸毒者游荡于街头,年轻人把吸食工具用银链穿起,像护身符一样挂在胸前

在纽约和洛杉矶,可卡因成为社交时尚,像鱼子酱般盛上银盘,作为晚宴甜点。

毒品像瘟疫般扩散,美钞如洪流般涌回。

暴利之下,短短数年,巴勃罗就建立了自己的毒品帝国。

他在老家麦德林设立了精炼实验室,后来干脆买下周边农场,种植毒品原料,巅峰时雇员5万人。

此后,他在哥伦比亚南部无人区,种植毒品10万公顷,开设毒品加工厂300多个。

他的武装贩毒部队,游荡于深山和边境,并配有走私购来的飞机、大炮和高射机枪。

他曾出动三架战斗机,逼停哥伦比亚海军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将其改为自己的私人专机,取名云雀。

他在云雀上叼起雪茄,俯瞰大地,称“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就是我”。

就在巴勃罗君临天下之际,美国发动了“毒品战争”。

1973年,尼克松竞选时首提口号“对毒品宣战”。此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把赢得此战视为至高目标。

尼克松设立了一个全新机构,美国缉毒局(DEA),作为战争中枢,而毒品的白色,成为战争的底色。

继任者里根,将参战部队扩充至FBI、CIA、警察、特种兵和海关官员。时任副总统老布什,担任部队总指挥。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切断迈阿密罪恶航线。

海军的E2C侦察机、陆军的武装直升机,航空气球,轮番升空,8个月内,从南弗罗里达登陆毒品骤减56%。

一次,迈哈密机场海关查获1800公斤可卡因,它们装在从巴勃罗老家发来的牛仔裤箱子内。

里根和老布什兴奋地乘专机赶至机场,坐在成包毒品上摆姿势拍照。

巴勃罗很快调整策略,哥伦比亚毒品开始经由墨西哥输入美国。

高峰时,墨西哥有2500个非法机场,无数小型飞机在高原上呼啸起飞,冲向美国。

飞行员甚至发明了一次性方式,进入美国后就跳伞运毒,任由飞机坠毁。

毕竟一架飞机不过50万美元,而所运毒品价值千万。

为斩断毒源,里根派DEA探员前往哥伦比亚,配合当地警方扫毒。

然而,巴勃罗对此不屑一顾,他威胁警员及家人的话广为流传:

“银或铅?

银指金钱,铅指子弹,要么接受贿赂,要么选择死亡。

银放在铅前面,因为在巴勃罗看来,金钱是万能的武器。

1989年,他被《福布斯》评为世界第七大富豪,资产约180亿英镑。这只是地面上的财富。

他的贩毒集团每个月要拿出2500美元购买皮筋,只为捆钱。

因洗钱麻烦,他们把大量美钞埋于荒野。2016年,还有哥伦比亚农民挖出过6亿美金。

富可敌国对他而言不再是成语,他真的提出过由他个人帮哥伦比亚还外债。他还竞选过哥伦比亚总统。

被戳穿毒枭身份后,他狼狈退出竞选。此后,他暗杀司法部长,炸毁民航航班,攻占司法部大楼,成为哥伦比亚全民梦魇。

时任美国DEA负责人评价称:

“他们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凶恶、最危险、最残暴、最大胆,但也是最有钱的犯罪组织。与他们相比,美国黑手党就像小学生,日本山口组就像唱诗班。他们的正危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与幸福。”

1989,美国航天局动用最先进卫星,锁定巴勃罗的总部。哥伦比亚发起有史以来最大的剿毒行动。一场白色战争。

金钱和欲望堆砌起的帝国轰然坍塌。

巴勃罗踏上逃亡之旅。路上,他曾烧过数百万英镑,只为取暖和烧烤食物。

他明码标价悬赏抓捕者:杀一个警察1000美元,副队长2000美元,队长5000美元。

1993年,巴勃罗从藏身处钻窗逃跑时被击毙。

新兴势力瞬间瓜分掉他的地盘。巴勃罗死后数年,可卡因销量反而增多。

拉美人将安第斯山脉沿线各个共和国的毒品问题比喻为“蟑螂”。

你在房间这个位置杀死一只蟑螂,会在另一个位置再发现一只。

哥伦比亚的贩毒集团被消灭了,但墨西哥贩毒集团迅速填补空缺。

战争远未停歇。

巴勃罗被击毙那一年,金三角密林中,缅甸毒枭坤沙宣布建国。

密林中的村落是他的都城,全副武装的毒贩就是他的卫队。

他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并给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发电报,试图用毒品和国际社会讨价还价。

他曾是东南亚最大毒品掌控者,20万平方公里的金三角中,他游走自如。

金三角位于泰国、老挝、缅甸三国交界,海拔3000米以上,山峦起伏,雨林密布。

金三角的金原指金色稻浪,自上世纪后半叶毒枭云集此处,金就变味成美金。

坤沙自上世纪70年代,掌控了金三角地区70%的毒品生意,自诩为鸦片大王。

骄狂时,他扬言随时可派兵洗劫清迈。

他请来香港毒贩技师,造出专属毒品品牌“双狮踏地球”。

99.9%纯度的海洛因压成扁砖,上印红色双狮,有时背面还印“一帆风顺”,希冀走私顺利。

八十年代,金三角毒品产量突破2000吨。一包包双狮踏地球,流向香港和欧美。

内地录像厅内,早期港片大多有相似情节:黑夜码头、昏黄灯光、古惑仔互换黑皮箱,一箱是钞票,一箱是毒砖。

高纯度海洛因流入都市,吸食者在锡纸上烘烤,追闻烤出的白烟,称之为追龙。

追龙的白烟和市井的刀光融合一度催生跛豪这样的大毒枭。而白色战争,也在香港打响。

九十年代初,毒贩特制了一批皮包从泰国运回毒品。皮包底部暗藏仅一毫米厚的夹层,极难发现。

贩毒曾是香港增速最快的犯罪。

1992年,被香港警方列为“严重”的毒品案件是2192件,1993年,增至4155件,1994年更上升至5224件。激增之势直至香港回归才告停歇。

1991年,跛豪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枭雄猖狂又悲剧的一生,警醒着世人远离毒品。

自此后,反毒便成为香港电影经典主题。银幕上晃动的光影,泄露着这场战争的漫长和复杂。

从成龙的《警察故事》到去年王晶的《追龙》,金钱与规则,人性与欲望一直缠斗不休。

在最新上映的《扫毒2天地对决》中,港人动用了最大阵仗来体现这场白色战争。

刘德华和古天乐分别饰演禁毒者和毒枭,导演甚至耗资千万1:1重新搭建了一座香港地铁站。

一场都市里的扫毒战争,像飓风般扫过银幕。

它无声无息,但极尽残酷,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007年,坤沙在仰光豪宅中死去。

十年前被围剿投降后,他淡出毒品生意。卫星云图中,金三角罂粟田一度萎缩,降至百年最低点。

然而,白色战争并不会因毒枭谢幕而休战。人性贪欲难除,毒品总会卷土重来。

时至今日,这场无声的白色战争已愈演愈烈。

2006年到2014年,金三角鸦片种植面积连续8年增长。

金三角复苏同年,墨西哥总统卡尔德林发起毒品战争,扫荡各大贩毒组织。

贩毒组织为报复,屠戮平民,将尸体挂在立交桥上示众。这场战争至少造成6万人伤亡。

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直言:墨西哥越来越像20年前的哥伦比亚。

美国情况同样不乐观。

2017年,美国吸毒致死人数高达7.2万人,超过越战死亡人数。耶鲁大学边,常有毒贩免费发毒品招揽生意。

在中国,2013年,广东发起雷霆扫毒行动,出动3000多名警察,多架直升飞机,铲除广东第一制毒村博社村。

182名嫌疑人被抓捕,缴获冰毒近3吨。

此前,这个小村所产冰毒,占到中国冰毒总量三分之一。扫毒历程也成为热播剧《破冰行动》原型。

与博社村水路相通的香港,白色战争同样战事残酷。

香港禁毒常务委员会主席称,2019年首季度,香港整体吸毒人数下降,21岁以下青少年吸毒者明显上升。

少年们将冰毒称为仆冰,他们在庙街买冰壶,在家中开毒派,还电话叫外卖送毒。

父母发觉子女日渐消瘦,误以为在减肥。

冰毒流行还带火了游戏机生意。毒贩在旧楼内安置电子钓鱼机,吸毒亢奋的少年们在钓鱼机前一坐便是半天。

战争已无声息打响。有家长开始雇佣私家侦探调查子女。相关机构招募了2.1万社工,配备到各个中学,关注高危学生。

我们以为离战争很远,其实却在战场中心。白色战争主战场即生活,总有恶意潜伏在命运的选项中。

当因麻木、自信、好奇、侥幸,选错了选项,命运便会被黑暗吞噬。

在《扫毒2天地对决》中,毒品投射下浓郁的暗影。

慈善家的儿子因吸毒而死;缉毒警的妻子被吸毒者杀害;校园内,有女生吸毒后从阳台麻木跳下。

古天乐饰演的毒枭,将毒品当做报复昔日兄弟的武器。毒品是一切罪的源头。

影片最后,刘德华饰演的慈善家和古天乐饰演的毒枭,在地铁站中命运对决。

他们在黑暗的地铁隧道中飙车、相撞、对峙,举枪盲射。

黑幕中,你不知撕裂命运的危险从何处来。一旦到来,无从挽回。

我们与恶无距离。

影片最后,阳光普照康复中心,人们在阳光下自由行走。

可是我们已经知道,在地下、在暗巷、在高楼大厦万千灯火中,

那场白色战争永无停歇,正在发生。

2007年墨西哥第一华裔毒枭被捕(他们是世纪毒枭)(2)

2007年墨西哥第一华裔毒枭被捕(他们是世纪毒枭)(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