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坚持人性本恶的理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虽说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但他们学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在人性这个问题上,荀子与孟子的主张就有了争锋相对的结果。 

荀子坚持人性本恶的理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1)

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论“本心”,确立性善论。孟子看重心的道德本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在荀子《性恶篇》里,荀子通过采用问答式行文的方式,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批判,并对其“性恶论”的观点进行论述,他认为人的本性是,饿了就要吃饱,冷了就要取暖,累了就要休息,凡是人们想要去行善,就是由于人的本性是邪恶的。

荀子坚持人性本恶的理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2)

孟子说人性善,如果人性本善,就要去除圣明的君王,停止礼法义理的施行;如果人性是邪恶的,就要赞许圣明的君王,崇尚礼法义理的施行。

设置君王,显明礼义,是因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因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所以一定要等待圣明君王的治理,礼法义理的教化,才能都过着安定太平的生活,使一切言行都能符合善良的标准。

因此,荀子认为改善“人性恶”,最本质的方法即是利用道德和政治的手段去改善,而这也是荀子政治思想的奠基石。

荀子坚持人性本恶的理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3)

从以上看,虽然他们的观点看似对立,但是他们的实质都是要求人性趋向善良,只不过从正面、反面两个不同角度来发扬和承袭儒学仁德。人性善,人性恶,你怎么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